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與實用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在初中教學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初中生的信息素養,而且還需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提升初中生的綜合素養。基于此,對初中計算機網絡教學與德育的有機融合路徑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計算機網絡教學;德育;有機融合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完善和普及,以物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為信息化教育環境得改革比提供便利,同時對教學模式得創新,使得教學模式逐漸向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模式轉變。教育教學模式由傳統的單一的傳授模式逐漸向個性化和開放性的方向轉變。作為教師,能夠意義探索信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的融合,從本質上提升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最大化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教育
課堂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就是教材,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要想將德育教育內容有效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并且將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品德和因素進行深入挖掘,將教材內容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逐漸培養初中生的情感價值觀,這樣初中生就能夠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受到德育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養。比如,在教學“體驗多媒體技術”中的內容“精彩的多媒體世界”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初中生聯想到在日常學習中其他科目教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多媒體,讓初中生搶答多媒體都有哪些功能和用途,然后舉出實際的例子。學生會對這樣的提問與回答方式非常感興趣,會積極進行搶答,將自己所知道的功能和用途都回答出來。當學生都回答完之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用自己手中的電腦進行實踐操作,然后將信息技術與其他科目進行結合,讓初中生欣賞“剪紙藝術”相關作品。教師將這些作品向學生進行展示時,會涉及文本、圖像、聲音、動畫等元素,教師可通過超鏈接的方式讓初中生欣賞中國傳統節日海報、皮影、剪紙等,這些都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作品,能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他們也會躍躍欲試地想要自己動手進行多媒體作品的制作。教師此時可將一些基本的多媒體制作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向學生進行介紹和傳授,使得學生在自己動手制作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意識地進行創新和創作,還能夠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二、立足網絡世界,樹立科學的網絡觀念
網絡環境具有開放性特點,通過計算機課程,使得學生能夠走進網絡的世界,能夠讓學生在網絡的海洋里積極暢游。學生利用互聯網,可以讓學生更加快速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有效增加課堂學習的娛樂性。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學生借助于計算機網絡課程,不僅讓學生借助于該平臺和網絡獲得他們想要的豐富資源,而且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娛樂學習,但是網絡資源信息良莠不齊,難免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給學生的思想上帶來一定的沖擊,基于此,作為計算機知識的傳授者和引領者,應規范學生網絡行為,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探求新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增加不良信息的抵抗力,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學會辨別是非,實現對學生信息的合理取舍。例如:在進行WPS設計學習小報的過程中,可以以《毒品》作為本次教學的主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該課程主題的競賽設定,引導學生認識各種毒品,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了解毒品給人體帶來的危害性,遠離毒品就是原理病原體,同時幫助學生利用文本框進行版面的設計以及圖片的插入,提升計算機的運用。或者可以讓學生運用“WPS表格”,以“節約水資源”作為計算機課堂的主題,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查閱家庭用水的合理性,通過相關公式統計計算,讓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思考自己是否做到節約用水,規范自己用水的行為,成為“節約用水小達人”,帶領眾多家庭提升環保的意識。
三、實現德育教育生活化
隨著現代化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學科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提升的同時,也更加注重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使學生的學習有了明顯的改變。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將德育教育有效地滲透其中,就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將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進而更好地培養出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質。
四、為計算機行業儲蓄人才
初中階段正是吸收知識、沉淀知識的階段,而且初中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比成年人要高很多。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能夠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和家長的期盼。這個時候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每一個學生確定目標,并且督促學生向著目標前進。初中生沒有接受太多過于深奧的知識,他們的想法還非常靈活,具有創新性,這為他們以后從事計算機行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初中基礎好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學習計算機時會更加輕松,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會比較強,能更快地融入學習生活中,也跟上教師的節奏、跟上時代變換的腳步。學生是新鮮事物的接受者,也是新鮮事物的創造者,一個國家的未來需要正在奮斗的高素質人才,同樣也需要儲備人才。在計算機方面具有優勢的學生都是潛力股,是非常具有開發潛力的。如果在初中就能夠確定自己所要從事的崗位,確定自己未來深造的方向,就能夠幫助學生少走彎道,明確地走向自己希望的未來,當學生找到自己真心喜愛的東西時,就會為達成目標自覺行動。這部分學生在學成以后都可以為國家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提供力量,推動現代科技的進步,推進現代技術的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內容,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且還有利于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為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與肯定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得學生能夠正確使用網絡,培養其計算機使用道德,并逐漸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參考文獻:
[1]張芬芳.提高初中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方法與途徑[J].科技資訊,2020,18(34):83-84+87.
[2]呂雪君.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讀寫算,2020(11):26.
[3]賀曉勇.淺談初中計算機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考試周刊,2017(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