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宇紅
摘 要:企業減負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一個領域,社會保險負擔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是比較重的,合理地降低社保繳費負擔,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巨大幫助。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中小企業有很大一部分在逃避社保繳納,造成了巨大負面影響,因此采取綜合分析、文獻分析等方法,針對中小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問題進行了思考,并在合理合法前提下,思考了中小企業應對社保負擔的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社保負擔;應對
中小企業對市場生態起著非常重要的平衡作用,所以要進行扶持和幫助,對中小企業減負是對其進行幫扶的有效手段。而減負措施當中社會保險(以下簡稱社保)是其中比較關鍵的一部分。社保繳費一定程度上來講對企業確實是負擔,但是社保是參保企業的法定責任,必須要繳納。社保是國家給予廣大職工最基本的社會保障,能夠讓職工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等。從成本的角度來講,社保是企業的成本,社保基數收職工工資性收入影響而不斷上漲,顯然成本也在增加,這就是負擔,但從社會保障的角度來講,社保是必須繳納的,因此如何保持對中小企業減負與社保正常繳納之間的平衡,非常值得思量。
一、研究的基本前提
要說明,國家經濟發展中一個最重要的基石是企業的健康和有序發展。2015年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律七進中,一個重要的進就是進企業,法律進企業表現了國家對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的積極支持和重視,反過來講,企業發展必須依法合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要做大做強,必須要依法治企。換而言之只有合規經營和合規繳納社保的中小企業才能將社保作為負擔。合規是鐵則,在合規一項上沒有大中小企業之分,繳納社保是法定的企業社會責任,即便是企業要破產都必須繳納社保。所以要談中小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必須先保證合規經營,盡到法定社會責任。不談社會責任去談社保負擔必定給社會和市場帶來負面的影響,這樣的企業即便因為社保繳納而被壓垮也不值得同情和幫扶。換而言之,企業減負不是針對不合規企業的,以前不合規的企業以不繳納社保等方式與正規企業進行不公平競爭,禍害市場和勞動者最深。對于正規企業來講,社保繳費負擔是比較重的,目前社保覆蓋率達到90%以上,而中小企業聘用勞動人口占比在80%以上,數據上來說,中小企業繳納社保的不在少數,這些中小企業也沒有說繳納了社保就不能生存下來,主要是說社保負擔比較重。監管加強以后,尤其是社保由稅務機關統一征收后,不正規的企業才會將社保作為壓倒一切的最后一根稻草。
當前我國社保資金的缺口正在擴大,以前各地征繳力度不同,市場普遍擔心社保繳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后,征管力度將會顯著提升,從而加大企業社保費用支出。但在合規經營和合規繳納社保這一前提下,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出現這種擔憂的對象,通常都是那些由于歷史原因,并沒有按照規定全額、合規繳納社保的企業。事實上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這部分企業的比例超過70%,換而言之,強制性的社保繳費將影響70%以上的企業,他們將在社保方面面臨巨大成本壓力。
二、中小企業社會保險繳費負擔問題
社保壓力是企業背負的眾多負擔之一,但同時也是企業穩定的基石。我們首先要清醒的意識到社會保險對于中小企業發展具備其有利的一面: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采取強制手段實施的一種保險,社會保險作為一項基本福利制度,是員工在履職過程中所應當享有的保障。企事業單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要求,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重要措施,如此能夠更好的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也能夠大大提升中小企業人員的凝聚力。企業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可以實現對風險的事前防控,降低企業運行風險。例如,員工發生工傷事故以及意外事故后,在符合法定的條件下,員工可以從社會保險基金中得到相應的賠償以及補償,進而減少企業在該領域的支出。相反,如果企業拒絕或者變相拒絕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員工發生工傷事物或者以外意外事故后,企業容易陷入法律糾紛,不利于單位的穩定發展。從短期來看,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雖然意味單位的支出增加,但從長遠來看,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增加,會提升人力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提升企業在相關行業以及相關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在當前國內經濟發展快速的時代背景下,人才緊缺和人才流動的現象相對普遍,人工成本也會進一步的上漲,所以,中小企業如果要想不斷的發展壯大,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那么需要維持人才隊伍的穩定性,除了要更加具有科學完善的薪酬體系之外,還需要配備更加方便科學的社會保險制度與繳納渠道。
社保繳費對于合規企業來說已經是常態,例如按照工資的最低標準計算,每人每月的社保成本至少是1000元以上,如果是一個50人的企業,按照足額標準繳納,每年就需要在社保這一項上增加50萬的成本,但是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每年的營收是否有50萬很難說。從國際上來看,例如養老保險,經濟發達的經合組織國家除了英國雇主繳納11%以外,其余國家雇主繳納率均低于10%,過重的社保負擔對企業生產率、投資、創新等都有一些不利影響,進而對地區經濟產生影響。社保負擔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繳費基數,另一個則是社保費率,長期以來,由于存在各種不規范繳費行為,嚴重侵蝕了繳費基數,社保收不上來,支出卻必須要保證,如此造成社保費率降不下去,加劇惡性循環,這對合規企業而言非常不公平,進而可能導致合規企業越來越少,違規企業越來越多,社保政策的實施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社保負擔會提高勞動力成本并降低企業家(注意是企業家)的相對收入,導致企業退出市場的現象增加。理論上,企業繳納社保以后,勞動力成本隨之上升,換而言之將造成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上升。在產品銷量不變,也就是營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成本增加就會導致利潤下降。企業是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常年成本居高不下,營收又沒有增加,顯然很快就可能資不抵債而破產,特備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以及效率低的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職工人數多,用工成本很高,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就可能被用工成本拖垮,而效率低的企業通常收入不行,依然會被高企的成本拖垮。
具體來看,對于中小企業在職人員,社保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上年度月均工資性收入來進行確定,如企業在職職工上年度工資性總收入為10萬,則繳費基數就是10萬除以12,約8333元。特殊情形是個人上年度月均工資低于或者高于統籌地區上年度的全口徑月均工資的60%和300%的,分別按上年全口徑月均工資的60%和300%確定個人繳費基數。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企業負擔的部分的比例是固定的,但職工的工資性收入是變化的,職工的工資性收入增加,下一年度必定導致企業負擔的社保繳費增加,也就是社保繳費基數在變化,這必定影響企業社保支出和職工社保待遇。例如某省2020年的社保繳費基數上限為14496元,下限為2739元,其發布的2021年繳費基數上線為16176元,下限則是3235元。而該省社保幾個主要險種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企業繳費比例分別是20%、6.5%和2%,個人繳納比例則分別是8%、2%和1%。如果按照基數下限計算,以養老保險為例,則2020年企業需要負擔547.8元的養老保險費用,而2021年則要負擔647元,增加了近一百元,如果企業有100人,則一年需要在社保支出上多支付約12萬元。也就是繳費基數總體上實在上升的,這就意味著總的社保繳費增加,對企業來講社保負擔就會增加。
中小企業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依賴成本,而目前勞動力、資金、原材料、土地和資源環境成本不斷攀升,人民幣處于升值通道,顯然我國已經逐步告別低成本時代,中小企業的成本驅動顯然很艱難,而且中小企業通常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經營難度更大。中小企業顧名思義它是人員規模、經營規模都相對較小的企業,國內的劃分標準一般包括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所以中小企業通常雇員和營業額都比較小,如果成本高了,顯然營收就會被壓縮,一些企業就會鋌而走險不繳納或者少繳納社保。而這種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用人單位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是其強制義務,不參加社保的行為就是違法的,如果用人單位不合規繳納社保則必定面臨行政處罰、民事賠償責任。當然如果不交社保,最怕的實際上是追繳,一旦強制追繳,則瞬間就可能導致企業破產。按照當前改革形勢,在通過調整社保費率為企業降低社保繳費負擔的同時,通過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各項社保費用來加強社保征收監管,對于合規企業而言,加強征管影響并不大,而對于不合規企業影響就大了。那些鉆政策空子、千方百計逃避社保繳費的企業,看起來確實負擔少了,職工到手的錢也多了,但將帶來社保費用收入的虧空以及保障能力的損失,短期的負擔下降,與長期的社保虧空和保障能力損失相比顯然后者更重要。如何兩者兼顧,如何眼光長遠的看問題,是企業現階段急需正視的。
三、中小企業社會保險繳費負擔應對思考
根據現階段社保政策制定思路,降低企業合規社保繳費負擔,走的是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的路徑,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該方案中將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下調至16%(低于該比例的應采取過渡辦法),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優惠費率延續一年,社保繳費基數則增加了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即按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參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參保人員與企業的社保繳費基數。以用人單位繳費比例16%計算,例如北京,在未調整比例之前是19%,假設一個中型企業,在崗職工為100人,平均繳費基數為6000,則下調至16%后,單位繳費金額,每人每月從1140元下降至960元,則平均每月可降低18000元的社保繳費負擔。也就說每年可以節約216000元的社保繳費。換而言之社保政策上在為中小企業減負。對于中小企業本身來說,也可通過一些方法來籌劃社保繳費,與稅務籌劃是相似原理,在合法的范圍內降低社保。
首先,巧妙利用勞務派遣或勞務外包。這種方式主要改變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將勞動關系改變為合作關系。勞務派遣或勞務外包,勞動者所屬是派遣單位或外包單位,勞動合同也是勞動者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的,對于直接用工的單位而言,其與勞動者不存在勞動合同,通過將勞務分包給派遣單位,然后支付勞務費并取得勞務發票列支成本。除了外包還可內包,也就是鼓勵員工內部創業成為個體戶,比如順豐就是用承包業務方式讓員工變為合作承包商,順豐就不需要負擔這個員工的社保。當然這種做法不能讓職工權益受損。
其次,靈活用工,本質是企業和勞動者之間不構成勞動關系,社保是勞動關系的隨附義務,沒有勞動關系則不存在社保問題,靈活用工實質就是不建立勞動關系,但建立勞務關系,比如網約車司機、外賣員等,這些職業通常具有人員分散,流動性大,按工作量記錄收入,和企業之間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雇傭關系,更類似合作關系,即企業提供平臺讓網約車司機在平臺上創業,與上文的勞務外包很相似不構成勞動關系則不用交社保,實質上現階段黨和國家正在研究這些新型職業的勞動保障問題,目前主要的路子是工會,由工會保障這些職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再次,合理利用非全日制用工、實習生,尤其是實習生,實習生通常都是在校生,關系在學校而不是在企業,簽訂的實習協議也不屬于勞動合同,按規定是不需要為實習生繳納社保的。非全日制用工,也就是兼職,但需要注意日均工作實踐不超過4小時,每周累計不超過24小時的這一類兼職,他們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為個人繳納,當然還可返聘退休人員,在勞動合同法中,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
最后,機器換人,特別是實業企業,中小企業應當以創新驅動,通過改進優化生產流程,實現數字化轉型來降低用工規模,以機器換人降低社保負擔,機器換人一方面可以降低用工成本,另一方面機器的成本雖然高但是卻可以享受諸多稅收優惠政策(不考慮研發成本)。當前國家正在推動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也有一定的財政補貼,用機器換人將是非常理想的降低社保負擔的方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保繳費負擔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影響是比較大的,直觀的表現為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由于早期監管比較松,而使得一部分中小企業鉆政策和法律的空子,不繳或少繳社保,引起了很多問題。對合規經營的企業很不公平,也易導致更多中小企業迫于社保負擔而鋌而走險。所以對企業減負很重要,當然監管也很重要。在應對社保負擔方面,中小企業可合理利用相關法律規定靈活用工,用以降低負擔,當然前提是合規以及不損害勞動者權益。
參考文獻:
[1]胡若琳.我國小微企業社保“繳費難”問題研究[J].現代交際,2019(05):34.
[2]王宏鳴,張繼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承受力分析[J].調研世界,2018(11):137-138.
[3]周李.淺談企業繳納社會保險中的博弈問題[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3):92.
[4]程峰.企業社會保險繳費方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7):26.
[5]楊永芳,丁全龍.寧夏企業社會保險繳費負擔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8(02):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