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嬌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至今,兩者的關系問題就一直被討論被研究,儼然成為了當今學術界的持續不斷的熱點問題。 尤其是隨著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兩者的關系問題再次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焦點。 本文將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傳統儒家文化的內涵、兩者之間的關系、異同點、研究存在的缺陷以及未來展望進行論述。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儒家傳統文化的內涵
(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
在大學課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就明確指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便是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的現實情況相結合,?具體來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同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歷史環境、中國文化相結合, 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一方面,便是依靠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社會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就是在概括歸納社會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的了解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是一個擁有非常豐富的形式,可以從它的內容、形式、動態等各個方面進行解說,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聯系是緊密的,確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
(二)儒家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雜家等學派,它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上互相排斥、互相結合以及影響。 雖然儒傳統文化后來居上,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心理、思維、價值觀、風俗習慣等一直深受中國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更是影響了每一代中國人在中國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上的人格態度、生命格局。 因此看來,儒家傳統文化明顯處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地位。
二、馬克思主義與儒家傳統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
馬克思主義與儒家傳統文化有著很多的相似的地方和相通之處,然而,這并不是說兩者完全等同。
(一) 馬克思主義與儒家傳統文化的相同點
張岱年老師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傳統哲學的背景》一文中這樣說到:儒家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同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下面這幾個地方,唯物論、無神論、辯證法、人道主義和大同的社會理想。 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一個重要的關注點那就是突出人的主體作用,儒家傳統文化也同樣看重人在社會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儒家傳統文化提倡大同世界,在儒家著作中就寫有這樣的話:“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馬克思主義也一直倡導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從上面的觀點可以看出,兩者有很多的相同點。
(二) 馬克思主義與儒家傳統文化的不同點。
兩者不同的地方是很明顯的。馬克思主義來源于西方,對我國來說是外來的,然而,儒家傳統文化則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延續了千年; 馬克思主義起源于近現代的,代表無產階級,抨擊資本主義,而儒家傳統文化則代表封建階級。 兩者肯定存在巨大的差異。在學術界,有很多學者認同這個觀點:馬克思主義和儒家傳統文化產生的時代背景不一樣,文化的源頭和歷史任務也不同,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所充當的角色以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儒家傳統文化的關系
從中國出現馬克思主義開始,就有很多人對馬克思主義在實現中國化的過程中和儒家傳統文化的關系提出了好幾種說法, 隨著學者們投入的研究精力越來越多,有關兩者之間關系的學說逐步完善。
第一種:兩者是完全對立的。綜合一部分學者的觀點就是:馬克思主義與儒家傳統文化是是完全對立的。 二者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十分大的差異。簡單來說,一個是東方的,一個是西方的,兩者根本就是對立的。 一些新儒學代表,他們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擁有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西方文化是對中國文化的入侵。
第二種:兩者是可以并存的。綜合學者們的觀點就是:馬克思主義與儒家傳統文化一同存在。 郭沂認為馬克思主義可以作為國家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那么儒家傳統文化可以是民族精神的主體價值。?兩者可以在一個國家并存。馬克思主義體現在政治領域。儒家傳統文化體現在文化領域。兩者在不同的位置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
第三種:兩者是相通的,可以融合的。在學術界,學者們對“融合說”有很大的共識,兩者有相通的地方,應該可以很好地進行融合。 王秀美認為:“兩者的結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訴求,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內在需要”。 孫鐵騎認為:具有共同的實踐品質、共同的價值取向與共同的社會理想兩者在信仰層面、實踐層面和現代人格建構層面可以進行融合。
第四種:馬克思主義為主儒家傳統文化為輔。簡單來講就是:雖然,目前馬克思主義與儒家傳統文化是共同存在于中國社會中的,但是兩者地位有區別,那就是主次之分。
四、兩者關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現狀分析
第一點,研究視域狹窄。在當今學術界,研究者們常常把研究的重點放在馬克思主義和儒家傳統文化的概念、兩者的關系、兩者的地位上,但是很少涉及如何正確處理兩者關系的措施。
第二點,創新研究少,重復研究多。在學界,學者們研究一個問題的時候,往往重復研究,翻來覆去的研究,雖然不能說沒有意義,但是浪費資源的現象很突出。
第三點,依然存在兩種錯誤極端。一個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徹底拋棄儒家傳統文化,盲目認為馬克思主義優于儒家傳統文化,看不到儒家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
五、未來展望
(一)汲取優秀儒家傳統文化。毫無疑問,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面前,在實現中國夢的面前,儒家傳統文化起到的作用會很很重要。 許全興老師認為:“馬克思主義理應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包括儒家的傳統文化相互更結合, 我們應該著眼于當今中國的現實情況,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傳統的文化進行批判,并在實踐基礎上,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堅定立場。雖然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者這樣說到,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但是我們的國家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我們應該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 在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儒家傳統文化的關系時,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更好的地處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儒家傳統文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