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玲
[摘 要]隨著國家對數學教學的更加重視,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教師是否具備專業的素養已成為教師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成長的一種自醒和自我發現的標志。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思維能力可以體現學生的智商和情商水平。
[關鍵詞]情境;時間;數學課堂;興趣
新時代在召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動要求教育者要運用創新的教學模式,掌握新的教學技巧,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方向,為飛速發展中的祖國培養和培育新時代的接班人。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讓學生成為詮釋者尤為關鍵,這就要求教師清醒地認識到課堂中不僅要知道教什么、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而且要優化數學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暢游,并得到成長,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求索。
一、數學教學現狀
201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求,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能力。
素質教育以來,個別教師忽視課堂實質,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屢屢出現,其背后有教師教學理念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不相信學生:不相信學生有邏輯分析的能力,不相信學生有在交流中解決困惑的能力,不相信學生有自我總結的能力,沒有給學生足夠思索和探索的空間……正是由于這種種的不相信,導致一些教師在學生身上套上層層枷鎖,用自己的語言和思維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強加給學生,強迫學生接受教師的解題方法與思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方向和方法,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張揚。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壓抑了,知識不能由自己的體驗去構建,只是形式上的學習,套用教師的方法,不能真正體驗到知識形成的過程,并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識,沒有融為內在的知識體系,影響學以致用。
二、如何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形成能力
(一)創設本節課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創設課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這樣做就是給了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就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這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能力提高。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創設和運用學生熟悉的生活題材,服務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將學生自己的所看、所聽、所想或自己學習探索中親身經歷的一點一滴回憶出來、說出來、用出來,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邏輯感知過程,體驗知識形成的原理和路徑,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等,最終構建新的知識鏈條。教師要創設濃郁的趣味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寓教學于游戲,這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時,從新課一開始,教師就可以設計小游戲:先玩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讓一名學生來猜:當鼓聲停止時,花在誰的手里。這個猜的過程就是要學習的可能性,在學生潛意識中種下不確定性的種子,激發求知欲望。在新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撲克牌游戲、變魔術游戲等,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小游戲,教師在學生做游戲的過程中不斷引導,使知識由淺入深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并有針對性地拋出問題,讓學生能夠想到,并說出來,形成知識小結。教師還可以在鞏固練習中設計秋游的情境,教師扮演熊貓媽媽,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日,熊貓媽媽要帶著三個寶寶秋游,并為他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可是大寶說:“我最喜歡吃草莓了,別的什么都不要。”二寶說:“我最討厭吃葡萄了,除了葡萄別的什么都可以。”三寶說:“我的胃口好,哪樣都想吃一點。”那么,誰能為寶寶們打點行囊呢?學生頓時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在歡樂的氛圍中使新知得到鞏固。同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引導學生不要挑食,要健康飲食,使自己的身體更加強壯。通過這樣的引導,給學生創設濃郁的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欲望。其實,無論什么樣的數學難題,只要符合學生的思維邏輯,讓他們用自身的行為去感受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詮釋問題,問題便會化難為易,使學生輕松接受,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表達
數學課的真正主人是學生,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強調好要求,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探究,有充分的時間去構思和研磨,才能夠完整地表達出學生的真實構思過程及解題方法,得出問題的正確結論。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在解決問題細枝末節中的收獲,在不斷的錯誤路徑中尋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向,重新設疑,找到解決方案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把知識消化和吸收,使其成為自身成長的營養,并化為力量。教師在教學時要為學生的思考做好鋪墊,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成為研磨中的探索者和詮釋者。在不斷尋找和否定、再尋找和再否定中解決問題,在自身不斷詮釋中形成解決難題的技能,積累技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迎難而上的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穩定性》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汽車過紙橋”的情境。把兩個杯子放在桌面,上面放一張白紙,然后再用一個杯子當汽車,看誰能讓汽車順利通過紙橋。顯然,杯子會從紙上掉下來。此時,教師不要立刻揭曉解決問題的答案,而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勝的欲望,給予他們充分思考和表達的時間,學生的興趣高漲,誰都想親手試驗一下,隨著一個個試驗的失敗,學生使出渾身解數,運用他們的全部能量都沒能找到方法時,教師卻說:“我能。”此時,教師會深切感受到自己就像一塊磁鐵一樣,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住。當教師演示結束時,學生會投去贊許的目光,不自覺地鼓起掌。教師要趁熱打鐵,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充分發言,在討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讓學生自己解釋這一解決方案的做法和成功的原理,讓學生真正消化吸收。學習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說,是數學知識讓自己在學生面前如此光彩奪目,引導學生一定要熱愛科學,學好數學。這樣,就達到了情感教學的目的。此情境設計是主動充分參與和盡情充分探索的完美再現。同時,學生的掌聲也能讓教師明白:學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詮釋者。教師要相信學生,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這樣教師會收到預想不到的教學碩果。
(三)多創設實踐活動,手腦并用學習數學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引導學生親自利用學具進行學習,這是提高學習興趣的一種好方法,能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手腦并用,通過自身的探索獲得成功,并體驗到參與實驗取得成功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合理安排時間》時,已知一口鍋里最多可以烙兩張餅,每三分鐘可以烙熟一面,那么,要烙熟三張餅,最少需要多少分鐘?這一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餅是熟悉的,但是烙餅確實是陌生的,學生頭腦中沒有烙餅這一實踐影像的積累,不同于他們接觸過的游戲,做飯對于學生來說實在是太難理解了,尤其是在鍋里烙餅,還有時間上的要求。教師可以把實物展臺裝扮成一口烙餅鍋,兩面不同顏色的圓片當餅,讓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分析題意要求,以此讓學生明白這一題要求大家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樣等。當學生了解了要求及實踐操作方法,教師就可以設置小廚師比賽的情境,讓學生進行烙餅的實踐學習,估算出烙餅的時間,找出規律,得出結論。讓每一名學生都拿出學具卡片代替餅,動手操作找到規律,突破各自遇到的困惑,并總結方法。這一設計不僅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積極性更高,而且通過親身參與,印象能更加深刻,記憶也更加牢固。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創設的恰當情境中利用充分的實踐操作時間,各自突破困惑,解決問題,最終得出實踐經驗,學到新知,這是最關鍵的。教師一定要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并且在實踐操作中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師的引導中培養與眾不同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鄧云.創設情境巧妙導入[J].西江教育論叢,2005,(01).
[2]馬立濤.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2).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