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的語言與其本土文化具有密切聯系,文化對語言產生的影響十分顯著。在學習日語知識和技能過程中,學生要認識到日本與中國在文化層面的差異性與相通性,明確中日文化差異,這種差異性對學生日語學習具有較大的影響。文化涵蓋范疇廣,借助語言進行大范圍傳播,將正確積極的民族價值理念與生活習慣通過概念定義的形式傳遞給民眾。基于中日文化差異對比,分析了中日文化差異視角下日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日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策略。
關鍵詞:中日文化;差異;日語教學;文化;滲透
0引言
語言也是思維習慣與宗教信仰的傳播載體。換言之,脫離了語言,國家文化難以實現持續的傳播和傳承。在日語學習中,學生既要注重語言的語法結構與詞句等語言單位,還要學習相關的民族信仰與文化內涵等深層次知識內容,熟悉日語文化的表達習慣與思維模態。因此,在日語教學中,明確中日文化,滲透文化元素,對日語教學發展和學生日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實踐意義。
1中日文化差異比較
盡管中日兩國擁有源遠流長的發展和交往史,但這并非意味著中日文化之間有著“同文同種”的關系。日本與中國均有各自特殊的歷史發展進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亦自然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屬性與文化體系。在中日長時間交流發展的情況下,中國學者總結了很多有關中日文化差異性的資料。中日兩國在交往模式與生活習慣等層面存在差異。例如,中國人在就餐過程中習慣端起碗就餐,而日本人則習慣將碗放在餐桌上,一只手扶著碗就餐。且中國人習慣使用調羹少量、多次地喝湯,日本人則直接端起碗喝湯。同時,在人際交往方面,中國人重視交際雙方的實際關系,會根據雙方關系程度進行交流,而日本在這一方面有既定的公式化話語體系。除此之外,中日雙方在價值取向層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作為推崇自然的民族,在二戰后受到資本主義國家文化思想影響下,日本仍然走出了專屬自身的文化發展之路,這標志著日本在推崇靈魂純凈的基礎上,也具備轉變現狀且積極進取的觀念。
2中日文化差異視角下日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重要性
2.1有助于構建生動的日語教學氛圍
在日語課堂交流會中,傳統教育模式傾向于教師發揮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解的重點和難點的日語知識內容。而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師所講內容和學生所學知識普遍是為了應付考試,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未重視興趣的激發。學生無法充分地理解和消化所學內容,普遍是機械化記憶教師所講內容,最終導致教育難以達到理想化的效果。但是,若教師以中日文化差異性為基準,在日語知識教學中滲透文化內容,學生能夠在了解日語文化的基礎上,在懷揣求知欲與探索欲的環境中學習日語知識,從而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教師課堂所講的內容。
2.2有助于完善日語教育體系
在現行日語教材體系中,文化知識層面的講解相對較少,教材設置普遍注重日語對話、詞匯以及語法等知識。日語授課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滲透文化元素,能夠將日本文化與日語教材知識充分融合,從而有效拓展教材的深度與寬度。教師還可在教授學生應試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日語民族文化。因此,日語授課教師不但要掌握日語專業語言知識,而且還要深度了解日本本土文化。唯有教師了解與正確認知日本文化內涵,才可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文化元素的滲透。除此之外,在中日文化差異的視角下,日語授課教師通過文化滲透的教學策略,可以使學生以興趣為基礎學習日語知識,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日語綜合能力與學習水平。
3中日文化差異視角下日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策略
3.1加強師生差異性交流
在教學日語知識和技能中,授課教師要以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為出發點,貫徹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充分遵循學生的接受水平與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把中日文化滲透日語課堂教育活動。一方面,教師要通過講解相關日本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知識,使學生明確中日文化的差異性和了解不同語言文化內涵的基本特征、鮮明特色。無論是哪種語言,均在較大程度上展現了國家的基本文化背景。在課堂教育實踐中,授課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客觀視角看待中日文化,借助文化滲透,使學生習得語言知識內容。另一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中日文化,在習得日語知識的基礎上加深記憶與印象。例如,在教學問候禮儀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選派學生在課堂進行情境對話。通過比較日語對話和漢語對話,學生可在掌握語言知識實踐技能的基礎上加強對日語知識的使用,在文化差異中習得語言的知識與技能,為日后知識學習和實踐應用奠定基礎。
3.2有效引用相關文化元素
知識是對某種文化內涵的具體表述,是文化呈現的有形媒介。在日語教學中,教師應在重視教學內容安排的同時,有目的地進行文化滲透。例如,在茶葉和茶具等有關詞匯和語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滲透日本茶文化內涵的講析、現場展示泡茶飲茶過程以及模擬仿真練習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實踐演練了解日本茶文化,仔細觀察教師對日本文化的理解與引導,并闡釋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日后應用中,可形成較強的聯想能力與優秀的認知,從而將日語知識學習與文化元素充分結合,明顯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和成果。與此同時,教師應以學生群體實際為著眼點,設計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對于知識掌握和理解較快的學生,教師可激勵其閱讀具有實用性的課外文獻,開拓學習眼界,或在班級中設立日語角,集中放置日語相關文獻書籍,以供學生閱讀和學習。學生不僅可掌握豐富的日本民族文化,還可了解中日文化的差異。在此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日語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同時,還可實現日語教學的文化滲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言知識的學習與國家自身文化表現及傳承具有密切關聯性。語言是文化傳播重要的平臺與載體,而文化是語言生存與扎根的土壤,兩者密切相關。在日語教學中,教師應以中日文化差異性為基礎,滲透文化元素,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日語知識中形成主觀層面的理解與認知,從而更易明確語言特點與使用習慣,進而在特定情境和場合正確使用日語。
參考文獻:
[1]劉暢. 中日漢字文化差異對中日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 漢字文化,2022,(04):32-34.
[2]陳丹. 中日文化差異啟發下的高校英語教育改革研究[J]. 中國民族博覽,2021,(22):125-127.
曹海鵬 ?男 ?漢 ?2000 ?01籍貫陜西高陵 西安外事學院國際合作學院日語系 日語專業 ?日語 ?本科 ?陜西西安 7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