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恩那木拉
摘要: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小學生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而隨著課改的進行,現代教育更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美術素質的教育,通過美術教學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并能通過畫筆表現出美。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上針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通過美的欣賞和感受,激發學生對美的向往,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道德素質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繪畫;美術教學;素質教育;賞析能力
馬克思曾說過: “如果愿意欣賞藝術, 您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 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是可以逐漸培養的,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性格、 生理等特點, 我們可以選擇適合小學生的、富有教育意義的優秀作品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地進行講解和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細心訓練和培養,小學生的審美眼光就會逐漸地得以提高。一旦具備了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藝術修養,就不僅可以從美術作品中得到豐富的精神享受,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了完備的知識結構,更能準確地分辨生活中的美、丑、優劣等。在傳統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把美術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對于這些抽象的知識,學生很難理解,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美術素質的發展,通過教學讓他們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并能用畫筆繪出美的圖畫。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并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美育教育,使小學美術課堂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那么,怎樣培養學生具有一雙明亮的、 審美的眼睛呢?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培養他們的欣賞習慣
小學美術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又要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賞析能力,培養他們觀察美、發現美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情感和道德情操,使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效結合。在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來設計教學環節,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來培養欣賞習慣。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不是單純地看這幅作品的內容,而是要通過分析內容、表現手法來領會作品的深意。在讓學生進行自主賞析時,教師可以用問題進行引導,讓他們在欣賞的同時,自己認為作品的優點是什么。通過師生的互動,使學生對美術作品有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美術賞析能力。
二、根據學生的年齡安排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美術賞析教育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從他們的認知規律出發,創設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賞析能力的不斷提高。在進行低年級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積極的學習心態下進行知識探究,讓他們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能夠感受到事物的美好,獲得初步的賞析能力。低年級的賞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作品中選出一些優秀作品讓他們進行欣賞,在他們學會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能夠激發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初步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并能夠在分析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作品蘊涵的美的意境,培養他們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使他們的情感和道德素養獲得提高。
三、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多媒體由于具有資源豐富,表現直觀,形式多樣的特點,把多媒體運用到美術教學中,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眼、腦、耳的協調合作中對美術作品有了更深的感受,使他們的審美能力獲得提高。運用多媒體,教師不僅可以向學生展示優美的美術作品,使他們受到吸引,在課堂學習中積極思考,使美術欣賞能力不斷提高。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使學生在分享各自見解的過程中提高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能力,掌握美術作品的內涵和意境。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出發,創設出豐富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賞析能力。在讓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賞析時,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組織者和教學指導者的作用,使美術欣賞教學順利進行。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是思維和視覺共同合作進行的,是一種主觀思維活動。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除了讓學生欣賞美術家的優秀作品,還要讓他們欣賞具有生活氣息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氛圍中進行欣賞,使他們深入理解美術作品要表達的內涵,和作者發生強烈的共鳴。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展示這些具有生活氣息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中去感受、去欣賞,在發展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使他們的賞析能力不斷提高。
四、讓學生在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中養成美術欣賞習慣
學生的思維在輕松的氛圍中能達到最活躍的狀態,這時讓他們進行知識探究,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要給學生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使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和教師討論美術作品的創作技巧和其中的內涵,使課堂教學在和諧的環境中進行,使學生喜歡上美術欣賞課堂,并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生進行美術欣賞時,教師要從方法上對他們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去“讀畫”,感受和體會畫中的意境。用語言表達直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畫面中有哪些形狀、色彩等,讓學生注意到應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在學生敘述的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欣賞,作品給了你什么直觀感受?教師要引導、啟發、點撥學生盡可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以實現審美共享。在這個階段中,教師不可批評學生所講的見解,而是要鼓勵學生描述直觀感受,探討色彩、形狀、線條、人物描繪的特點,分析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規律,由淺到深、由點到面,長時間循序漸進地浸潤和彌散,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美術欣賞習慣。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期堅持下去,在課堂上針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體會美術作品傳達的情感和意境,通過美的欣賞和感受,激發學生對美的向往,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道德素質得到提升。隨著美術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賞析能力也不斷提高。在欣賞美、感受美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實現高效的美術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