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湘瑤 黃曉鋒 羅若曦 張浩文
摘要:人口是指人們生活分散在全國一定人口社會區域分布中,具有相對一定分布數量層次和人口質量,形成的一定組織結構特征的一類人生活的社會關系總體。在中國當今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水平迅猛地發展迅速的這個時代,人口結構及其對廣大青少年成才的作用關系得尤為的密切。本文通過問卷的形式對青少年進行調查,分析人口年齡結構對青少年教育的影響。以老齡化,年輕化結構為取樣分組標準,研究人口結構對青少年就業方向的影響。
關鍵詞:人口;青少年
一、研究背景
人口規模是指社會生活中在相對一定的社會區域結構中,具有了一定規模數量構成和總體質量,形成的一定區域結構上的社會人數量的社會總體。在中國當今是經濟、科學技術水平迅猛地發展中的全球化時代,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青少年科技的增長關系的尤為之密切。在我國新時期中國國家成立之初期,我國積極鼓勵全民生育,人口結構正好屬于人口紅利的時期,為改革之后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面快速的發展而提供出了大量充足可靠的后備人力資源來支持,后期我國社會的總人口結構也又在由之前單純的追求人口紅利開始向追求人口紅利負債型轉變,人口紅利型的人口優勢開始不在,且正伴隨著出生人口在逐漸老齡化。基于上述這種理論背景作用下,要真正充分全面理解當代我國經濟人口結構長期變化大趨勢變化對實現經濟高質量均衡發展過程的內在影響,經濟政策制度的合理制定等。
人口結構的變化情況及其背后一系列可能的經濟后果及可能的對兒童青少年未來產生影響的政策影響,使得相關國家領導人和其他地區組織在編制指定國家政策及規劃綱要時更加能夠清晰準確地快速判斷反映出政策趨勢走向并最終作出最終決策。年齡組成是社會人口組成最具有基本內涵的重要自然屬性,一定經濟時期行政區域內所有人口之間的歷史年齡及其構成,既是當前人口組織再生產活動的直接歷史數據反映,又必然是長期影響社會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內在重要因素。一定的發展新時期地區縣域內適齡男女人口及其之間存在的城鄉平均年齡性別比之構成,本課題將詳細地分析了人口結構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對未來教育的規劃及政策的出臺具有幫助。有助于分析當前人口情況,以及未來人口趨勢及對青少年的影響,時刻關注青少年的發展問題。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形態也隨之改變,這一點在青年群體中尤為凸現。但由于人口結構出現了各種問題,青年之間的發展便各不相同。我國的人口結構出現變化,導致了鄉村人口逐漸減少,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從而城市人擠人等現象、鄉村老齡化嚴重、人才流失等問題。隨著城市規模的增大,住房問題變得日漸凸顯。由于老齡化嚴重,使得青年的壓力加大,老齡化程度增加也代表著增加了老年撫養比。東部發達地區人口與中西部發達地區人口差距大,中西部地區不斷向東部發達地區流動,使得西部地區的資源與東部地區差距越來越大,對西部地區的青年有著更深的影響,也對其就業觀念產生重大影響。
二、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經濟、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口結構對青少年的關系尤為密切。人才是一個推動世界整個國家社會繼續向前健康發展重要的智力基礎,世界經濟文明的持續發展還離不開我國眾多優秀的高素質人口。大量年輕的中國人口在經過再教育,將來都會自動轉變為中國寶貴的經濟人力資源。該研究項目成果對世界中國發展中國家乃至西方世界國家將都產生有一定積極的借鑒影響,我國是現今世界上年輕人口總數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資源條件相對稟賦不足、環境基礎承載能力還較弱,這是我們中國發展現階段遇到的一項基本國情,人口問題帶來的影響緊緊關系我國中國期間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研究人口結構變化對青少年的就業影響,對未來促進就業有重大幫助。
本項目將詳細地分析了人口結構對青少年就業發展的影響,了解人口結構類型,分析人口結構現狀,并找到其對青少年的影響,分析其中的優勢劣勢,再根據結論提出建議。
三、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是一種指作者通過文獻對已收集整理到的或某有關方面發現的大量文獻資料綜合進行對比研究,以逐步探明該研究調查對象材料的主要性質結構和內容狀況,并能夠從中獨立引出闡述自己理論觀點結論的科學分析技術方法(定義來源于百度百科)。在調研開始以前,團隊就分別從人口結構政策、城市鄉村等地人口結構措施和相關活動、以及人口結構大背景和城市鄉村等地人口結構大背景等方面對當下的人口結構狀況進行了大量文獻的查閱。
2.問卷調查:秉承著嚴謹、實用的原則,為了收集到更多有用且真實的問卷信息和數據。我們在設置問卷時遵循四大原則:問題類型選擇適宜的原則、問卷題量適中的原則、語言表達言簡意賅的原則、邏輯清楚而流暢的原則。問卷制定完成后我們在本學院內隨機抽取了一部分城市鄉村等地學生進行了預調查,對問卷的題目問題描述方式、題目順序、措辭等進行了優化,也對問卷內容的可靠性進行了檢驗,以確保了最終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在實地的走訪中我們采取了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學校地區人口結構的使用現狀進行了調查,最終獲得有效問卷97份,使用了SPSS(stata)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最終得出結論。
四、調查情況及分析
1.農村地區
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青壯年多向城市地區發展。
農村教育質量相較城市還有很大差距,雖然教學設備近年來不斷升級但是使用率不高,書籍、材料、設施與城市還是有較大差距受此影響,愿意回農村發展的老師也在不斷減少,愿意入學的學生不斷減少,不平衡的師生比例造成招生難、學校規模擴大難、大班教育,形成教育滯后的惡性循環。
以上的種種對青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調查小組在多次對在校大一至大三學生進行走訪和問卷調查后,發現以下情況:大多數農村學生還是最偏向城鎮和一線城市就業。首先是因為這些地區工作機會多、待遇也比農村工作的待遇高,即使學歷不高,從事工廠工人、快遞員的工作收入也比較客觀;另外,年輕人好奇心重、有干勁,去往大城市可以擁有更多歷練的機會;再次,城市的公告設施和服務都比較完善,生活的便利性高。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尤其是大一的學生,他們幾乎不能接受回農村就業,這與他們經過努力走出農村有關系,他們此時的目標很清晰,就是想換一個生活環境,體驗大城市的生活節奏,此時的他們對就業局勢、個人未來發展等也不甚了解,留在城市是他們的一個自然而然的目標,所以普遍不能接受回到農村。大二大三的學生中有一部分就愿意接受回農村或者鄉鎮發展了,此時的他們思想更成熟,對大城市的就業競爭也有所了解,在種種考慮下會愿意接受去小地方就業。并且我們發現,不論是大一大二還是大三的學生,雖然極大多數對自己的生活狀況滿意,但是對自己的就業前景都還是很迷茫的。這也不難理解,隨著近幾年國家對農村問題的重視,對農村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農村的生活環境在不斷改善。所以即使在農村,生活條件也不差,并且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長期是在學校學習,家人提供生活費,她們對目前的生活狀況不會很失望。但是針對就業難免會迷茫,大城市機會多、競爭對手也多、要求當然也更苛刻,這讓不少學生望而卻步。
2.城市地區
(1)調查地分析
本次全社會滿意度調查的工作進行地點原則上均要集中并選擇集中在全國的成都以內的全省各市區。成都市轄20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市轄區12,縣級市5,縣3),261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街道161,鎮100)。根據第六次中國大陸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11月1日零時凌晨至零時止成都全市常住人口數增至約2093.78萬人
(2)調查地人口結構分析
從未來我國的人口年齡層次的分布構成及其特點研究來看,2020年時全國戶籍成都市中總人口年齡0周歲起-至滿14歲之間出生的人口比重約依次分別為約13.28%,15歳起-至未滿59歲之間的出生人口比重依次平均分別為約為68.74%,60歲以上或及和或及其以上的出生總人口比重依次分別平均為約為17.98%,其中,65歲以下或者及或和其以上出生的出生人口比重為約為約13.62%。按今年全省城鄉人口結構規模情況來看,2020年末我省農村成都市戶的常住民族城鎮人口的家庭成員中擁有實際居住地且在有省內的城鎮居住戶口居住的農村少數民族人口規模將預計為約為1649.3萬余人,居住并生活居住在有少數民族農村戶口以上的城鎮民族人口規模則將為約為444.48萬人,城鎮化率為78.77%。
(3)調查結果分析
針對成都市區內的城市人口進行問卷調查,團隊從幸福感,人格發育,就業方向,教育資源配置四方面探討了人口結構對于青少年的影響,同時在樣本中劃分不同年齡段,以大一大二大三等年級作為自變量進行交叉分析。本次調查樣本數為97份,其中有效樣本數為97份,在總樣本中,來自城市地區的樣本數為53份。
就業方向
城市地區的青少年對于就業前景信心較強,同時在就業地區的選擇上對于鄉村等地的排斥較少,并樂于往鄉村地區發展,在就業方向的選擇上呈現出以經濟型為主,多方輻射的狀態。
教育資源配置
城市地區的青少年不僅在教育資源,教育設施以及師資力量上占據優勢,且在教學上呈現出精優的趨勢,同時父母對于教育重視程度也較高。
五、反思與總結
本報告通過調查問卷和文獻分析的方式,以四川省為例分析人口年齡結構對青少年的影響。我們發現人口老齡化的地區青少年的幸福感和教育水平相對落后。我們可以激勵更多年輕人回到農村,帶動農村的教育和經濟發展。首先可以制定激勵政策。支持返鄉人員扶持政策,農村相關部門一對一協同推進,切實保障年輕人才返鄉后的發展,讓他們在農村能有所為有所收獲,以此改變大家對農村"落后""貧窮""閉塞"的刻板印象。還可以緊抓文化建設。推進農村文化設施網絡建設、豐富文化活動、加快建設圖書館、文化館等基礎設施,營造好的文化環境,從精神文化層面創造好的條件。公共傳媒也要做好宣傳工作,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就業。另外也要加強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交通、醫療等多方面的生活配套,使青年人獲得生活保障、公共服務領域保障,穩定扎根服務鄉村。
參考文獻:
[表1]顧寶昌,謝碧霞.中國人口形勢預測與農村青年教育發展分析[圖J].青年探索,2018,000(002):47-53.
[圖1]鄧希泉,李健,陳慶梅.中國中國青年人口變化和城市青年就業發展分析統計預測報告(2017)% The Statistics Reporton Youth Population and Youth D evelopm ent in China[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8,000(002):14-25.
[1]顧盼.在這種新時代形勢環境下,青少年社會工作事業將繼續面臨到哪些主要困境問題及有效解決的辦法[J].卷宗,2019,009(005):290.
[表1]張興貴,何立國,賈麗.青少年人格、人口學變量與個體主觀的幸福感間的關系模型研究[J].心理科學發展規劃與青少年教育,2007, V 23(001):46-53.
[論文1個]楊順光."全面二孩"政策引導下初中學齡人口性別比變動以及對未來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格局的動態影響實證研究[D ].西南大學、
作者簡介:黃曉鋒(1977.10),男,漢族,四川渠縣,碩士,講師,
主要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