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思
摘要;近年來,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日漸明顯,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壓抑了學生的創造力,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思維的形成。基于此,國家決定啟動新課程改革,對各個科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本文主要論述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提出加強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為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加強,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綜合素質
前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強閱讀教學無疑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閱讀能力是獲得語文素養的基礎,沒有良好的閱讀能力,語文素養的提高根本無從談起。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培養創新思維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養成的學習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初級中學,甚至是在高級中學的學習效果。可是大多數的老師和學校并沒有抓住這個關鍵期,或者說是在這個關鍵期采取了一些錯誤的措施,不僅沒有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閱讀習慣,反而打擊了學生的求學積極性,一味的粗暴填鴨,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極其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而閱讀教學的加強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加強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培養同理心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擴大自身格局的重要階段。但是格局的擴大、以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需要足夠的經歷,只有建立的真實經歷之上的三觀才可以屹立不倒,單純他人灌輸的三觀隨時都可能坍塌。可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普遍偏低。因此閱讀就成為了學生拓寬眼界,擴大格局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一些作品,來間接的獲得他人經歷,感受不同人的人生,接觸到不同人的想法[1]。在閱讀初期,學生可能會很容易接受一些自己從未聽過的觀點,但是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可能在各式各樣的看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閱讀面的增加對學生人生格局的擴大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他們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在生活中也可以更加的豁達,開朗。與此同時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接觸到人物的不同情感,可能是快樂、也可能是無奈、可能是感恩、也可能是仇視,接觸不同的情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就更有可能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別人,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也就是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培養,這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溝渠要保持清澈必須要源源不斷的清水注入,人也一樣[2]。學生要創作出好的作品,有好的創新能力同樣需要“活水”。而在語文方面,創新的“活水”就是閱讀。如今為了應付中考和高考,老師總是把自己閱讀后的結論原封不動的灌輸給學生,這也是導致學生的作文構思出現雷同的主要原因。傳統的教育方式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要使學生創新能力得到不斷地提高必須把“源頭活水”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品讀,給學生一個閱讀的自由度,學生的進步速度絕對會令人意想不到。小學階段是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思維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采取正確的方式,加強學生的閱讀教學,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
(一)減少課外作業,給學生足夠的空間
在應試教育之下,有的學生不是不想閱讀,而是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重中之重就是要給學生減負,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當然減少課外作業也不是完全不布置課外作業,空喊口號讓學生多閱讀[3]。作為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讀物,對于一些學生想閱讀的讀物,老師應該嚴把質量關。處于高速發展的社會,孩子們面臨的誘惑增多,而處于小學的他們抗誘惑能力也較差,為了確保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和監督作用。
(二)改變教學方式,增加閱讀活動
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個性化發展,使他們形成自己獨特且正確的三觀,即道路各異卻又殊途同歸。很顯然,要達到這個目的,顯然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如果用原有的教育方式,不僅達不到目的,還會打消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應該增加各種與閱讀有關的課外活動,給學生更多的平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例如;可以舉辦閱讀分享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增加,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且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會發生改變,思維能力也會得到發展。同時老師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或者是以書友的身份,分享自己對于某些觀點的看法,給學生一些啟發和正確的引導。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加強學生的閱讀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強化閱讀教育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學生的獨到見解。但同時也應該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例如有的學生看書好似走馬觀花,燕過卻無痕,對于這樣的學生可以專門布置一小段較有深意的材料,讓他寫一篇讀后感,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4]。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糾正他們的不正確的閱讀習慣。
總結:
閱讀對于學生創新能力提高,以及正確三觀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改變其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減少課外作業,增加閱讀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以此來強化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董雪影. 強化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論小學"游戲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J]. 語文課內外, 2020, 000(014):388.
[2]萬生芮. 關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 2020.
[3]楊卿. 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結合探究[J]. 語文新讀寫, 2020.
[4]程佳莉. 小學語文不同文體課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 讀與寫:下旬, 2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