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石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陽明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會起到極大的影響。只有教師充分重視對學生陽明文化知識的輸出教學,才能夠實現整體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專業知識教育的過程中,就需要將陽明文化真正地融入到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而學生在教師指導之下的實際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更好地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感受到中華陽明文化的魅力和其中的內涵,實現自我能力的更好提升。
關鍵詞:陽明文化;初中語文;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國陽明文化的瑰寶,其語言凝練,韻律優美,意境非凡。詩詞通常反映當時社會背景,體現作者的思想情操,描寫祖國山川湖泊,蘊涵中國陽明文化精神。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當下人們對陽明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隨之加大。初中語文古詩詞作為陽明文化的基礎,對激發學生對陽明文化的熱情,弘揚與發展中國陽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
一、教師基于古詩詞創作背景,滲透陽明文化教學
在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每一篇古詩詞的背后都有其創作的原因和時代背景,教師需要基于古詩詞的創作背景,對學生進行細致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對每一篇所需要學習的古詩詞的背景,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認知的基礎之上,來展開更好的詩詞文化的學習。并且,由于初中學生的認知較淺薄,專業語文古詩詞的學習范圍較窄,教師更需要針對每一篇古詩詞教學,對學生進行細致的分析和講解,利用古詩詞的文化背景,將陽明文化的知識教育充分地融入到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之中,使學生能夠在背景學習的基礎之上,更好地提升陽明文化素養和學習水平,使其綜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與發展。另外,當教師將古詩詞文化的創作背景對學生進行細致的分析與講解之后,學生對于具體的古詩詞學習也能夠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記憶,在對整篇詩詞創作的基本情況和背景充分了解之后,也就能夠展開更科學的自主化學習,促進學習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在這其中,陽明文化的融入和輸出也就達到了更好的效果。只有教師基于古詩詞文化創作背景的基礎之上,對學生進行更加細致化的知識講解分析,讓學生在對陽明文化的學習過程中,充分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與水平,才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與提升,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與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二、利用實踐活動促進陽明文化的滲透
在初中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輸出和傳授,還需要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知識基礎上的實踐探究。只有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的應用,才能夠促進教學的更好發展,實現更高質量和高水平的語文教學。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相關的詩歌朗誦活動比賽,以及對于詩歌的形式進行自我創作比賽,在學生對于原本的詩歌進行學習的基礎之上,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到詩歌創作的規律和特點,也就可以開展自我的詩歌創作和學習。當教師對學生進行更加細致化的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對詩詞中富有寓意和優美的一些詞句進行細致的教學,利用網絡中優秀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實現更好地理解與記憶。例如,當教師為學生講述《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詞時,就可以為學生播放《煙花三月》的歌曲,這首歌是根據詩詞所翻唱的,其中的歌詞也就是詩詞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之下,充分地感受到詩歌的意境和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使學生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與作者的感情產生更多的共鳴,這也就能夠對詩歌語言進行更好的錘煉,幫助學生對知識達到更好地理解與記憶,促進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實現更好的陽明文化和教學知識的融合。
三、教師利用古詩詞特色語言,滲透陽明文化教學
在初中的古詩詞文化教學過程中,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優秀詩詞語言表達知識,教師需要針對特色詩詞的文化來展開細致化的詩詞教學,對學生展開更加科學、合理、專業的語言分析和賞析教學,讓學生在教師專業化的詩詞語言教學過程之中,感受到詩詞學習的魅力和其中蘊含的價值。例如,在許多優秀的詩詞文化當中,語言表達是非常講究的,詩詞有押韻的特點,其中還蘊含著許多的古典文化知識。例如,當教師對學生進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一篇詩歌的賞析教學時,其中第一句“楊花落盡子規啼”,這一句詩詞當中就蘊含著豐富的典故知識,其中“子規”又稱為“杜鵑”,指的是杜鵑能夠發出哀嚎的聲音,代表一種悲痛的心情。而詞中所表達的意思,就是蜀國的國王已經死去,也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和一種悲傷的感情。因此,當教師對學生展開更加細致化的詩詞教學時,就可以針對其中的語言表達進行細致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了解到陽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蘊含的深刻內涵,以及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古詩詞的含義,使學生能夠對陽明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刻地了解和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等各方面的學習情況。
綜上所述,教師要重視學生對初中古詩詞的學習。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古國,擁有著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這些古詩詞都是陽明文化綿延的重要部分,囊括天文地理,哲學思想,唯美藝術等各個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在這趟歷史文化隧道的旅行中,人們可以陶冶情操,培養能力,創新思維,學習哲理,建立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徐溶. 淺析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139-140.
[2]王曉君. 例談指向文化力發展的初中古詩詞學習活動設計[J]. 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1,(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