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悅 周英
婦科癌癥是發生于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嚴重損害著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年來新增病例越來越多,而且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生存質量堪憂[1-2]?;颊邞獙Π┌Y事件的心理狀態、態度、方式和有效性與其疾病的治療和生存質量息息相關[3-5]。希望是個體生命中具備重要價值的促進身心健康的力量之一。對于癌癥患者而言,強烈的希望水平更能提高其打敗病魔的信心和力量,緩解其內心遭受的痛苦和壓力,增強其戰勝疾病勇氣,提高其生命質量[6]。不同的應對方式可帶來積極結果或消極結果,使患者出現不同的結局狀態[7]。本研究旨在調查婦科癌癥患者的希望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促進其康復并提高生命質量。
2020年1—8月選擇廣州市某三級甲等婦幼??漆t院治療后出院的180例婦科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病理確診為婦科癌癥(包括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外陰癌、絨癌);年齡≥18歲;患者神志清醒,具有正常溝通交流能力,能理解并如實填寫問卷內容;患者知情并自愿參與調查。排除條件:診斷為婦科癌癥,但病史中存在其他部位原發性惡性腫瘤的患者;對病情不知曉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智力或意識障礙的患者。平均年齡52.37±10.26歲。
(1)基本資料:包括人口社會學資料和疾病相關資料,回顧文獻并結合臨床實際經驗,共設置人口社會學資料8個條目(宗教信仰、婚姻、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付費方式、醫療費用支付能力)和疾病相關資料9個條目(合并癥、癌痛、疾病診斷、疾病分期、病程、治療方式、治療狀態、睡眠狀況、性生活滿意度)。
(2)希望水平:采用美國學者Herth[8]編制的希望水平量表(HHI)進行評價,中國學者趙海平教授翻譯成中文并引入國內[9],該量表共包括3個子維度12個條目,對現實與未來的積極態度(4個條目,即1、2、6、11)、采取的積極行動(4個條目,即4、7、10、12)、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4個條目,即3、5、8、9),采用Likert 4級計分法評價,每個條目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4個選項,依次計分為1、2、3、4分,其中條目3和條目6需反向計分。總分范圍為12~48分,分為3個水平:低等希望水平(12~23分)、中等希望水平(24~35分)、高等希望水平(36~48分)。HHI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重測信度系數為0.89,信效度較好,本研究直接引用。
(3)生命質量:采用歐洲癌癥研究治療組織系統開發的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評價[10],問卷共30個條目,歸屬于15個維度,包括5個功能維度:軀體、角色、情緒、認知和社會功能維度;3個癥狀維度:疲乏、惡心嘔吐和疼痛癥狀維度;1個總體健康狀況維度;6個單項測量項目(每條單獨為1個維度):呼吸困難、失眠、食欲不振、便秘、腹瀉和經濟困難。將各個維度所包括的條目得分相加并除以包括的條目數即得到該維度的粗分,再將粗分轉化為0~100內取值的標準化得分[11]。
研究者向調查對象講解研究目的、填表方法以及注意要點,簽署知情同意書后讓其自己填寫,填寫過程中存在困惑,研究者及時解答。現場填寫并回收問卷檢查,共回收問卷180份,其中有效問卷169份。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單因素分析中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希望水平與生命質量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69例婦科癌癥患者希望總分為36.91±4.20分。101例(59.76%)處于高水平,66例(39.06%)處于中等水平,2例(1.18%)處于低水平。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癌痛、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能力、疾病分期、治療方式、治療狀態、睡眠狀況、性生活滿意度是影響婦科癌癥患者希望水平的相關因素(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婦科癌癥患者希望水平的單因素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本研究婦科癌癥患者生命質量總分86.00±11.28分,與希望水平呈正相關(r=0.461,P<0.001)。
將婦科癌癥患者HHI評分作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癌痛、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能力、疾病分期、治療方式、治療狀態、睡眠狀況、性生活滿意度、生命質量作為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納入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先進行共線性診斷,發現各變量方差膨脹因子(VIF)均<10,不存在共線性,然后采用向前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生命質量、大專及以上學歷是婦科癌癥患者希望升高的保護因素(P<0.05),手術+放療+化療、難以支付或勉強能支付醫療費用是婦科癌癥患者希望降低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3 婦科癌癥患者希望水平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研究表明[12-13],希望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資源能夠對患者的心理和行為產生深遠影響,希望水平對癌癥患者的應對有著顯著的提高作用。本調查結果顯示,169例婦科癌癥患者希望總分為36.91±4.20分,其中59.76%婦科癌癥患者希望處于高水平,與廖芯等[14]研究結果不同,分析其原因:①本研究均是經過治療后處于康復階段的人群,已經渡過初診階段以及手術、放化療等階段,治療后重塑了希望,對健康的恢復充滿了期待。②該醫院為三級甲等婦幼??漆t院,患者對醫院的醫護人員、醫療水平有高度信任,對自己的護理和預后有信心,提高了患者的希望水平。③隨著腫瘤??谱o士的開展,腫瘤護理個案的追蹤,階段性的護理隨訪對患者的照護質量方面有所提升,提高了患者的希望。④隨著醫療的發展、關于婦科癌癥知識的普及以及我國國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對婦科癌癥認識更全面,這也可能是患者希望水平較高的原因之一。⑤研究發現[15],婦科癌癥患者患病后,家人給予的關心、幫助和支持,為其戰勝疾病給予了強大的支柱,而本研究中絕大多數患者都有比較穩定的婚姻及較穩定的家庭關系,這有助于希望的建立。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生命質量、大專及以上學歷是婦科癌癥患者希望升高的保護因素,手術+放療+化療、難以支付或勉強能支付醫療費用是婦科癌癥患者希望降低的危險因素。①治療方式。本研究中單純做手術、手術+放療或化療的患者希望水平較高,單純接受放療或化療患者希望水平較低,手術+放療+化療的患者希望水平最低,而且直接影響患者的希望水平,這可能跟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導致患者承受的身體壓力和心理壓力不同有關。提示醫護人員要重點關注使用多種治療手段的婦科癌癥患者,建議采用配偶溝通聯合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和團體支持的護理干預,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希望水平[16-17]。②醫療費用支付能力。經濟是個體應對疾病的資源,當患者對醫療費用有較大負擔,疾病帶來的不確定感和恐懼感會加深,呼吁完善社會支持,如申請醫療救助或者慈善機構補助等,減輕患者就醫壓力。③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高者更容易理解婦科癌癥的相關知識,容易接受和配合治療,并且會自主查找資料尋求如何更好地康復,有利于希望的提高。此外,“希望”作為一種意識,其與個體的文化水平緊密相關。④生命質量。婦科癌癥患者生命質量與希望存在正相關,這與李艷敏等[18]研究結果一致。仇蓉等[19]研究發現,希望療法能夠促進患者重建希望,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質量。另外我們也要關注患者生命質量的評估,并且關注影響生命質量的主要因素,通過個體化措施,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綜上所述,生命質量、大專及以上學歷是婦科癌癥患者希望升高的保護因素,手術+放療+化療、難以支付或勉強能支付醫療費用是婦科癌癥患者希望降低的危險因素。因此根據研究結果,醫護人員需提出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幫助婦科癌癥患者提升希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