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翠
摘要:本文針對學生習作選材上存在的困擾,提出了做生活有心人,做用心讀書人,做筆耕不輟者,做忠實傾聽者等想法,并以此為憑借培養小學生語文作文選材策略,消除學生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憂慮,收集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生活體驗 生活有心人 用心讀書人 筆耕不輟者 忠實傾聽者 作文選材策略
在二十年語文教學中,發現普遍存在的現象:學生的作文內容就整體而言較單一,枯燥,作文賽中鮮少出類拔萃之作。心中不免疑惑頓生:農村學生周遭的大自然如此多姿多彩,為何他們的習作沒有出彩的地方。思忖再三,我發現絕大在作文的選材方面欠缺策略。于是,我就針對農村學生的特點,基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培養學生作文選材策略,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策略一:做生活有心人,尋找生活素材
有句話說得好“語文學習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我鼓勵學生不要局限于課堂的語文知識,要走出課堂,投入到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去;要體驗社會生活,多了解社會發生的新鮮事。學生只有真正熱愛生活,有豐富的感受,才有作文的欲望,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每每要求學生寫作之際,我總是事先布置學生回家先收集材料,準備就緒回到課堂再動筆。鼓勵學生用敏銳的目光去觀察生活,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文章。
案例一:一年冬天,下了厚厚的大雪,我就引導學生如何將雪景及雪中的人物活動寫下來,于是,親自帶著學生投入到玩雪的活動中去,打雪仗、堆雪人、擲雪球,玩得不亦樂乎。然后提議學生將玩雪過程中,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學生完成得都不錯。這一點說明,他們真正發現了可寫的東西,找到了寫作的源泉,找到了寫作的題材。我還鼓勵學生堅持寫周記,將一周中發現的最值得寫的東西寫下來,然后,批改時給予及時的指導,日積月累,收獲還行。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我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怕寫作文就是苦于收集不到材料,所以語文教師必須教會學生積累作文材料的途徑和方法。有句話說得好: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強調說:“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案例二:春游到來時,學生興趣高漲,一學生突然叫起來:“又要寫作文了。”一下子,學生情緒低落下來,拿眼盯著我,等著我發話,我故意頓了頓,說:“這次解放,不要寫作文,只要你們玩得開心就好。”話音剛落,“耶”聲四起。出游時,同學們玩得可開心可投入了,我會心地笑了。第二天,我竟收到了好幾篇習作,仔細一瞧,我心花怒放。我想在適當的時候,激發學生內心的感動才能寫好習作,我稱之為“心作”。要想找到文章好的素材,并沒有什么捷徑,靠的是發現、收集、提煉,提高對周遭事物的敏銳的感知能力。
策略二:做用心讀書人,挖掘生活源泉
多讀,也不乏為一條好渠道,畢竟文章是靠文字去表達的。只有腦子中有一定的詞語庫存才能生動形象地表述自己要寫的東西。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只要是健康的書籍,不妨拿來閱讀。然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必要時,做一些好詞好句摘記,運用起來就是自己的了。我發現我的學生很少閱讀課外的書籍,每天最多接觸的只有教材。這樣,就禁錮了思維,限制了視野,使其知識面難以得到拓寬。寫出來的東西總是相當枯燥。于是,我在教室里開辟一個讀書角,取名“書香氤氳”,設法找來了各類小說、散文、詩集等書籍,并鼓勵學生帶來自己喜歡的書籍,在班級里做圖書漂流,這樣一來,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
今日,書籍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提升著我們的靈魂。所以,有意義的讀書活動將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無話可說、思想境界不高,情感體驗不豐的問題,使寫作真正成為自己的事情。因此,多讀已經是培養學生習作能力必經的渠道。
策略三:做筆耕不輟者,勤練生活片段
作文,顧名思義,就應該多“作”才能成其為“文”。所以,在鼓勵學生多觀察的同時應該隨時記錄突發的靈感。我要求學生每人手頭準備一本小本子,取名為“采擷”,將課堂小練筆,瞬間的感受,好詞佳句,隨時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久而久之,才能妙筆生花。
案例一:教學六下《臘八粥》一文時,作業本上有這樣一項作業,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寫一種你喜歡的食物。為了使小練筆設計更具趣味性,我將作業設計進行了加工,圖文結合,色彩鮮艷的圖片不僅能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傳統美食,通過視覺感受,再加上平時的味覺感受,更能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那么寫下了的片段,才會鮮活。
從下面選擇一種食物,仿照課文,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寫一寫它的樣子、味道等。
餃子 湯圓
芥菜飯 年糕
我時常鼓勵學生珍惜每一次生活體驗的小練筆,只有大量的練筆,才能獲得寫作的切身感受,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有了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我覺得作文并不單是“教”出來,而是“練”出來的。要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2008年12期
[2]張德科.讓作文乘著感動的翅膀飛翔.2012年第19期
[3]林強.如何進行作文個性化教學.華夏教師[J].2020年第3期
[4]https://www.docin.com/p-1808737953.html
[5] 溫儒敏.語文.浙江省出版總社: 20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