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瓊
摘要:做“四有”好教師,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提高教師隊伍的師德和素養,促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理想信念、高尚師德、扎實學識、仁愛之心
“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師的高度評價,對站在三尺講臺上默默奉獻的老師們時時深切的關心和牽掛。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是老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做“四有”好教師:“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指出了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目標。認真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教師先進事跡和崇高師德,學習淵博的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主動積極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樹立榜樣。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始終牢記黨的宗旨、黨員義務和工作職責,用我們豐富的知識與學生溝通交流,培養一代又一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成為真正合格的好老師。
一、堅定理想信念,播撒愛的種子
三尺講臺雖小卻融進了教師一輩子的辛勞和汗水,融進了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融進了師魂!正如習主席所說:“今天的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老師是建設中華民族的筑夢者”,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更應刻不容緩的踐行習總書記教育理念。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主體,不只是簡單的教書育人,更肩負著傳承華夏傳統美德的重任,身為教師要有社會主義高尚理想和堅定不移的信念。理想信念是教師人格的根本,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向導和明燈;理想信念就是教師成長的生命,教師要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用責任心和愛心,去改變目前在大部分農村地區,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方面都相對落后,學生和家長對讀書淡薄的意識觀念,面對大部分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我們老師利用課余休息時間與他們多交流談心,到家里家訪與家長多次溝通交流,用自己優良的精神和品格去影響、激發和喚醒學生,指導和鼓勵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教師還應把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結合,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自己的教育夢想,幫助學子們編織未來人生夢想,傳遞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只有教師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學生們才會有希望,我們的教育才會蓬勃發展,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二、弘揚高尚道德情操,做胸懷寬廣的好教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教書育人,提升全民素質,振興中華的重任。在工作和學習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增強品質,源源不斷的把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傳授給學生。高尚師德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正確看待名利得失,堅守教育本質,以德施教、以德修身、身正為范、言傳身教,以強大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道德情操為學生健康成長樹立人生風向標,指引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盤,扣好人生第一粒鈕扣,分辨是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一個教師優良的道德品質將會淋漓盡致的體現在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中。可見,師德在教育培養學生時尤為重要。
那么何為“師德”呢?師德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生命,都說教師是一個良心職業,其含義只有我們教師本人才能深刻領悟和體會到,特別是班主任和一線教師,面對莘莘學子和家長們一雙雙期盼的眼神,工作一如既往無怨無悔,只因心中有夢想,有堅持。
老師的人格魅力都會永遠鐫刻在心中,當遇到挫折,老師的人格力量總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鼓勵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繼續揚帆起航,一切艱辛都會煙消云散,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三、與時俱進,做有淵博扎實學識的好教師
正如習主席所言:“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有淵博扎實的學識、嚴謹勤奮的治學態度、有效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學能力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做一個與時俱進、品德高尚、德才兼備、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好老師,率先垂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榜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敬。好教師要塑造和實踐終身學習的核心觀念,勇于不斷探索開拓創新,形成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隨時準備迎接新的挑戰。只有站在專業知識發展趨勢的最前沿,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時時能游刃有余的引領學生開拓創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使他們成為祖國未來發展路上的有用之才。
在信息化日新月異的今天,為了給學生一點知識之光,教師應該汲取整個知識之海,并消化吸收所有深層的光,隨時準備好在教學上可以游刃有余的帶領學子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上,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能授人以魚,還能授人以漁,為學生提供各個領域具體的幫助,啟發和指導。
四、愛是教育的靈魂,以仁愛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的愛是無私的,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每個孩子智慧的源泉。教師都應以仁愛之心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施展教育的魅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尊重每一個學生個性需求,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和家庭情況,特別是家庭貧困生和留守兒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寬容關愛學生,用愛心和責任心溫暖鼓勵、啟發學生,與學生促膝談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仁愛之心打開每一個學生的心扉。
“愛在左,責任在右”。工作之余,要真正關注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打開學生心扉轉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激勵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并給予他們生活、物質和學習、精神上的幫助,讓他們真實感到愛的溫暖, 向真正的優秀生邁進。
總之,好教師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爭做“四有”好教師,處處當先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身為黨員人民教師,立志努力做到不忘初心,堅持不懈地為我國農村教育事業做出微薄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齊燕敏,當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必要性[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9)24-25
[2]《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8.1.20
[3]《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8.1.20FB695C75-81DD-46A4-BD4E-C4C4F4CFD9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