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善志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與適應新高考提出的要求,教師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與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改變。而高中數學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課程,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等數學思維提出較高的要求,因此,部分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而新課改要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因此,如何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效率是教師需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課堂;具體策略
引言:課程改革不僅是知識體系、教材內容、教學時空的變革,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新課改要求突出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高中數學是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科目的基礎課程,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積極探索提升課堂效率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數學課堂的發展。
一、新課改背景下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重要性
新課改顛覆了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且傳統的教書方式已難以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教育自身的需要。數學對學生的各種能力提出了高標準,因此,學生容易對數學失去興趣,并產生了抵抗心理。而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潛能。傳統的數學課堂以教師為主體,是教學的實施者,在新課改下,教師轉變了角色,成為了教學的研究者。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上效率低下,學生的數學成績也無法提升。而新課改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在這種情況下,新課改的推進優化了數學教師的教學模式,達到了對數學的有效教學。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現狀
(一)教師沒有及時轉變角色
新課改背景下,由于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多元性與復雜性,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部分教師還沒有轉變教學觀念,仍然用傳統的數學教學觀念進行數學教學設計并進行數學教學。部分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以經驗教學,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忽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加拿大著名課程專家史密斯教授指出:“教師關注的子是教——即通常所謂的灌輸條理分明的知識,而是創造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的環境條件。”由此可見,教師的重要使命是喚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部分數學教師進行教學時,只是拿著教材照本宣科,把課堂的教學內容局限在了教材上,沒有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方案設計,也沒有針對學生的發展改進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創造力沒有被激發,教學實際也無法進行。
三、新課改背景下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具體策略
(一)運用分層教學法
由于數學知識的復雜性和連接性,教師在教學時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要根據數學教學內容需要層層遞進,在這里使用分層教學法非常合適,但是在使用分層教學法時需要教師先對學生有一個了解,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且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要將數學知識點切分成一個一個的板塊進行教學,這樣的切分將數學教學的難度降低從而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讓高中生逐漸深入對數學的了解與學習,鼓勵學生自己去感受知識,思考知識和發現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立體幾何初步”這一章時,教師首先要給出立體幾何圖形,讓學生觀察發現立體圖形,了解立體幾何的概念。其次,利用圖形培養學生的評判能力。以棱錐為例,學生需要了解構成棱錐的面、棱、頂點等知識點。最后,讓學生進行幾何圖形的繪制,更加深入了解幾何圖形的結構。讓學生對幾何圖形的學習逐漸深入,有層次的學習,并遷移到其他數學知識點的學習,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在教學時,要考慮到高中生的個性與能力。在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對數學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習,點燃學生思維和創造的火花。
例如:在教學“統計”這一章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并進行解答。 1.在以下調查中,總體、個體各是什么,哪些適合用全面調查,哪些適合用抽樣調查。2.調查一個班級學生的身高與體重; 3.調查一個地區老年人得老年癡呆的概率; 4.調查我國人口數量;5.調查一個水庫所有魚中鯽魚所占的比例。運用這種方式,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參與充滿創造的活力。
(三)運用合作探究方法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運用合作研究的方法能夠很好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數學作為一門有難度的學科,其中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因此,數學教師應當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教師需要對課程進行全程性跟蹤,合作性介入與批判性反思。
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時,教師教學完正弦函數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完成余弦函數圖像的遷移學習。教師提出問題:若角α為某三角形的一內角,且 sinaα+ cosα =3/5,則 tanα的值為多少。對于這道題的研究,老師可以讓學生合作探討解題方法,并讓學生得出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通過這種合作探究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合理布置課后作業
教師進行教學后要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傳統的數學課后作業導致了題海戰術,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適應新要求,給學生布置有層次性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完成難題,促進數學教學的提升。
例如:在完成圓錐曲線的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拓展訓練。給學生布置難度較大的課后作業:已知△ABC的頂點A,B在橢圓x2+3y2= 4上,C在直線l:y= x+2上,且AB∥l.(I)當AB邊通過坐標原點O時,求AB的長及△ABC的面積; (II)當∠ABC= 90°,且斜邊AC的長最大時,求AB所在直線的方程。讓學生在有難度的解題中感受數學的趣味性來提高教學效率。
結束語:在新課程標準下,要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率需要教師不斷地積極地進行探索。教師要在教學中實現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達到教師教學目標,適應教育變革及其新要求,還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育行動加以深思,研究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陳敏智. 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策略[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