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春 梁慶嶺 馮衛華

摘要:高效“6+1”課堂模式對新課標下數學教學改革策略研究有重要意義,其中各教學環節組織實施對學生觀和教師觀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基于高效“6+1”課堂模式研究成果基礎上,借鑒前人文獻制定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結合專家學者的建議,開展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建設研究,以期為完善新課標下數學教學策略研究做出貢獻。
關鍵詞:新課標;“6+1”課堂模式;評價體系;構建
前言
2020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再次明確高中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要實現學生主體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核心素養,綜合素質的提高;課堂教學要確立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觀念的轉變,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合作探究能力,從生活實踐中發掘數學元素,從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溝通交流建立自主知識架構;教師要實現空洞死記硬背“滿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學改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形式,深耕學情、教材研究做好課堂引導和輔助教學。
1.高效“6+1”課堂模式產生的背景和意義
高效“6+1”課堂是河北精英中學李金池校長及全校師生在結合本校學情基礎上探索的新型課堂教改研究成果,主張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創建校本教材和導學案,把高中教材知識融入到社會生活實踐和生動問題研究中,導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個體自主探索學習能力和團隊互助學習能力,大大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動力,成功改變傳統教學課堂效率低下,學生興趣不足,教學呆板沉寂的弊端。其優勢在于角色的轉變,還課堂于學生,是新課標教改歷程中優秀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對新課標下教學策略研究有重要意義。
2.高效“6+1”課堂模式各環節內涵
課堂模式主要由導、思、議、展、評、測六個環節和“一練一做”組成,其中“導,評,檢”體現教師“導”的角色;“思,議,展”體現學生“學”的主體;“一練一做”體現教學反饋和知識架構成長。具體內涵是教師把教學內容知識點設計教學情景導入問題,啟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思考問題,成立小組相互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并形成多種解決方案,在課堂上展示及表達小組成果,教師輔助點評要點和知識盲區,提高學生知識學習效率,最后隨堂檢測和練習鞏固和加深本節課學習。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的“導”功夫用在課堂之前,“評”“檢”在課堂之末,整個課堂主要是學生們知識遞進學習,思路探究,頭腦交流的過程。
3.已有教學評價體系分析
徐惠英在《初中數學過程性目標教學評價指標》(2013)中指出數學教學過程目標教學評價內容具體化包含:1、情感態度:師生、情感、交流、互評、參與、表達、態度、成就感2、問題導入:情景、故事、問題、類比、經歷3、精神品質:探索、創新、意志力、動力、5、結果評價: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習效果、參與等。劉丹在《基于三維目標的高中數學微課教學評價研究》(2020)中指出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課程評價三維度建立一級指標:1、知識技能2、過程方法3、情感態度;同時對各維度進行了二級指標的具體細化,包含知識分類,過程經驗方法,興趣態度精神品質等以及具體指標評價內容。張夢瑤在《高中數學概念課教學目標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中除了從課程標準、教材、學情三個方面進行一級二級指標架構外還增加了各自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例如:對課程標準的達標狀況的評價中占整體比重的0.321,評價重點一目了然。
4.新課標下高效“6+1”課堂模式教學評價體系建設
查閱教學評價體系相關文獻資料分析,課堂教學評價包含評價指標、指標內容和權重設置等信息,本文結合新課標教學目標,分析“6+1課堂”模式特點,首先“6+1課堂”是適應新課標課改下的教學策略應用,必須以課程標準要求作為第一評價指標,任何教學活動要圍繞這一目標要求進行;其次“6+1課堂”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應用方法實施,確立第二個一級指標:過程與方法;再者課程標準中強調注重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情感素質核心的培養,作為第三個一級指標:情感態度。二級指標的確立根據一級指標具體要求細化,其中“課程標準”一級指標細分為達標要求和核心素養,這兩點主要體現新課標下數學教學要達到具體目標,總體權重占0.357.再者“過程方法”一級指標的細化分為:導學案、教材學情、組織活動三個指標,體現“6+1課堂”六個環節的實施過程和方法,導學案是“6+1課堂”的起始點,教材學情分析是基礎,兩者綜合分析確定課堂知識內容的導入,學生根據問題、任務的設置,一步步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另外課堂組織“思、評、議、展、檢”環節離不開有效的組織,暴露出第三個細化二級指標:組織活動的評價。情感態度的評價主要從學習興趣、信念品質和精神價值觀三個方面細化評價,體現新課標對“6+1課堂”教學精神品質方面的要求。具體評價體系分級和標準見表1.
5.結論建議
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主體角色的轉變,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是順應新課標要求教改的優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本論文借鑒前人教學評價體系研究成果,結合“6+1課堂”模式教學開展情景和新課程標準要求,建立了包含課程標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一級指標及細化教學評價體系,以期為“6+1課堂”模式的應用研究添磚加瓦,做出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胡鳳娟,呂世虎,張思明,王尚志.《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突破與改進[J].人民教育,2018(09):56-59.
[2] 郭志杰.新高考改革下“6+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及思考[J].中華少年,2018(32):257.
[3]霍媛媛.高中數學新授課教學目標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0:37-46.
[4] 李小融,唐安奎. 多元化學校教育評價[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5] 陳玉琨. 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