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慶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代教育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成為了健康指標中的重要組成。中職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學習交往還是活動,大多都是要在班級內進行,所以對于學科教師而言,做好班級心理健康工作也是教育工作的基礎和主體部分,不僅對學生的健康心理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還能夠保障學生的專業素養。因此學科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應該加強對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關鍵詞:學科教師;班級;心理健康;策略
引言: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而言,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教師一味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那對于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健康成長都有著嚴重的消極影響。因此,中職教師應該加強對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通過恰當的策略來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本文以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為例詳細分析了學科教師實施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詳情如下。
一、樹立良好的班風
對于中職心理健康教學來講,及時完成班風建設是非常重要。所以,在中職學生剛剛入學的時候,學科教師就需要針對班級創建出積極向上,團結友愛互進互助和諧向上的班級作風,這種班風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相反如若班級班風不良,那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學生的心靈會逐漸扭曲,進而產生一些不良心態。
二、向學生傳授心理衛生知識
其次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向中職學生及時地傳授一些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這樣就能夠有效轉變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讓他們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學會一些能夠幫助心理健康發展的自我控制技巧,進而提升學生對自己心理的了解和調整能力。學科教師想要向學生傳授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開展相關講座的方式來進行[1]。講座內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的價值、心理健康的相關指標、影響人體心理健康的幾大因素、中職階段學生最常出現的心理障礙問題和防治手段、保持人際關系的技巧,以及調整心態的方法途徑等。
三、運用心理量表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量
學科教師在教學之余還可以通過測量心理量表,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還能夠為學科教師后續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測量指標大致包括氣質、性格、人際交往能力,以及人際關系等[2]。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此外,中職學科教師還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來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和鍛煉的平臺。學校可以在班級內配備所需的電子設備,這樣學生可以通過電子設備來觀看影片或者唱歌,尤其是唱歌學生在不斷地參與當中自信心得以建立。值得關注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歌唱一些積極正面樂觀向上的歌曲,觀看一些正面影片,這對于他們的情感狀態都有著顯著的影響,能夠幫助班級創建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同時在設計班級黑板報的時候,也要求只能出現積極向上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的情緒不會受到一些不良外力干擾,有利于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另外,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成熟的自我觀念,教師還需要在教學當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社會認知和他人認知。對此學科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主題班會——“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班級”、“我的同桌”,以及“我是一個這樣的人”。在班會開展之余,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去學會稱贊別人,通過組織每日一贊的活動,來讓學生養成稱贊別人的習慣,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會因為他人的夸贊而保持愉悅的心情,學生也能夠以一種積極樂觀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和其他人,長此以往,學生能夠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教師在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時候,可以人為的為學生創造一些失敗的機會,只有經歷一定的失敗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會越來越強,學生也能夠以一種平常心的心態去看待失敗。針對該措施,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隨機組織演講比賽或者歌唱比賽,由于這種比賽并沒有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準備,所以失敗在所難免,學生在表演之后還需要接受教師與其他學生的點評。初次參加這種比賽的時候,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甚至還有學生會當場落淚,但是時間久了,學生的心態也會得到調整,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增強[3]。
五、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生活當中
中職教師需要去用一顆細致的細心觀察生活,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比如:班級內有很多內向羞澀的學生,在進教室時會常常從后門溜進來,在班級內也不敢與他人對視,對此教師可以做出要求,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從正門大方進入教室,不僅如此,還要求學生在進入教室之后必須要在講臺逗留,環顧四周,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素質也能得到改變,膽小羞澀的學生會越來越大方。
六、積極培養和消極防治相結合
學科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避免學生出現心理疾病,但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眾多,也非常復雜,很多因素都是教師無法人為控制的,且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且由于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大都是女生,女生心理要比男生更加敏感,受到的影響因素也更加細微,所以他們常常會出現各有不同的心理問題,對此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視,還需要及時地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矯正。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極度復雜,學科教師應該不斷地去探索,發現以此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的學科教師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展開了詳細調查和論述,從樹立良好班風、心理衛生知識傳授、及時心理測量、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生活當中以及積極培養和消極防治相結合等多個角度提出了中職學科教師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經過研究表明,中職學科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了解,一旦發現問題就需要及時干預處理。期待本次研究能為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提升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孫永娟. 觀眾效應及結伴效應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D]. 黑龍江: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2] 楊萍. 元認知監控在體育教育專業排球普修課中教學效果的實驗研究[D]. 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8.
[3] 顧旻卉. “學習賬本”形成性評價提升小學高年級語文成績的干預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