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王晨霞
摘要:幼兒時期的孩子對新生事物及未知的世界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黃河泥塑活動,有助于開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建立幼兒的學習熱情。對于幼兒學生來說,書本不是打開未知世界獲取知識的唯一之路,通過動手實踐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黃河泥塑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幼兒對事物有更形象直觀地認識和理解,還可以使其了解黃河泥塑的歷史和文化,進而陶冶情操。
關鍵詞:黃河泥塑 有效 幼兒 全面發展
【正文】黃河泥塑有著悠久的歷史,泥塑風格多樣。泥塑雖然看起來很簡單,普遍以為它只不過就是拿一堆泥巴來玩,其實它有著大學問。通過泥塑的創作可以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開發,還可以幫助其在互相協作中增強溝通交流能力。同時教師在開展黃河泥塑活動中,可以為幼兒講解黃河文化,在泥塑創作中使傳統藝術得到推廣。
一、分析在幼兒中開展黃河泥塑的意義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發源地,獨特的地理風貌給予了它獨一無二的顏色,它孕育著炎黃子孫,因此有著中國“母親河”之稱。而黃河文化又被稱為農耕文化,它見證了先人利用大自然創造物質與精神文明的全過程。黃河文化又包含著“同根同源”與“大統一”的主流思想,不僅可以促進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還可以使國人增加民族的認同感。同時黃河文化是在各民族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中逐步形成的,為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不少寶貴的歷史經驗。由于黃河水流急速,并且流經黃土高原,因此會裹挾很多泥沙,這樣就使得黃河水呈現了黃色。正因為這種獨有的黃色,使得當地人們對其他顏色有著超強的感知力,進而衍生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色彩的黃河文化。
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思維創造力可塑性極強。幼兒時期的孩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比較小,其本身具有發散性思維和獨特的創造力。而泥塑恰巧具有柔軟、可塑、顏色豐富等特點,它可以塑造出各種各樣、各具形態的物品。利用泥塑的這些優勢,在幼兒中開展泥塑活動,可以讓他們建立起對泥塑創作的興趣,享受創造帶來的樂趣。在幼兒泥塑過程中,讓幼兒可以通過詳細地觀察,然后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泥塑創造活動中,這樣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同時對幼兒的身體機能也有一定地鍛煉作用。
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如何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目前情況來看,人們在享受信息化時代帶來的便利時,也使得傳統文化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使得傳統文化流失。黃河泥塑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處于無人問津的境地。因此,從幼兒時期就培養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意識有著巨大的意義。在幼兒時期,開展黃河泥塑活動,有助于文化的傳承,進而使學生從幼兒時期便樹立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二、探究如何在幼兒階段開展黃河泥塑活動
2.1通過動手創作,激發幼兒對泥塑的興趣
眾所周知,幼兒對泥土有著與生俱來的喜愛,喜歡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因此,在幼兒中間開展泥塑活動是符合幼兒成長心理需要的。教師可以親自動手用泥土來示范創作,這個過程會對幼兒學生產生巨大的誘惑,激發他們學習泥塑文化的積極性。教師應該了解并抓住幼兒的這些心理特點,引導他們進行泥塑創作。教師在開展泥塑活動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在課前為幼兒學生做示范,傳授給他們制作技巧、方法與制作步驟。教師同時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泥塑制作活動,讓他們發散思維自由創作。教師在泥塑制作過程中可以拿一些實物及圖片供幼兒進行觀察,這些實物可以是蘋果、梨等常見水果,也可以是狗、貓、豬等常見動物圖片。在幼兒詳細觀察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學生進行制作,讓其在泥塑過程中得到更多樂趣,使其的創作經驗及情感世界得以豐富。
2.2在黃河泥塑活動開展中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幼兒時期的學生在經過教師對泥塑制作的一系列基礎技能培訓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美術素養和技能,使其自身的理解、觀察及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地提高。教師在開展泥塑活動的時候,可以為幼兒時期的學生創建生動有趣的活動氛圍,把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人物、故事等帶入泥塑課堂,使幼兒在學習泥塑知識的同時了解地方歷史文化和風俗人情。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播放一系列具有黃河文化特色的人物視頻及圖片,通過形象直觀地展示黃河文化,讓幼兒可以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然后引導其親身制作出一個自己想象中的人物。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的泥塑作品融入精神文明,還可以讓其根據自己的想象及喜好對傳統藝術進行創新,使得幼兒時期的學生創作及創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2.3創建情景教學,帶領幼兒學習傳統文化
教師在泥塑活動中要想充分調動幼兒學生的積極性及創作熱情,教師可以為其創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帶領主動幼兒學生參與到泥塑創作活動中,進而感受泥塑創作帶來的樂趣。比如教師可以在泥塑活動中設置游戲環節,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結合為小組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在游戲中輕松愉悅地完成泥塑課堂活動。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點評環節,讓幼兒以投票的方式選出自己心目中表現最好的小組,這樣可以從小樹立其競爭意識,激發他們的表現欲。隨著泥塑活動的不斷開展,教師還應該使家長發揮其能動作用,讓家長也參與到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家長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幼兒走入社會,多去了解民俗文化,看一看當地的名勝古跡,增加泥塑創作的題材。讓幼兒在泥塑創作中,了解當地文化的特色和內涵,從而更好地進行文化傳承。
【結束語】教師在幼兒教學過程中開展黃河泥塑活動,利用其多樣性和實踐性,調動幼兒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熱情,使幼兒文化底蘊及藝術素養得到快速提升的同時,也可以使幼兒的動手和創造力得到有效提高。黃河泥塑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助于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在建立其愛國意識方面也有很大促進作用,同時還能使其各方面素養都得到很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慧玲.黃河文化背景下幼兒園泥塑課程構建的實踐研究[J].人生與伴侶,2021(48):56-59.
[2]韓虹.泥塑文化 慧智童心——讓泥塑文化教育走進幼兒園[J].東方寶寶(保育與教育),2017(1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