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俠
摘要:棉花是成武縣的主要栽培作物和經濟作物,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由于近幾年棉花收購價格下行,種植成本增高,勞動強度大,種植棉花比較效益低,農民種植棉花積極性下降。為了重振棉農植棉積極性,發展成武縣農業經濟和鄉村振興,我們集成了從品種選擇、改變育苗方式和種植模式、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發揮農機專業合作服務組織的優勢、推廣棉花晚收增產技術等方面的新技術,以期降低植棉成本,降低棉農勞動強度、增加棉農經濟收入。
關鍵詞:棉花;高產;高效;優質;栽培;新技術
1 種子的準備
1.1 選擇適宜的品種
好的棉花種子出苗快、出苗率高、出苗齊、出苗壯、抗病、高產、優質,能夠抵抗不良環境條件,所以要選擇通過國家或者山東省棉花品種委員會審定的且適宜魯西南棉花種植區域種植的品種。首先要選擇國家統一供應補貼的棉種,質量有保障,而且經濟實惠;第二,要到有固定地點、信譽好、懂技術的農資店去購買,這個也有質量保障;第三,千萬不要購買流動商販的種子,一是質量沒有保障,二是出現質量問題的時候無法投訴;每年都有棉農因為購買了流動商販的種子而出現不出苗、出苗不齊、不抗病,從而二次購買棉種,二次育苗,費錢、費種、費工、費時,耽誤正常移栽,影響了棉花的產量,甚至有的移栽到大田后出現不結鈴、結鈴小的情況,嚴重影響產量,甚至絕收。
(1)蒜套棉田選擇腋芽生長弱、贅芽少,省工、省時、適宜輕簡化栽培的棉花品種,如魯H424、K836
①魯H424
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濟南鑫瑞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的一代雜交種。屬轉基因中早熟品種,生育期128d。出苗快、苗期長勢較強、中后期長勢穩健;植株塔型、較緊湊、莖稈粗壯、葉片中等大小。鈴卵圓形、中等大小,吐絮暢。產量穩定,高抗枯萎病,抗黃萎病,高抗棉鈴蟲。在成武縣栽培的適宜密度為每畝2300株。適宜蒜棉區春播套種栽培。
②K836
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選育的轉BtCy1A基因常規抗蟲棉品種。該品種高產優質多抗,適合輕簡化栽培,現已成為山東省主推棉花品種。中早熟品種;出苗好,前中期生長穩健。植株塔形,葉片中等大小;鈴卵圓形、較大,吐絮暢,易早衰,抗枯萎病和黃萎病,抗棉鈴蟲。蒜套棉區種植密度2000~2500株/667m2。注意防早衰,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2)蒜后直播棉花品種應選擇在成武縣棉區經過三年試驗、示范、適宜蒜后直播的短季棉魯棉532、魯棉241、魯棉2387三個品種
蒜套棉種植模式是成武縣棉農的傳統種植模式,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成本高,比較效益低;而短季棉生長季節相對較短,可以機械直播,播種、噴施除草劑、施肥一次完成,而且整個生長過程中只進行去頂尖活動,不用再進行其他的整枝打杈活動,統一機械耕作,病蟲害、葉面施肥、控旺實行植保無人機統一飛防,棉花成熟時吐絮集中,撿拾次數少,更適于機械采收,植棉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使棉農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比較效益高。短季棉種植是未來棉花生產的發展一個方向。
1.2 種子處理
1.2.1 種子挑選
棉種在播種前一定去除秕小的種子、霉爛的種子、有病的種子,保證出苗整齊、均勻、健壯,以利一播全苗。
1.2.2 曬種
通過曬種能夠促進棉種后熟作用,打破休眠,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滅棉花種子表面的病菌,減輕棉花種子出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病害,提高發芽勢,使棉花種子出苗快、整齊、健壯。將挑選過的棉花種子在晴天中午攤放在葦席或者木板上晾曬,曬種時要勤翻動,使棉種在晾曬過程中受熱均勻,避免局部過熱而傷種子。千萬不要直接攤放在瀝青路面或者水泥路面上晾曬棉花種子,以免燙傷,形成鐵籽,影響出芽。
2 播種
播種有營養缽育苗和工廠化基質育苗、種子直播、撒播等方式。
2.1 營養缽育苗
營養缽有土缽育苗和紙缽育苗。
苗床要求:
(1)苗床地址選擇
苗床應選擇在地勢較高、移栽方便和便于管理的田地中間或者地頭,苗床要背風向陽,苗床的北面要設置擋風屏障,利于提高苗床溫度和防止大風吹破遮蓋苗床的薄膜,而且向陽方向沒有高大樹木、建筑物等物體遮擋陽光,以利苗床見光時間長,提高苗床溫度,利于種子發芽;前茬沒有種植過棉花和茄果類蔬菜、土質肥沃、無鹽堿的土壤最佳,以防枯萎病和黃萎病感染棉苗;取水要方便,避免水源酸堿度過大。
(2)苗床寬度和長度的確定
要視預留空白苗床面積大小、下種方便程度和種植面積來確定苗床的長度和寬度。苗床底部鋪一層草木灰或者細沙,便于起缽。
(3)苗床土的配制
取沒有種植過棉花和茄果類蔬菜的熟土和腐熟好的土雜肥拍碎、過篩,按照5:1的比例;苗床再加18%的過磷酸鈣2500g/667m2,充分混合均勻。根據多年實踐經驗觀察,如果苗床再加入微生物菌劑2500g/667m2或者微生物有機肥5000g/667m2,出苗會更快、更均勻、更健壯,生根快而多;在棉花整個生長季節發病幾率更低。
床土含水量以手握成團,齊胸落地散開為最適宜。
打缽機直徑以6cm、缽高以7cm為宜。缽體過小不利于生根和緩苗,過大雖然生根緩苗快,但是運輸費工、費力。
近兩年紙缽育苗逐漸盛行。打缽育苗勞動強度高,費工、費時、速度慢,用工成本高,效益低;而紙缽育苗勞動強度低,速度快,省時、省力、經濟、實惠,起苗運苗輕便,有逐步取代打缽育苗的趨勢。
2.2 工廠化棉花基質育苗
工廠化棉花基質育苗是近年推廣的日光溫室工廠化基質育苗技術。是實現棉花由統一供種轉向統一供苗、棉花訂單育苗移栽的技術措施。工廠化基質育苗技術,是將草炭、蛭石、珍珠巖、保水劑、生根劑、殺菌劑、殺蟲劑按一定比例加適量水混合均勻,機械裝入塑盤、機械刮盤、機械壓制種穴、機械播種、機械覆蓋基質,播種深淺一致,育苗溫度、光照、水分、養分統一控制,保證棉花出苗快、齊、勻、壯,發病少,育苗效率高,勞動強度小,節本增效顯著,是棉花輕簡化栽培的一個環節;畝節約用工3個工作日左右。 工廠化棉花基質育苗對提振棉農植棉積極性、擴大棉花種植面積、增加棉農經濟收入有促進作用,是未來大力發展的一項技術措施。
2.3 播種期的確定
2.3.1 播種期的確定是決定棉花出苗好壞的重要環節
營養缽育苗主要使用塑料薄膜和草簾、毛氈保溫,靠太陽輻射增溫。播種過早,地溫、氣溫低,容易爛種、出苗弱,即使出苗也容易感病、死苗,出苗時間延長;播種過晚,雖然出苗快,但是生育延遲,產量低、品質差。棉花最低出苗溫度為5cm處地溫14℃,在這個溫度基礎上,溫度越高出苗越快。根據氣象資料記載和實際播種經驗,成武縣棉花營養缽播種時間在3月底~4月初。播種期間,棉農還要關注天氣預報,如果有連續多天陰雨降溫天氣,要延緩播種;已經播種的要在苗床上加蓋草簾或者毛氈進行保溫,減少爛種、死苗現象發生。
工廠化基質育苗不受外界環境條件影響,播種工作可隨時進行。
2.3.2 播種準備
播種前,營養缽缽體要吸收水分充足,否則棉種容易落干、棉苗回苗。判斷方法:用細木棍從缽體上方插入缽體,如果木棍能順利插入到缽體底部,沒有阻擋,說明缽體吸水充足;如果小木棍插入時一次不能順利插到底,說明缽體沒有吸足水分,還要給缽體補充水分。給缽體上水時可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可以在播種的頭一天下午給缽體上水,第二次在播種當天的早上給缽體上水,同時還要把苗床四周潑水。給苗床上水時,動作要輕,不要把缽體破壞掉。下種時要選擇晴天中午進行,每穴一粒,俗稱下熱窩,這樣做,棉種出苗快、齊。
為了減輕苗床和移栽后苗期病害及蚜蟲等危害,減少苗床和苗期大田用藥次數,降低用工成本,可以用先正達亮盾10ml+銳勝20ml兌水2500ml分三次使用,噴10m2苗床:第一次在播種前噴苗床;第二次在播種后覆土前噴苗床;第三次在覆土后把剩余藥液噴在苗床上。
為了防止棉花苗床出草,減少苗床管理用工,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可以在覆土后罩膜前用50%敵草胺2ml兌水1000ml噴5m2苗床,噴布要均勻,不要重噴,也不要漏噴;可以防止馬塘、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和野莧菜、馬齒莧等闊葉雜草出土。也可以選擇48%拉索乳油或者72%都爾乳油用于棉花苗床除草。這幾種除草劑對棉花出苗高度安全。
為了防止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苗床,可以用辛硫磷顆粒或者毒死蜱顆粒撒施苗床周圍。最后搭棚蓋膜。
3 選擇適宜的移栽土壤
棉花雖然根系發達,抗旱、耐澇、抗鹽堿,耐瘠薄能力強,但是耕層疏松、深厚、肥沃的土壤能夠給棉花提供更全面的營養物質,更利于棉花加快生長,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個體發育健壯,結鈴率高,單株產量高,品質好。成武縣常年種植大蒜2.67多萬hm2,大蒜茬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各種營養元素齊全、土壤濕度適宜、耕層深厚、疏松,適宜大蒜套種棉或蒜后棉直播種植。
4 確定適宜的移栽時間
棉苗在練好苗的基礎上,棉苗兩片子葉完好、子葉一葉一心時就可以移栽了。棉花移栽時的臨界氣溫最低為15℃;只有氣溫在15℃以上、地溫穩定在17℃以上時移栽,棉花才能正常發根和緩苗;棉花移栽后遇連續晴天天數越多、地溫也越高,棉苗生根更快,緩苗期更短;移栽后如果遇連續5d以上陰雨低溫天氣或者大風降溫天氣,則棉苗不生新根,甚至會導致子葉脫落,棉苗莖稈變紅,緩苗期延長,甚至棉苗死亡;所以棉農在棉苗移栽期要時刻關注本地和中央氣象臺發布的中長期天氣預報,爭取移栽后有3~5d的晴好天氣,以利棉苗早生根、早緩苗;成武縣蒜套棉棉苗適宜移栽期是4月底~5月初,這個時候地溫逐漸上升,晚霜已結束。蒜套棉花和大蒜有近20d的共生期,可以利用大蒜植株給棉花幼苗遮風擋寒,提高棉花幼苗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棉花在適栽期內移栽越早,有效積溫越多,能促使棉株早發棵,早開花、早結蕾、早成鈴、早吐絮、拉長有效生長期,從而達到早熟、高產、優質。
5 推廣使用全生物可降解農用地膜
成武縣每年種植大蒜2.67多萬hm2,需要使用聚乙烯農用地膜150萬kg;收刨大蒜時,地膜千瘡百孔,不能二次使用,清理蒜田地膜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償失,所以很多蒜農就不愿意清理蒜田地膜。這樣農用地膜就大量殘存在土壤中,即毒害了土壤,破壞了土壤結構,又污染了環境,增加了棉花等作物的種植難度。成武縣農業農村局近兩年試驗示范的全生物可降解農用地膜是一種以新型淀粉基為原料的新型農用地膜,見光逐步分解,12個月降解率可達97%以上,降解物可以成為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加土壤疏松、透氣性和保水、蓄水能力,不污染環境,極大地減輕了棉農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大蒜產量,促進棉花健壯生長,提高棉花產量。
推廣施用棉花專用控釋肥,減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數,減輕因施用常規化學肥料次數多而對棉花根、葉、花蕾等造成傷害而引起棉花減產,降低田間勞動強度。
大蒜收刨后結合棉花苗期第一次中耕每畝一次性施入棉花專用控釋肥40kg,同時每畝再加入40kg微生物有機肥,中后期土壤中不用再追施其他化學復合肥料,改變原來傳統施用普通肥料65kg分2--3次施入為一次性施入控釋肥。
6 充分發揮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組織的作用
(1)統一機械中耕、除草,避免使用除草劑,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統一施肥,使土壤肥料用量均勻,提高工作效率,減輕棉農勞動量,避免棉農自己施肥用量不均勻、無法掌握的情況。
(2)推廣植保無人機統一飛防技術。在棉花病蟲害、補充葉面肥、植株調節等環節,棉農使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進行人工操作容易漏噴、重噴、藥液噴布不均勻,造成防治效果不盡人意,費工、費時、費藥,噴藥過程中很容易對棉花枝葉、花蕾造成傷害、勞動強度大,效率、效益低,有時候還因為防護不當發生人員中毒事件。而植保無人機飛防則可以很好解決以上問題,施藥精準、噴布均勻、無縫銜接、 省水省藥、省時省工、效率高 ;植保無人機作業時,人員遠離施藥區域,人體幾乎接觸不到農藥,特別是一些對人體危害比較大的農藥,更加需要通過植保無人機飛防進行施藥,對人體傷害小;特別是對棉盲蝽、棉粉虱、薊馬防治效果是其他植保機械無法可比的;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對棉花不會造成任何損傷,棉花產量更高;大雨后的棉田,病蟲害發生時,人員無法進入,只能使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
7 推廣蒜套棉、直播短季棉晚收技術
9月下旬很多棉鈴還沒有完全成熟,如果這個時候強行拔桿,容易降低棉花的產量和品質,達不到優質高產的目的;可以采取噴施40%的乙烯利100~200ml/667m2,把拔棉桿時間推遲到10月5日前后,以利棉鈴充分成熟,提高產量和品質。根據近幾年的大蒜栽植經驗,10月10日前后種植的大蒜要比往年10月1日前后種植的大蒜增產顯著。所以建議大力推廣棉花晚拔桿、大蒜晚播技術,使棉花、大蒜雙高產。
總之,通過以上幾項新技術的使用與推廣,能夠使棉花高產、高效、優質,減少環境污染,保護棉田生態環境,而且更能夠極大地降低成武縣棉農的勞動強度,提高棉農的經濟收入,提振棉農的植棉積極性,促進成武縣棉花產業良性發展,振興鄉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