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談
【摘? 要】創客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目前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也得到有效的應用。基于創客教育理念,小學科學教學需要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拓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不斷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首先對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創客教育理念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創客教育應用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為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創客教育;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途徑
創客教育主要是倡導學生將自己的創造思維通過自己的動手能力付諸實踐。它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不斷強化教學的實踐性,促進學生將自己的所想轉變成所做,進而不斷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這對我國教育及人才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創客教育理念的重要意義
小學科學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創客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創客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創客”指的是將各種新穎的創意努力向現實轉變的人。目前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科學教學的價值和作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因此,創客教育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適合的。小學生比較貪玩好動,思維比較活躍,想象力比較豐富,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探究未知的事物,小學生的這種年齡發展特點就為創客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落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創客教育理念非常適合小學生目前的個性發展特點,而且創客教育目標與小學科學教學目標的契合度非常高。為了充分發揮創客教育的價值和作用,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創客環境,促進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相關科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深度挖掘,不斷發展學生的科學潛力和創造潛力,從而促進學生盡情施展自己的創客天賦,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索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精神和拓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獲得豐富的體驗,促進學生向創新型人才方向發展。
二、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創客教育應用的方法和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的活力
要想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將創客教育有效落實,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實現教學理念的轉變,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營造良好的科學學習氛圍。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采用單一的說教手段來傳授相關的知識,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識,思維并沒有積極運轉,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除以說教傳授知識之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究活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促進學生思維不停地運轉,調動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與當代的創客教育理念相契合,充分體現了學生在科學創新方面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在舒緩自由的科學氛圍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將創客教育理念有效落到實處。
比如,教師在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對不同聲音之間的差異進行感知,了解影響聲音的相關因素。在教學計劃實施的過程中,為了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大小相同的六個玻璃杯展示出來,然后在六個杯子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不過要保持每個杯子的水量都是不同的,接下來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上臺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小木槌對注入水的玻璃杯采用大小相同的力氣輕輕敲擊,在敲擊的過程中一定要仔細聽每一個玻璃杯發出的聲音,感受聲音的不同。同時也可以鼓勵其他同學上臺變換敲擊方式,對同一個玻璃杯采用由弱到強的力氣來敲擊,感受聲音的不同變化。在學生親自做完以上科學實驗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在敲擊的過程中六只玻璃杯產生的聲音不同呢?”這時學生就在剛才觀察的基礎上認真思考,有的學生表示在敲擊過程中玻璃杯受力不同所以產生的聲音不同,還有的學生表示玻璃杯里面的水量不同產生的聲音不同,甚至還有的學生表示與玻璃杯的密度有關系。為了能夠讓學生親自對自己的猜想進行有效驗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先對實驗科學進行設計,然后親自動手操作實驗進而驗證自己的猜想,激活學生的科學創新思維,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有效鍛煉。不過在探索科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積極探究新的科學知識,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
(二)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優勢,不斷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目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它對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教學內容科學、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將創客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小學科學教材安排的一些內容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部分科學實驗并不能通過課堂教學完整地展示出來,再加上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的不足,理解能力比較差,他們并不能對相關的科學知識進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認知。因此,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將科學知識完整、系統、直觀地展示出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促進學生在已有認知經驗的基礎上對科學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從而將教學內容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遷移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從而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不斷強化,進而實現創客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比如,教師在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開展“小車運動”實驗來引導學生對相關的運動知識進行探究和學習,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對影響小車運動的相關因素進行探究。教師提前為學生準備了相關的實驗用具,比如小車和其他的一些道具。在正式開展實驗之前教師可以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你們覺得哪些因素會影響小車的運動快慢呢?”學生A:路面的光滑程度;學生B:小車受到的拉力;學生C:小車自身的重量;等等。通過以上問題的猜測就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探究實驗方案,并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將實驗展示出來。在整個實驗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改變路面的粗糙程度和小車的拉力,由于條件有限,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整個實驗過程直觀、形象、系統地展示出來,并不停地改變各種不同的運動條件,拓展學生的科學思維,促進學生對影響小車運動的相關因素進行深入探究。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科學實驗教學,可以彌補在科學實驗方面的不足,完善和優化學生的科學思維,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深入了解,豐富學生的科學實驗操作技巧,不斷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采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對相關的科學知識進行全面性、系統性的了解和認知,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教師要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一方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將創客教育理念有效貫穿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主進行科學實驗,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真正發揮創客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培養學生在科學方面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不受時間、不受地域限制的情況下自由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和實驗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提升,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在蘇教版小學科學“植物的一生”的教學活動中,這一章內容主要介紹了植物的生長歷程,由最初的發芽,到后來的成長,再到最后的開花和結果。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引導學生對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全面直觀的觀察和了解,只能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語言或者視頻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植物生長各個階段的相關科學知識進行了解和認知。因此,老師可以利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家里種一顆植物種子,在觀察種子變化的同時,也要根據種子的生長習性給它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和養分,撫育種子成長。學生將植物每一階段的成長過程利用視頻和圖片記錄下來,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鍛煉,而且有助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科學思維得到有效拓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科學知識,從而在生活教育中將創客教育理念有效落實。因為每個學生選擇種植的植物種類不同,他們在每天記錄自己植物生長瞬間的同時,也會去了解其他學生植物的生長情況,并相互之間交流培養植物的方法和技巧,從而不斷地思考和改進培養植物的方法,有效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培養植物的過程中,有些學生還自主探究了一些創新的方法。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培育植物的圖片和視頻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談一談自己在培育植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相關經驗,從而不斷完善學生的科學思維,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對創客教育理念的有效應用,一方面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另一方面需要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的優勢,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斷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科學探究意識,不斷強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效果達到預期。
【參考文獻】
[1]張洪山.創客教育及發展策略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27,32.
[2]劉立云,趙慧勤.設計思維支持下的小學創客教育實踐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17):72-75,104.
[3]成艷萍.創客教育:小學科學課程與科技活動相融合的橋梁[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