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胡靜寅
摘要:醫養旅游產業是新經濟中潛力巨大的融合產業之一,受到學界的諸多關注。本文試圖從多視角對醫養旅游影響因素與經濟效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結果表明:國內外學者們針對醫養旅游產業微觀層面的研究較多、醫養旅游產業鏈的整體性研究較少。由此,本文在回顧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針對醫養旅游產業鏈、醫養旅游產業國際競爭力以及醫養旅游產業制度建設方面提出幾點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厘清醫養旅游產業的發展脈絡,為醫養旅游產業的縱深發展提供更多思路。
關鍵詞:產業融合;醫養旅游;經濟效應;醫養旅游產業鏈
伴隨綠色經濟倡議在全球范圍內逐漸普及,“用環境換經濟”的發展模式已遭到各界諸多詬病,傳統“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單一型產業已經不足以應對國內乃至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為建立高效利用資源的環境友好型經濟,各國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更加重視產業融合的經濟價值與現實意義,也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醫養旅游作為新經濟態勢下的綠色復合型產業,產業附加值較高且工業環境負擔較小,目前以年均15-20%的增速在全球范圍內迅猛發展。從醫養旅游產業融合特性來看,醫養旅游產業已與其他關聯產業形成多業共生、多態互補、混業發展的趨勢。相關產業通力協作促進醫養旅游產業結構逐步邁向合理化,實現生態修復效應、社會融合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欣欣向榮的醫養旅游產業也為關聯產業提供更多機遇,推動關聯產業衍生業態的發展。因此,醫養旅游產業將成為產業融合趨勢下備受矚目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從我國現實情況來看,一方面,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發展醫養旅游可為政府解決老齡化民生問題提供部分思路;另一方面,逐漸提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為我國發展醫養旅游奠定了物質基礎。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出要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養旅游目的地。反觀我國醫養旅游產業的發展現實,由于起步時間較晚,加之硬軟件配套設施不足,其整體水平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相較于醫養旅游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更是高下立判,需要進一步理論探索和具體實踐。目前,國內外學者已對醫養旅游概念界定、亞健康者流向、影響因素、發展模式以及經濟效應等方面展開了諸多研究。本文基于對以上部分研究成果的梳理,以期厘清醫養旅游產業的發展脈絡,總結別國的有益經驗,為我國醫養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借鑒。
一、多要素差異對醫養旅游的不同影響
(一)相對成本對醫養旅游產業的影響
醫養旅游者使用醫療保健服務考慮較多的因素包括治療時間、相對成本、健康質量服務以及文化動機等,其中價格因素在患者選擇醫養旅游目的地決策中所占比重較高。通過對醫養旅游者在價格敏感度方面開展問卷調查得出:當它國醫養旅游服務費用相較國內同等服務降低30%時,醫養旅游者將前往別國進行療養,比如,在印度進行同等同類手術的成本僅為美國同項治療費用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在現有全球醫養旅游市場版圖中,亞洲國家以其優惠的價格與高質量的服務在醫養旅游市場中形成相對競爭優勢,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代表國家為泰國、印度以及新加坡。若醫養旅游者能以較低的價格水平享受質量相差無幾的服務,則醫養旅游者前往服務成本較低的國家接受治療與觀光旅游不失為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二)資源稟賦差異對醫養旅游產業的影響
在明晰影響醫養旅游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是相對成本后,則需對引起成本差異的因素進行深入探索。通過對比醫養旅游市場的資源供需狀況,發現發達國家公共衛生系統運轉存在短板,先進醫療資源多集中于私人醫療機構,供需差距較大,相應醫療服務費用水漲船高。患者在發達國家國內接受治療,不僅等待就醫時間相對較長,而且需要承擔高昂的治療費用。與之相反,部分發展中國家高精尖醫療設備大量閑置,但囿于營銷力度較小導致本國在醫養旅游領域知名度較低,醫養旅游市場尚未全面打開,醫療資源利用率不高。鑒于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在資源供需狀況形成的鮮明反差,部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可在開發醫養旅游市場方面贏得更多機會。
(三)文化景觀和生態對醫養旅游產業的影響
除去相對成本與資源差距等基本因素外,文化特色、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等因素對醫養旅游目的地選擇產生正向影響。文化特色一方面體現在目的地所在國家對某些隱私性與保密性較高疾病的接納度上,例如部分醫養旅游者選擇的生育治療、整容手術以及家族史疾病等。另一方面,從醫養旅游者信奉的宗教信仰等因素來說,大多研究已證實:特定的精神信仰與良好的治療效果相關,例如前往沙特阿拉伯治療的醫養旅游者認為精神生活與身體康健同樣重要,這也為沙特阿拉伯開展以穆斯林特色文化為主題的醫養旅游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此外,優質的自然景觀是生態系統良好運轉的前提,也是發展醫養旅游的必要組成部分。醫養旅游者不僅在醫療技術方面期待較高,而且對療養環境標準要求較嚴,因此優良的自然環境是發展醫養旅游的優勢之一。
(四)信息技術對醫養旅游產業的影響
在醫療服務質量問題研究中,信息通訊從技術層面在醫養旅游中發揮了戰略性作用。隨著現代化醫療體系日漸邁入正軌,加之跨境醫養旅游的服務特性,網絡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平臺將成為醫養旅游產業發展的必要因素之一,不同國家可借助電商平臺為醫養旅游產業輸送在線專業人才,但也正因為電商平臺嵌入醫養旅游產業時間有限,因此相關部門需全面監管以減少醫養旅游爭議。
(五)制度規定對醫養旅游產業的影響研究
此外,由于患者居住地所在國家對某些疾病所設的限制性法律規定、保險理賠與治療服務的不洽性以及醫療保險覆蓋率較低等問題,部分患者選擇前往醫療服務規定較為寬松且可及性較高的國家進行治療。
二、雙向作用視角下醫養旅游經濟效應的研究
(一)醫養旅游的正向經濟效應
1.催生專業醫養旅游中介機構。由于各國醫養旅游產業發展程度不一,協整度較高的醫養旅游產業鏈尚未形成,醫養旅游者在選擇相關服務時極易陷入信息不對稱的困境,這一困境主要源于醫養旅游者對專業醫療保健知識認知不足以及語言障礙短期內難以逾越等桎梏,因此,醫養旅游中介機構應運而生,其功能主要體現為利用收集的有關衛生保健與旅行安排的一手信息,對患者選擇、協商以及獲取國外醫療健康資源給予相關建議。同時,為最大限度服務現有客戶與獲取潛在客戶,眾多醫養旅游中介機構已開通在線服務,醫養旅游者可在線瀏覽中介機構所提供的網頁內容為其選購“一站式”醫養旅游產品。因為醫養旅游中介機構服務的對象為全球醫養旅游者,對于服務質量要求更高,所以醫養旅游中介機構需不斷提升其專業能力從而在全球競爭中博得一席之地。
2.提升醫養旅游產品質量。由于醫養旅游中介機構進入市場資質審核標準不一,醫養旅游中介機構所提供的醫養旅游產品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因此醫養旅游者選擇醫養旅游產品的參考標準值得深入研究。出于對醫養旅游“體驗式”服務特性的考量,醫養旅游者需實際參與方可做出客觀評價。特別對于跨境醫養旅游服務而言,僅僅憑借中介機構網站提供的相關宣傳文案而貿然選擇醫養旅游方案風險過高,因此潛在醫養旅游者傾向于在選擇治療方案時采納已參加醫養旅游服務患者的真實意見,此類真實體驗評價稱之為在線口碑。盡管在線口碑業務仍處于初始發展階段,但對醫養旅游者消費行為的選擇作用明顯,也為醫養旅游中介機構自動引入監督機制,倒逼醫養旅游中介機構不斷提升其產品質量。
3.推動醫療保健系統提質升級。從升級醫療保健系統來看,醫養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將使得醫養旅游患者來源國與目的國的醫療保健系統不斷革新,提高醫療保健系統整體水平。醫養旅游服務關乎人類生命健康,患者對于治療醫院的資質以及知名度要求較高。醫療保健服務質量衡量指標之一即為服務機構是否通過全球權威組織認證,對醫療機構認證度較高的權威組織包括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QHA Trent認證組織(QHA Trent Accreditation)以及國際醫療保健標準(HealthcareStandards International,ACH-SI)等。目前全球市場中各國通過JCI認證的項目匯總數為826個。特別是在2010年后,全球國家或地區每年通過JCI認證的項目總數以年均11%的增速波動增長。由此說明,醫養旅游對于醫療保健服務的高標準使得多國醫養旅游機構不斷升級其醫療保健系統,從而躋身全球一流醫療機構行列。
4.增進醫養旅游目的國社會福利。從增進公民社會福利的角度看,醫養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高了醫養旅游目的國社會福利水平,具體體現在醫養旅游產業為目的地醫療系統與旅游系統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整治醫養旅游目的地的生態環境,為當地政府創造更多稅收收入。當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提高時,公民對醫養旅游產業認可度隨之上升,如此醫養旅游產業與社會福利系統形成良性循環,二者發展水平兼可提高。
(二)醫養旅游的負向經濟效應
1.醫養旅游業倫理道德風險。由于醫養旅游產業與人類福祉唇齒相依,醫養旅游產業倫理道德的風險仍是諸位學者討論的焦點。從客源國角度,隨著跨境醫養旅游在全球范圍內興起,部分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的客源國對海外醫療資源依賴度過高,可能會阻礙客源國醫療人才的發展。同時,客源流失問題也會對醫療資源供給充足的國家產生較大影響,如果客源國醫療資源供過于求,高昂的醫療成本由少數群體進行分攤,導致客源國醫療產品單位價格過高。從目的國角度,如果吸納過多他國的醫養旅游者將擠占本國公共基礎設施等資源,有損于目的國原有公民的公共利益,也將容易導致一國內部地區間以及國與國之間醫療系統產生失衡風險。同時,由于在境外接受醫養旅游服務的患者在治療結束后將返回客源國,所以術后康復、手術并發癥以及藥物副作用等風險將不得不由客源國承擔。另外對于某些被客源國明令禁止的項目,例如活體器官移植手術,雖然其在部分目的國為合法項目或相關政府未設明確禁令,但其合規性與倫理性仍存在諸多爭議。
2.醫養旅游者隱私信息泄露風險。由于信息要素的不對等,加之互聯網媒介在不同行業中的滲透度逐漸提高,患者敏感信息保護問題同樣不容小覷,具體表現在部分不法機構借助黑客技術等攻擊醫養旅游中介機構網站,盜取醫養旅游者個人資料且將其售賣至其它關聯方,從而為自身謀取利益。
綜上所述,盡管國內外學者們針對醫養旅游相關的問題已有了初步的成果,但大多聚焦在概念界定、人員流向、影響因素、現狀描述以及優化措施等定性描述上,對醫養旅游的經濟效應、產業融合模式、產業鏈研究也處于淺嘗輒止的階段。從醫養旅游產業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比較,相較于我國學者們較多關注醫養旅游資源供給市場的差異,國外學者們的研究范圍更為全面,研究視角更為廣闊,國內學者們缺乏對醫養旅游需求市場的深度剖析。
三、綜合利用多要素推動醫養旅游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構建醫養旅游一體的全產業鏈
醫養旅游包含眾多關聯產業,其產業鏈的打造可為產業發展節省相當規模的交易成本,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產業面對的外部風險。但遺憾的是,國內外學者們針對醫養旅游產業鏈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數。按照產業鏈所處位置進行劃分,醫養旅游產業鏈的發展方向可分別從其上游、中游以及下游進行發掘。
醫養旅游產業鏈上游包括醫療健康資源供應商以及旅游資源供應商等,優質的資源供給是醫養旅游產業良好發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對醫療健康資源與旅游資源分類分質研究可成為未來產業鏈研究的方向之一。
醫養旅游產業鏈中游包括醫養旅游中介機構等,該類機構多借助在線平臺開展其服務,在線平臺資質認證門檻不一,醫養旅游者病例信息存在泄露風險。由于醫養旅游中介機構尚未形成規范市場,因此醫養旅游中介機構資質評定、門檻準入以及網絡監管方面的研究還需加強。
醫養旅游產業鏈下游包括醫養旅游者與醫養旅游陪同者等。醫養服務實施階段是提升醫療產業服務質量的關鍵時間節點,但醫養旅游者抵達目的國之后服務實施階段的研究尚屬空白。另外,醫養旅游者親友的消費選擇或對醫養旅游者產生較大影響。然而,學者們針對醫養旅游者的陪同人員研究較少,因此,醫養旅游陪同者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以及消費傾向值得學界給予更多關注。
(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養旅游產業集群
醫養旅游產業是全球新興朝陽產業之一,目前,眾多國家借助全球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紛紛開始著力開發醫養旅游市場,以此通過拉動高端服務業的發展提升各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未來醫養旅游產業國際競爭力將成為致力于發展該產業的各界人士難以規避的話題。然而就現實研究情況而言,有關醫養旅游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實數鳳毛麟角。因此,醫養旅游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作用機制與提升路徑的研究也可成為未來研究方向之一。并且,醫養旅游產業作為綜合型產業項目,覆蓋醫療保健健康養生、旅游休閑、互聯網等多項產業,其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需要政府部門、衛生健康部門、旅游部分等相關方的強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而以上部分均為醫養旅游產業鏈的環節之一,由此,醫養旅游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研究理應與醫養旅游全球產業鏈協整共生,交叉配合。目前,醫養旅游全球產業鏈尚未建成,相關國際競爭力的研究仍處始發階段,因此未來的研究重點可考慮從醫養旅游全球產業鏈如何促進醫養旅游產業國際競爭力提高的機制分析入手,也可通過對醫養旅游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細致研究為醫養旅游全球產業鏈的修正提出可行建議。
(三)規范醫養旅游產業制度建設
由于醫養旅游尚未形成規范市場,各項制度約束處于缺位狀態,部分利益相關者極易利用信息不對稱開展尋租行為。就醫養旅游產業本身而言,健全完善的制度建設對其成熟度的提高至關重要。因此,有關醫養旅游市場制度規定的研究或可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點之一。作為21世紀逐漸興起的全球性產業,醫養旅游產業藍海已現,需要更多學者對此展開細致研究。上述醫養旅游產業不同方面的研究展望或為學者們開拓更多思路。從多維度對醫養旅游產業進行研究,從產業鏈角度對醫養旅游產業進行剖析將顯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