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潤春
關鍵詞:就業指導;互聯網+;改革研究;學校教育
引言
社會藝術活動日趨興盛,而高校學生就業的困難問題也日益突出。加之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專業要求逐漸增加,尤其是對藝術類學生的專業素質要求、舞臺表現能力和實際作品創造能力方面的需求,與目前高校對在校生的培養目標不符。這在就業市場上造成了大學畢業生數量販化和工作要求高質化的明顯問題。
一、“互聯網+”視域下藝術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現狀與分析
藝術類專業畢業生對就業市場、就業崗位缺乏現實體會和了解,職業期望往往過于理想化。藝術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和社會環境因素影響。高校學生在選擇職業時往往更注重工作崗位是否與自身專業相關。而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學校沒有專門針對美術、音樂等學科設置相應的就業方向。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現象性問題:比如有部分同學認為自己所學專業不對口或者根本就沒用過一門或兩三年才會,這就是由于其自身缺乏相關知識和技能造成的。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藝術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勢必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為培養優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為了加強教育質量與水平提升、實現“育人”向現代化目標,為了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以及綜合素質等方面要求,學校要結合當前社會需求情況及畢業生自身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職業規劃與培訓,以幫助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有效地選擇合適自己的工作崗位。
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是一項系統化、規范性較強且較為復雜的工程,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及行業需求進行針對性地調整與設計。目前,我國高校對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一定程度上“一刀切”的情況。在這種傳統教育思想和體制下,形成了一些學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教師缺乏創新意識以及實踐環節相對薄弱等問題,而這些都嚴重影響到藝術院校大學生畢業前的綜合素質提升及個人能力發展狀況。
二、“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改革策略
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應與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有效融合,從學生自身出發,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對其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因此,藝術院校要想獲得良好發展就必須加強對畢業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在“互聯網+”背景下為提高人才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育模式必須改變。因此高校應從“因材施教”入手進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其次是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原則;再者就是加強專業師資力量建設、提高教師水平及業務素質水平來提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質量與教學效果等方面,來促進藝術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改革進程。
(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藝術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選擇上,要堅持以學生需求為導向。教師應結合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創新。比如說,針對文化課與計算機、美術等其他學科相比來說其授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且具有一定實踐性;而對于信息技術類科目而言,則需要更深層次地了解該領域知識點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并能夠在網絡環境中快速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也應該注重選擇合適的教材,以理論為基礎指導學生就業技能和專業能力方面。
(三)發展互聯網+營銷。藝術類大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銷售模式,實現自己的就業創業目標。也因此,對于有創意才華、美術功底較強的藝術類大學生而言,其也可借助網絡平臺建立個人工作室,并通過微博、微信等公眾賬號、主流媒體等途徑加以推廣,定時刷新個人工作室動態,從而增加了其的網絡活躍度、知名度、美譽度
(四)發展互聯網+金融服務。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創業需要立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跟蹤藝術產業發展方向,深入研究消費者需要,并以此為由提升藝術企業“1對1”的客戶服務能力,也因此藝術類畢業生需要通過網絡和與每個潛在顧客形成穩固、長期的互動聯系,以及時掌握顧客需要。
(五)互聯網+管理。藝術類大學生的管理意識較為薄弱,管理工作素質如果不能有所保證,則其求職創業的策略將成一盤散沙,也不能有效實現就業創新目標,因此藝術類大學生需利用網絡提升自身管理意識。通過互聯網+的管理就業創新模式及具體實施方略,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整理相關管理就業企業的信息,建立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提高計劃,以實現學生自我管理目標,為提升藝術類學員就業成功率夯實基礎。
(六)藝術專業的特殊性及文化屬性,改變傳統的講授模式,打開藝術轉化生產力的模式探索。創意是藝術最基本的元素。在21世紀知識型社會,許多國家都認定創意是個人和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新加坡政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了要提升新加坡的競爭力,政府近年來大力扶持文化藝術,提出“文藝復興城市”的目標。倫敦及紐約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而他們的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反觀,這也是促進就業的一種形式。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藝術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發展,將互聯網技術、現代信息通信等知識進行有效地整合應用。同時也應該積極主動學習相關行業技能和職業標準。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于未來工作崗位。
2021年度西北民族大學校級本科教學質量提高項目:助力高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藝術類就業指導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探索(項目編號:2021XJYBJG-88)
參考文獻
[1]蔣浩,王余寶.“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20:49-52.
[2]范新宇.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研究——以內蒙古財經大學為例[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0:56-58.
[3]劉彬.“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及價值取向引導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