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是面向全球技能人才展示的重要平臺,通過對世賽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賽項的標準進行梳理,結合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賽教融合、培訓機制、實訓條件建設等,以世賽標準提升實訓基地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專業改革、加強社會服務能力。
關鍵詞:世界技能大賽、賽教融合、培訓機制、實訓基地條建設
世界技能大賽是技能人才競技的世界性舞臺,每兩年舉辦一次,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競賽項目反映著當今世界先進產業發展領域的人才需求導向。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將于2022年在中國上海舉辦,承辦和參賽對推動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賽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
2020年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中明確將推動建成300個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世界技能大賽賽項標準和規則(以下簡稱世賽標準)其水平代表著該領域職業能力的最前沿,職業院校在推動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中可借鑒世賽標準,并結合國內和地區相關產業發展狀態,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融入到基地建設中國,使之符合產業更新迭代的需求,為培養高層次技能人才提供實訓保障。
一、數字創意類實訓基地建設現狀
傳統的數字創意類實訓基地建設主要用于職業教育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中實訓課程的開設,首先滿足實訓教學;但在產教融合,賽教融合、社會服務、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還是存在較大差距。
(一)實訓基地頂層設計與產業發展適應性不強
2019年 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要加快促進深度的產教融合。但職業院校校內實訓基地通常按照課程實訓要求而建,主要是解決學生的技能培訓和實訓教學。實訓基地頂層設計未主動適應產業的調整升級,專業實踐教學與社會生產發展不匹配。
(二)實訓基地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
《通知》中指明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明確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但由于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存在以課程為主、以教師為主的現象,缺乏必要的產教融合,行業龍頭企業參與較少,其建設的標準和規格未完全適應從教學到生產,從作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適應性轉換問題。
(三)實訓室基地建設缺乏必要的師資隊伍支撐
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國家“雙高”校開展后,各高校一味追求對設備的投入的高、精、尖,然而缺忽略了師資隊伍的培養和打造[2]。導致實訓基地建成后使用不充分,技能培養不到位,設備閑置現象等情況。
二、數字創意類實訓基地設計與開發對接世賽標準的實踐探索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2019年被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評委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重慶市集訓選拔基地,2021年被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評委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基地建設初期,
(一)對接創新了面向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傳統實訓基地建設大多源于課程設置與技能訓練需求,而不是生產和市場要求,往往造成割裂、封閉、閑置等狀況。數字創意類實訓基地建設對接世賽標準,按產業發展要求全方位整合校內外資源,有效溝通校園和市場、教學和生產;兩者融合互動,充分實現實訓資源的集約、優化,為培養出適應數字創意產業需要的人才提供保證。
(二)對接世賽標準,統籌行業企業力量,解決基地產教融合不深入問題
數字創意類實訓基地建設和發展應隨產業轉型升級動態調整,構建共享實訓專業群,在厘清各專業實訓教學內容基礎上,密切集群各專業內在聯系,優化拓展專業集群領域,為專業集群共享實訓基地建設提供依據,同時以適應產業所需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形成差異化發展需求。采用網絡爬蟲技術(WCT)對數字創意產業領域中的龍頭企業完美世界、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光輝城市、重慶龍卡集、重慶日報傳播有限公司進行結構化可視分析,根據產業經濟學相關理論,結合學科體系線索,搭建“半市場、雙市場”兩個平臺,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領域聚焦”。
1.構建“1-1-2-9”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思路
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必須豐富教學和社會服務在產業轉型發展升級中的應用支撐內涵,在面向產業轉型升級所需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規范。以專業集群共享產教融合基地為抓手,創設“1-1-2-9”建設思路:通過1個數字創意產業職教集團統籌社會辦學力量,改變學院單一建設短板;建立1個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優化人才培養質量,透過定位“全市場”和“半市場”2個基地;建立對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的9個數字實訓中心。
2.創新實訓基地面向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設模式
傳統實訓基地建設大多源于課程設置與技能訓練需求,而不是生產和市場要求,往往造成割裂、封閉、閑置等狀況。基于世賽標準創新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按產業發展要求全方位整合校內外資源,有效溝通校園和市場、教學和生產兩個環節,形成融合互動;實訓基地既是校內的實訓教學場地,又是面向市場生產工坊;充分實現實訓資源的集約、優化,為培養出適應數字創意產業需求的人才提供了保證。
3.實訓基地建設融入職業精神氛圍
在現有實訓環境建設基礎上,按照企業生產要求,配套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秉承“文化育人、科技創新”的生產發展理念,改造升級九龍創意產業基地教學、生產、經營環境,提升文化內涵,營造真實的工匠精神氛圍,為學生提供了解企業的窗口,培養學生樹立牢固的職業意識,提高學生適應未來工作環境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三)對標世賽標準,將“技藝一體化、科創一體化”的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基地建設
構建全覆蓋、層次、體系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充分發揮“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能力、增強技術創新引領作用”優勢,形成“校內實訓-學生創業-商業運營”聯動機制。
1.教學改革和實踐融入世賽標準
作為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3D數字游戲藝術重慶市集訓選拔基地,把世賽的先進理念,科學的訓練方法、先進的技術工藝、嚴謹的組織方法應用到教學改革和實踐中去,推動重慶市在該項目的影響力,可以帶動越來越多的社會團體和年輕人支持和參與技能競賽,形成“技高行天下,能強走世界”的良好社會共識。
2.盤活市級眾創空間,助力學生創新創業
創意九龍眾創空間由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牌成立,是聯合重慶市數字創意職教集團共同打造,服務文化創意產業學生創新創業的綜合性基礎服務平臺,著力打造連接“學校、基地、市場、創客”的四方立交橋,創建“運營主體+政府協調機構+創業專家導師+綜合服務體系”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四)對接世賽標準,完善實訓基地制度建設
1.建立專業群內共享機制。整合優化影視動畫專業和相關專業群實訓基地,按照世賽標準做好頂層規劃,擴大實訓基地受眾面,加強專業群學生高層次技能水平培養,以專業群核心專業帶動其他專業實踐教學水平。
2.建立數字化管理體系。基于學校云平臺,整合現有智慧實訓管理系統、采取聯合開發,建設實訓基地資源可視化運營服務實訓平臺,實現隨時隨地的開發共享實訓平臺。
3.建立實訓基地社會服務機制。在滿足學生實訓教學,避免實訓基地設備閑置,充分利用實訓資源,與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共同制定培訓、鑒定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技術服務實施方案。
4.建立校企雙元合作的運營模式。與區域相關企業合作新建創新發展研究所,聘請行業領軍人物擔任負責人,校企共同制定研究所運營制度,不斷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研究,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研發能力,不斷優化學生技能培訓方法和模式。
5.實訓基地文化植入工匠精神。根據數字創意設計產業情況,將“開拓、進取、務實、奉獻、擔當”等工匠精神植入實訓室基地文化建設,將工匠精神融于實踐教學各個環節,培養學生充滿創意工匠精神。
四、小結
對接世賽標準,統籌校內外資源建設好數字創意類實訓基地,扎實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把世界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科學訓練方法等應用到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中,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凸顯基地建設特色,助力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
[1]李 杰 郭 達 張 瑞 陳曉曦《以世界技能大賽推動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改革的路徑探析》職業技術教育.?2018,39(28)
[2] 王 斌《基于世賽標準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 [J]職業.?2019,(22)
作者簡介:楊詩(1983.05);男;重慶;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數字創意設計、新媒體制作。郵編:400052。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世界技能大賽基地建設與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互動發展研究與實踐---以我校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重慶市集訓基地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ZJG20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