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人的能力是作文訓練的重要內容,不管是人物的神態,還是外貌,都需要精細描寫,并進行銜接,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人時,不但要關注細節,還要與時俱進,完善作文教學體系,教會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提出了小學高年級寫人作文教學的相關策略,以求拋磚引玉,供同仁參考。
一、抓人物特點,深入描寫
在區別兩個人時,最關鍵的因素并不是外貌,而是“靈魂”,即個性特點、思想品格等。小學生在寫作前,要先思考,明確要寫的人物和寫作方向,并對這一人物進行定位。比如,這個人是吝嗇還是大方;是活潑開朗還是傷春悲秋;是積極向上還是內斂可愛等。務必對人物準確定位,抓住其“靈魂”,進行深入描寫。比如,《少年閏土》一文中,魯迅先生通過幾件小事對朋友閏土進行了回憶,把少年閏土的聰明好學、可愛開朗、見多識廣等全方位地表現出來,表達了對少年閏土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學完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的同學,用幾件小事表現同學的性格特點。學生在寫作前,會先思考所選人物的特點,并據此進行描寫。學生寫完,教師可以隨機邀請學生到講臺上讀自己的文章,并讓其他學生猜文章寫的是誰,以評選出文章寫得最好的。運用此法,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他們不再抗拒寫作。例如,有學生寫道:“我親愛的朋友,他與我約定每周的星期天去操場打籃球,不管什么樣的天氣,都不會爽約。今天,我們又約好一起打籃球,吃過午飯,我就到了操場。因為他十分準時,不喜歡遲到,所以,平時都是他先到。可是,今天我到操場卻沒有看到他,我一直等,直到天色暗了下去,他才紅著臉跑了過來。我很生氣,但得知了他遲到的原因,我又由衷敬佩起他來。原來,他之所以遲到是因為下午攙扶了一位摔倒的老爺爺,并把老爺爺送回了家。雖然我等了他一個下午,但我覺得等待是值得的,我為有他這樣的朋友而自豪。”這位同學所描寫的人物形象突出,其余同學很快就猜到了答案。
二、刻畫人物外貌,遵循舍繁求簡的原則
外貌就是外在形象,是能在短期內讓人直觀地認知到的特征。外貌包括穿著、身高、體型、面容、神情等。外貌描寫是服務于作文中心的,需要參照人物的性格特點,有選擇性地寫,不能從頭到腳、面面俱到。外貌描寫還需要恰當,要能反映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豐滿,以更好地表現寫作主題。例如,在《十六前的回憶》一文中,作者寫道:“在法庭上……他亂糟糟的長頭發下,平靜而慈祥的臉。”作者并沒有詳細描寫“他”的外貌特征,僅用一個短句,就把“他”熱愛祖國、英勇無畏的形象表現了出來。李大釗受了酷刑,依舊沒有怨言,體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而他看著女兒時溫暖慈愛的眼神,又體現了他重視親情,疼惜兒女的性格特點。許多小學生寫出來的人物千人一面,就是因為用錯了方法,把人物由眼睛至頭發、由鼻子直至嘴巴不分主次地一一呈現出來,導致人物毫無特色。這種寫作方法,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對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舍繁求簡,用精練的語言描寫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點。比如,在寫“我的表弟”這一文題時,一位同學重點強調了表弟“在哭泣時鼻涕會耷拉著,眼睛會紅”的特點;還有學生寫道:“表弟的鼻梁從小就很高,眼睛也很大,小嘴巴紅紅的,生氣時就會嘟起嘴,眼睛一擠一擠的,十分可愛。”這樣描寫,能夠表現人物的特點,引起讀者的關注,稱得上是高質量的寫作。
三、關注語言描寫,提高作文水平
進行語言描寫可以凸顯人物的個性特征,讓人物形象更豐滿。語言描寫的方法很多,但指導小學生寫作,要盡可能簡潔明了,用深入淺出的方法。第一,可以用“人+話”或“話+人”的方式;第二,可以用“人+動作+話”的方式;第三,可以用“人+動作+神態+話”的方式;第四,可以對人物、人物之間的對話進行描寫,無需寫出說話的人物。這四類方法都比較容易掌握。例如,在指導學生寫“慈母情深”這一文題時,就可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描寫凸顯母親對孩子的愛。有學生寫道:“某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回到家無精打采,媽媽看到我,喊我‘寶貝’,我有氣無力地回了個‘嗯’,媽媽看到我滿面愁容,就走到我身邊,抱著我說道:‘寶貝,是不是發生什么事了?’我把試卷拿給媽媽,媽媽看到上面的60分,頓時明白過來。她刮了下我的鼻子,說道:‘我以為發生了什么大事呢,原來是考試沒有發揮好啊!媽媽認為一次沒有考好不意味著永遠考不好,我們一起分析這次為什么沒有考好,爭取下次考試不再范同樣的錯誤,可以嗎?’媽媽說完這些話,我感動得哭了。”這位同學的描寫不但有溫馨的語言,且動作描寫也非常生動,將一個關愛孩子的母親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出來。還有學生寫道:“媽媽生病后,顯得十分脆弱、無助,但躺在病床上的媽媽依舊像平時一樣關心我,常對我說:‘女兒,記得多喝水’‘女兒,一定要吃飽’‘女兒,多穿點衣服,不要受寒’……這些原本在我看來啰里啰嗦的話語,現在聽來卻覺得十分溫暖。媽媽,我會照顧好自己,您要多關愛自己,保重身體。”看,簡單的對話描寫,將一個關愛孩子的母親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出來。母女間溫馨的互動和關愛,也深深地感染著讀者。可見,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描寫,能提高寫作能力,并且還能使學生平時重視語言素材的積累,養成摘抄的習慣,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四、注重動作描寫,開展寫作訓練
動作描寫對于表現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非常關鍵。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用準確的動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人物的動作。比如,可以開展填空訓練,用多媒體展示動作圖片,讓學生用合適的動詞描述圖片上的動作。還可以帶領學生分析、研究動詞的各類用法。借助這類鍛煉,學生能夠明白動詞對于人物描寫的重要作用,進而在寫作時可以靈活應用;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動作描寫訓練,用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特點,豐滿人物形象。例如,學完《父愛之舟》一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動作表現父親的“憤怒”。有學生寫道:“今天早上,我覺得有點困,想賴一會床。父親看到了,十分生氣,一把將我從床上拉起來,并把我拖到了衛生間,敦促我洗漱。我的眼淚不爭氣地流了出來,在淚眼婆娑中,我看到了父親漲紅的臉。”拉、拖等動作生動地表現了父親的“憤怒”,片段中沒有“憤怒”這兩個字,但字里行間充斥著憤怒的情緒;還有學生寫道:“周末,一大早,我就與爸爸一起去釣魚了。爸爸拿好釣竿,把魚餌掛到鉤上,再把魚鉤甩入河中,接著,坐在小凳子上,靜靜地等著魚兒上鉤。我在一旁有樣學樣,也釣起魚來。最后,我和爸爸釣了一小桶魚,帶著勝利果實快樂地回了家。”文段中,甩、坐、掛、拿等動詞能體現爸爸釣魚時的認真態度,細致的動作描寫,讓讀者仿佛也處于釣魚的情境中,與作者一起釣魚、收獲。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應教會學生用詳細的動作描寫取代概括性的表述,從而使文章的畫面感更強,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進行場景模擬,增強學生的體驗和感悟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學生盡管能通過讀寫結合初步掌握人物描寫的相關方法,但一口吃不成胖子,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常年的積累與訓練才能實現。所以,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開展多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反復練習,在實踐中掌握寫作方法,從而提升描寫人物的能力。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豐富,發現與觀察的能力也不足,所以,人物描寫常常是呆板無神的。對此,教師可以運用場景模擬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場景中仔細觀察事物,并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比如,教學課堂小練筆“老師給你一張紙”時,教師便可布置如下場景:教師從紙盒中飛快抽出一張紙,遞給學生。教師抽紙的速度很快,所以學生很難看清教師的動作、表情等,更不能用文字將場景描寫出來。此時,教師便可借鑒影視拍攝手法,采取慢放的方式,緩慢地把抽紙動作、表情等重復一遍,學生便能清楚地看到教師的動作及表情變化,同時,還能觀察到其他同學的表現、動作和表情。這時,再讓學生動筆寫作,他們便能將動作描寫得更到位。比如,有學生寫道:“老師在抽紙時,眼神很堅定,迅速抽紙,并穩穩地把紙遞給了我們。”還有學生寫道:“同學們在觀察老師抽紙的過程中,聚精會神,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抽紙這件事情上,且面色凝重,生怕錯過老師的任何動作和表情,可見同學們觀察得很認真。”這樣的訓練不僅能提升作文質量,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六、賞析并仿寫,挖掘教材中的細節
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適當降低寫作難度,引導學生仿寫。教材是仿寫的絕佳范例。小學語文教材中,收納了許多優秀作品,其中不乏精妙的人物細節描寫。因此,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精彩片段利用起來,帶領學生賞析和鑒賞,并讓學生仿寫,讓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技巧。比如,《少年閏土》一文中,作者在描寫閏土時,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緊緊抓住“紫色圓臉”“項帶銀圈”等外貌特點,以及聰明能干、機智勇敢、活潑可愛等性格方面的特點,將一個質樸的農村少年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賞析文章的精妙之處后,可以讓學生仿寫:“同學們,學習了《少年閏土》,對閏土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你們能不能仿照文章中自己喜歡的片段寫一寫自己的小伙伴呢?”有學生寫道:“我有一個好朋友,她有圓圓的臉蛋,扎著兩個小辮子,眼睛笑起來彎彎的,還有兩個可愛的小酒窩。她走路時兩個小辮子一上一下的,非常可愛。”有學生寫道:“我有一個朋友,喜歡打籃球,籃球場上隨時都能看到他打球的身影。一蹦一跳一躍,一個完美的投籃,這流暢的動作,加上他燦爛的笑容,能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有學生寫道:“我們班的劉同學是個搞笑小能手,他時刻散發他的搞笑魅力,即使吃飯時也能逗得大家開懷大笑!只見他翹著蘭花指,用指尖捻起雞翅,雙眼冒著精光,胖乎乎的臉蛋笑成了一朵花,那樣子實在是太滑稽了,任誰看了,都會忍不住捧腹大笑。”對課文的賞析與仿寫,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自信心,還能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寫出佳作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想提高學生的寫人能力,讓學生寫出與眾不同且更具個性的人物,教師就要教會學生緊住人物的特征,把此作為切入點,從外貌、語言、動作等幾方面入手,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這樣,寫出來的人物是立體的、豐滿的,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這樣寫作,才是成功的,寫出來的文章才能稱得上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