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萍


摘 要:近年來,浙江省金華市制造業發展迅速,并且在后疫情時代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但由于金華市制造業大多數為中小微企業,受到戰略認識、數字科技應用和資金助力等方面的影響,其數字化轉型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多限制。所以,如何強化數字經濟引領,探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對于金華市整體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金華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數字技術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5(b)--0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5G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在服務業(特別是電子商務、共享經濟領域)應用更為深入,同時衍生出“線上運營” “互聯網+”“智能制造”“無接觸配送”等數字化發展模式。在數字經濟日益發展的背景下,制造業作為我國工業領域最重要的主體,推動其數字化轉型,并將數字科技應用于生產制造的全流程、全產業鏈及整個生命周期至關重要。調查數據顯示,建設數字化車間或工廠能使企業整體生產效率平均提高37.6%,能源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6.1%,可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有助于行業和企業的轉型升級。
金華市是浙江省民營經濟的特色區域,全市70%以上GDP都來自民營經濟,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研究金華市的制造業,特別是金華最傳統的五大行業——蘭溪紡織、義烏服裝、永康五金、婺城汽車零部件、武義金屬制品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具有重大意義。2020年,金華市各類民營企業達到39.69萬家,占全省企業總量的14.1%,據調查金華地區的制造業主要是中小微民營企業,而且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中服務業的總量和增速均高于核心產業制造業。為了更好地響應浙江省政府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和“智能化+”的部署,2020年金華市出臺了《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數字化改造樣板企業為重點項目,設立專項激勵資金,切實推進制造業實現數字化改造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金華市政府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已經加大“兩化融合”力度,與互聯網平臺合作,加快推進企業深度用“云” “智能+”及建設智能制造工廠和“未來工廠”。
1 金華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情況
1.1 金華市制造業數字化水平情況
根據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相關數據,2021年上半年浙江省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0%,拉動其工業增加值增長3.0%。從圖1可以看到,金華市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企業增速上居全省首位。2020年,金華市有206家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13.18億元,同比增長29.4%,比全省平均高出12.6%,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對規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59.1%。從圖2可以看出,金華市歷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的增加值和增速穩步上升,目前已經成為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1.2 金華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實踐
近年來,金華市在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和建立東陽橫店電子產業園、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蘭溪光膜產業園、金華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及龍芯智慧產業園等載體,增加對重點技改項目設備(如智能制造、物聯網、互聯網)的投入比例。目前,金華市在人工智能特別是電子設備和智能家居領域發展效果較好。2020年,金華市規上人工智能產業制造業實現增加值5.61億元,同比增長29.6%,研發費用增長122.7%,高于規模以上工業98.4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達到76.6%。
1.2.1 智能制造車間
金華輝煌三聯工具實業有限公司從2014年起實施車間的智能化改造,目前公司所有車間已建立了生產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使用累計超過100多套的機器人,實現“機器換人”智能化升級改造。2014—2020年,企業產值增加75%,利潤增長15%,員工數量減少50%,真正實現了在提高產值和利潤的同時,減少一線工人的數量,完成企業在生產與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的綜合化管理,企業整體運營實現高質量發展。
1.2.2 未來工廠
作為國內磁材龍頭和光伏的領跑者,橫店東磁建立單晶電池片未來工廠,是企業在“未來工廠”領域的一次成功嘗試。該項目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加快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對設備工藝的了解,利用AI瑕疵識別技術,使單晶電池片實現毫秒級自動判定,識別率達到99%以上,效率提高200%以上的目標。此外,還將5G、機器人、物聯網技術運用于生產,實現了從生產、運營到物流各個環節的智能化和數字化。
1.2.3 5G+機器人
目前,金華市經濟開發區正積極推進實施5G+智能化改造和“機器換人”應用,金華開發區已經完成了162家企業的智能化改造工作。此外,以智能制造為主要發展方向,盡可能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使得企業變得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還通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努力推進制造業加速邁向智能制造,有望在2021年底實現工業企業服務全覆蓋。
2 金華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調查分析
本文采用線上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法,調查對象是金華各地區制造業企業的實際負責人。回收有效問卷50份,被調研的對象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
2.1 樣本構成
本次調研制造業企業包括金華市區、義烏市、東陽市、蘭溪市、永康市、武義縣、浦江縣和磐安縣8個地區,共涉及金屬制品業、紡織業和服裝業、家具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及食品制造業等制造業細分行業。被調查企業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分別占20%、40%、40%,且處于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企業分別占20%、40%、40%、20%。
2.2 制造業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困難
調研數據顯示,大部分企業一致認為市場競爭過大是經營中面臨的最大阻力,其次是供應鏈壓力,第三、四大困難分別是技術創新難和融資困難。對于初創期的企業來說,供應鏈的壓力和市場競爭壓力大是其主要面臨的困難;對于成長期的企業來說,融資困難及技術創新難占據的比重更大;對于成熟階段的企業來說,融資困難、市場競爭大及技術創新難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有些企業已經面臨衰退期,企業轉型壓力及技術創新是其最大的問題。另外,調研還顯示8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數字化轉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決經營困難,其中有50%認為數字化轉型能偶爾解決經營困難,只有很少一部分企業認為能完全解決經營困難。
2.3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
調研數據顯示,有40%的企業對數字化轉型完全不了解,只有10%的企業逐步在業務中應用數字科技的程度較高,其余的企業都處于略微了解數字化轉型并有轉型意愿或開始在部分業務上嘗試探索數字化轉型的階段。在已經開始嘗試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中,大數據、人工智能、電子商務和物聯網是其用得最多的數字技術。關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原因,調研分析得出大概80%的被調研企業都認為數字化轉型最大的作用在于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70%的企業認為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還有40%認為可以有效增加營業收入并降低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對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所面臨的困難進行總結,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障礙是數字人才的稀缺和資金的短缺。經過調研發現,金華市制造業都屬于中小微企業,常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帶來管理水平低下、數字化轉型成本過高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4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需求
調研數據顯示,有80%左右的企業對針對數字化轉型的相關培訓和講解需求很強烈,50%的企業對政策解讀和財政金融扶持等方面有需求,充分表明企業的政策訴求強烈且多樣,因為大部分企業既沒有系統地了解過數字化轉型,又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的基礎數字建設與規劃沒到落實到位。
3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障礙
3.1 數字化程度不高,缺乏數字化轉型思維
結合調研結果,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程度不高,轉型意愿不強烈,近40%的企業完全不了解數字化轉型,近50%的企業未進行數字化轉型,主動進行轉型的企業占比較低。一方面,由于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具體過程認識不深,沒有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發展的好處,不能有效處理經營中面臨的困難。另一方面,企業是否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管理者思維的影響,由于企業管理者對轉型的內涵和數字技術應用都不太了解,增大了轉型的難度。
3.2 數字化能力不足,缺少數字技術應用
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大數據、云計算、AI、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支持,但從調研數據來看,目前數字技術在企業中應用程度不高、數字技術服務種類不足,近40%的企業從未使用過任何數字技術。在已建設數字經濟的受訪企業中,大部分企業還是只運用了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對5G、區塊鏈、3D打印等應用的程度和頻率都很低。當前,數字技術更多應用在日常運營方面,比如企業云、數字化會議、財務管理系統等,使其信息化和數字化在企業更為核心的經營環節應用有待增多。并且,當前我國存在著數字化轉型所需的基礎設施缺乏、核心數字技術開發和供給有待增強的問題。
3.3 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缺乏融資助力
金華市制造業大部分的企業屬于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由于規模小,尤其是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比如行業或經濟危機時,風險承受能力低。加上中小企業的經營模式過于單一,主要是常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低下,存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過高的問題。另外,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使企業缺乏銀行對企業的融資助力,提供資金支持。隨著市場競爭的逐步激烈,企業在市場開拓、原料采購、供應鏈、網絡、設備、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相關投入增加。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著市場預期不穩定、出口和國內需求均降低的難題,為了應對危機,企業必須全力保證生產能正常運轉,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數字化轉型的進度、加大轉型的難度。
3.4 專業數字化人才不多,缺少數字化轉型培訓
當前,金華市現有的數字化專業人才數量不多,整體制造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整體的經營管理和發展前景對人才吸引力不大,導致人才引入受限,再加上政府的相關人才引進政策還在逐步落實過程中,從而出現了數字化人才供不應求的現狀。此外,大部分受訪企業認為政府在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時,給企業提供的數字經濟有關的技術較少,缺少更為專業的數字化轉型培訓和技術講解,也使得在企業內部培養數字化人才的路徑實施大大阻礙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度。
4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選擇
4.1 優化企業組織管理,重點關注智能制造
金華市制造業大多是中小微企業,家族式管理模式導致管理水平低下,應該規范法人治理結構,通過數字化設計、開放式創新、個性化定制等新型生產方式突出改變落后的組織結構,增強管理的靈活性和數字化程度進行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應充分應用物聯網、云計算、5G、機器人和智能控制等數字化技術,建設示范性的“無人車間”和“無人工廠”,使企業的生產能夠進一步互聯網化,提高生產效率。企業還應深入推進“企業云”,使企業生產各環節實現數據化和信息化,比如在設計、生產、物流、倉儲等環節,提高環節之間的運行效率,降低成本。若企業當前還處于數字化轉型初期,可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和行業的特征,在相對容易和投入較少的環節先實現數字技術的應用。
4.2 構建數字生態系統,平臺助力數字化轉型
受新冠疫情沖擊,金華市制造業各中小企業更加需要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工程技術服務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等進行開發合作,促進行業平臺賦能制造業。加快“數字金華”建設,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政務云” “行業云”等數字化平臺的搭建,強化政府和產業之間的聯動合作,以更優化的結構助推生態系統發展。另外,還應優先培育為制造業提供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工廠建設支持的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科技公司幫助其逐步了解數字科技和智能設備并能應用于企業的生產制造過程中,提升企業智能制造水平,并通過示范推廣、技術對接,大企業帶動小企業,促進金華市制造行業在產業鏈上的數字化應用和轉型。
4.3 加大財政專項支持力度,園區生態促進數字化轉型
地方政府結合本地企業的特點與資源優勢,制定專業的政策和提供專業業務培訓,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外部的有利環境,提高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意愿。比如,金華開發區財政為提高企業轉型的積極性,在省、市政策的基礎上,對普通技改項目設備投入門檻從100萬元降到50萬元,獎勵額度從3%~5%提高至5%~7%。建議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建立專項基金,為制造企業的管理人員免費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和認證,解決人才缺少的難題,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政府可以通過構建園區生態,支持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特色小鎮等數字化改造,提高園區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園區內的統一數字化服務平臺,通過平臺進行資源整合,減少競爭,充分使用數字化手段,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數字化小微企業園。
4.4 加強數字人才的培養,產學研融合助力轉型升級
建立專業人才引進和企業內部培養雙線并行的人才體系,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輸送數字人才。政府通過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和人才培養基金,幫助企業培養人才,彌補人才缺口。目前,金華經濟開發區推出金開英新政20條舉措,對重大項目最高給予1億元的項目資助。建立以企業為核心,高校與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產學研緊密合作機制,開展制造業產教研融合平臺項目,建立技術合作平臺,組建實戰經驗豐富的制造業和數字技術專家組。企業可以聘請教師、學者或科研相關人員進企業做專業培訓,同時高校與企業可以建設實踐基地、企業大學等形式增強合作,還可以邀請企業對高校的課程規劃、教學課程設計、實訓課程開發等方面提供指導,有助于學校了解企業的需求從而培養更精準的數字化人才。
5 結語
金華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雖然已逐步開展,但是還處于初步轉型階段。若要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和質量,就必須加強政府、企業、高校、相關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平臺等之間的深入合作,通過研發基礎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建立以培訓、示范、認證等為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降低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本和難度。在數字化轉型的初期階段,相關政策措施一定要切實制定落地到位,政府政策必須整合財稅、人才、土地、金融各方的政策力量,加大財政支持,通過試點示范帶動區域性的數字化轉型。
參考文獻
OZAWA T.Institutions,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Japan[M].Cornwall,UK:MPG Books ltd,2005.
LOWE N J. Challenging Tradition:Unlocking New Paths to Regional Industrial Upgrading[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2009,41(1):128-145.
金碚.全球化新時代的中國產業轉型升級[J].中國工業經濟,2017(6):41-46.
新華三大學,數字化轉型之路[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 15-22.
沈恒超.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特點、問題與對策[J].中國經濟報告,2019(5):102-107.
呂鐵.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向與路徑[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8):13-19.
張夏恒.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障礙、驅動因素及路徑依賴:基于對377家第三產業中小企業的調查[J].中國流通經濟,2020, 34(12):72-82.
樊慧玲.數字經濟驅動中國制造業質量升級的模式與路徑[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0,36(2):12-15+38.
那丹丹,李英.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工具研究[J].行政論壇,2021,28(1):92-97.
楊菠,趙雄飛,寧遠明.高端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思考[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1,47(1):34-37.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aths of Jinhua’s Manufacturing
in the Digital Econom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jiang College Jinhua, Zhejiang 321013
ZHAO Yanp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anufacturing in Jinhua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industri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but because mos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engage in manufacturing in Jinhua City, and affected by strategic recogn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other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t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how to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digital economy and explore the path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nhua City.
Keywords: Jinhua City; manufactur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