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勞動教育作為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環節之一,在育人過程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在中學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使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具有勞動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勞動素養和能力。不過,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學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情況不容樂觀,現對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改進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勞動教育;學生;策略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家庭都出現對孩子溺愛的現象,孩子在家里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生活,現在的獨生子女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這樣也使學生不懂得勞動的重要性。并且,在學校教育中勞動教育的效果并不明顯,開展的情況不容樂觀,就連在學校打掃衛生這項活動,也有家長代勞或是學生出錢雇學生打掃的現象,因此,在中學必須要加強勞動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勞動最光榮,讓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具有勞動的思想意識,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以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中學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1.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求青年學生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新時代的人才,既要有青春夢想,又要有實干精神,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每一項事業,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勞動能夠創造財富獲得幸福。青年學生正處于勞動技能的形成時期,而這些技能要在勞動中、生活中、學習中不斷磨練。中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豐富的理論知識,也要具有健全的體魄,成為適應社會需要求的全面型人才。
2.是素質教育的補充和完善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在學生的教育和培養過程中,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不過,在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只看重了智育,并擴大智育的作用和功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深入人們心中,考試分數成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淡化了勞動教育對于學生發展的作用。這樣導致學生很難有機會接觸勞動教育,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的思想觀念蔓延,嚴重的影響著中學生的成長和身心健康,因此,加強對中學生的勞動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勞動的意義,懂得尊重勞動人民,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養成勞動的良好習慣,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綜合能力協調發展的需要。
二、當前中學勞動教育課程現狀
1.勞動教育意識淡薄
有部分中學的校領導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價值,仿佛學生的學習只是為了中考、高考,在這種觀念下他們只重視學生的成績,把學校的升學率放在了第一位,一切唯分數論。在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中只是象征性讓學生參加一些勞動活動,不端正學生的勞動態度,不關心學生的勞動習慣的養成,逐漸的成為形式主義上的勞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形同虛設
在中學的課程體系中設置有勞動教育課,各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的安排情況并不相同,一些學校只是在課程表中有安排,并沒有實質的內容或是進行勞動課的講授。也有一些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活動,但一個學期僅有一、二次,起不到勞動教育的作用。真正的勞動教育課應該是做到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勞動活動中有所收獲,能增長學生的勞動能力。這必然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去進行組織,也會影響學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因此,勞動教育課在一些學校就是擺設。另外,學生家長關心的只是學生的語、數、外的成績,如果學生學習成績好了,其他的一切家長都可以代勞。這樣也使學生養成了不愛勞動的習慣。
3.勞動教育基地缺乏
勞動教育課程并不只是讓學生打掃打掃衛生這么簡單,這是一種狹義的勞動。學校每天都安排學生打掃衛生,這只能算是勞動教育的一種。真正的勞動教育應該在實踐中獲得,因此,學校必然要建立勞動教育實習基地,讓學生去參與實踐活動。可是,很多學校在基地建設上上采取應付的態度,有的學校只是開辟出一塊土地供學生耕種,美其名曰勞動教育基地。其實,不能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功能。
三、中學勞動教育改進策略
1.轉變勞動教育的觀念
從社會大環境來說,人們認為學生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上,而不是勞動上,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觀念。勞動教育也是一種育人的方式,而且,在勞動中學生獲得的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能力的提升等,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有利,也能促進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形成,這些都來源于學生對勞動有正確的思想認識,從而能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2.優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各學校要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課程的作用,優化勞動課程體系結構,盡量組織一些有趣的勞動活動課程,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從而能夠熱愛勞動,在勞動中增長才干,鍛煉品質意志,提升勞動能力。為此,學校首先要滿足勞動的課時安排,從課時上進行保證;其次是讓學生形成勞動意識,懂得勞動價值;最后是要把勞動課的成績納入到考核評價中,使學生的素養真正能夠全面提高。
3.強調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出大國工匠的概念,那什么是大國工匠,工匠精神又是什么?這些問題教師要在勞動教育課程中進行闡述,使學生對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可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參觀實習,學習工人師傅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給學生更多的直觀感受。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大國工匠的視頻,邀請工廠勞模來學校進行講座,使學生與勞模近距離接觸,意識到勞模也是普通人,勞模離他們并不遠,同時,還使學生理解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都能出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勞動教育的內涵,增強學生勞動的積極性,提升自己的勞動技能。
總的說來,在學校教育中要真正貫徹落實勞動教育,這樣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從而更加熱愛勞動,在勞動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勞動素養,成為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肖瀟.核心素養下我國小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及教育策略[J].智力,2020(27).
[2]王飛,徐繼存.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