劉楠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此有效開展相應的文化保護工作在當下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赤峰市民族文化的傳承現狀進行調研,進而總結出當下赤峰市民族文化在傳承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下文將通過對相關的挑戰和機遇進行有效分析,進而實現赤峰市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民族文化;傳承;創新;挑戰;機遇
赤峰市作為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其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并且該城市的文化在我國整個文化體系當中都非常具有特色,因此當下有效對赤峰市的民族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已經成為相關文化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通過該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實現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前提下,總結出相應的工作經驗,進而保證該經驗可以為后續開展文化保護工作的城市提供幫助。
1、開展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的重要意義
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優秀產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習慣的轉變,民族文化的生存與傳承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因此為了保證民族文化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幫助人們樹立相應的文化保護意識、明確相關文化內容的應用范圍,保證相關文化在受到保護的過程中也可以得到有效地應用與發展,進而有效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有效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不僅可以通過其展現出該民族的風貌,也可以有效促進相關文化的發展,進而實現民族文化的發揚光大。并且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傳承民族文化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有效將民族文化和當下流行的科學技術以及生產工藝進行融合,從而將相關文化更直觀、有效地呈現在大眾視野當中,有效發揮相關民族文化的人文價值以及社會價值,因此當下開展民族文化傳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1]。
2、當前赤峰市民族文化傳承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當先在落實民族文化傳承工作內容的過程中,主要影響文化傳承的原因就是人們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改變,進而導致民族文化以及相應的文化產物,無法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得到應用,直接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并且因為部分傳統民族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是通過手工生產來進行的,例如赤峰市的民族傳統手工藝品,但是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手工生產的弊端就越來越凸顯,不僅生產效率相對于流水線生產較慢,其產品質量也無法與機械生產所媲美,進而導致傳統文化產品的發展受到的非常嚴重的影響,甚至部分手工藝品的生產工藝已經消失。除此之外,在時代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中,人們的審美也是在不斷發展的,該種情況所導致的結果就是部分傳統文化的形式已經無法有效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進而導致其產品的銷售也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進而導致部分傳統民族文化無法實現有效傳承,相應的藝術形式在當下已經非常少見[2]。
3、有效實現赤峰市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途徑
3.1、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要想實現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保證相關文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至關重要的,進而該城市才能通過相應的民族文化實現經濟創收。在赤峰市相對出名的民族文化就是紅山文化,該文化的歷史非常悠久并且歷史底蘊深厚,因此在傳承赤峰市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就應當將紅山文化作為依托,進而打造出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設相應的民族文化傳承體系,從而保證赤峰市的民族文化可以協調發展,有效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在打造出特色文化品牌之后,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創新民族文化傳承形式,通過舉辦具有赤峰市民族文化特色的節目來加深游客以及當地群眾對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達成對民族文化宣傳的目的。除此之外,為了實現赤峰市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相關工作人員還應當抓住學生以及兒童等年齡相對較小的受眾,制作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具以及玩具,加深這部分年輕受眾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從而有效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3.2、培養文化產業專業性人才
為了赤峰市相關部門所建設的文化發展體系可以得到有效應用,培養文化產業專業型人才是至關重要的。在培養專業文化人才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構筑相應的文化培訓機制,進而為相關人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提升人才對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進而保證相關工作人員在為市民或者游客提供相應的文化服務時有效保證服務質量。除了對本事文化人才的有效培養之外,相關部門還應當積極引進優秀的文化專業性人才,相關人才所涉及的專業應當包括文化產品品類的管理、文化產業的資本運營以及文化產品營銷,進而有效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并在赤峰市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實現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3]。
3.3、創新文化產品的設計形式
要想保證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有效應用該民族文化的衍生產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應用相關產品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創新文化產品的設計形式,保證相應的文化衍生品可以有效滿足市場需求,有利于提高相關文化衍生品的銷量。在對文化衍生品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應當對當前市場的需求以及人們的審美偏好進行了解,進而將其作為依據設計出具有明顯赤峰市民族文化特色的產品。除此之外,在相關文化衍生品生產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也應當為了提升其所能取得的經濟效益,對采用哪種生產方式進行考慮,對于民族文化元素呈現相對明顯的產品可以使用手工生產,而對于大批量生產的產品則可以通過相應的工業生產模式來進行生產,從而有效提升生產效率、質量以及產品的經濟效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對當前赤峰市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過程中所遇到的機遇與挑戰進行闡述,進而為促進赤峰市民族文化的發展提出相應對策,保證先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當地的經濟效益也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高飛. 赤峰市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現狀及問題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 041(001):101-104.
[2]林昱, 甘榕生, 趙月桃. 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基地的教材建設探討[J]. 廣西教育B(中教版), 2019, 000(010):32-32.
[3]高瀅潔. 內蒙古赤峰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學, 2020,000(010):8-9.
注:基金資助:赤峰市委統戰部 ?赤峰市民族事務委員會項目;《赤峰地區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