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付麗 吳宇紅
摘 ? ?要:現今社會電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而“電子線路”課程作為電子技術的前沿基礎課程在電氣信息類相關專業培養方案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電子線路”課程在當前高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問題,以“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模式為改革目標,從強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探索課程思政融入方式、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創新課堂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剖析,探索“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新路徑、新方法,以期為電子技術基礎教學的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關鍵詞:“電子線路”;教學模式;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5-0077-02
高等教育是現代文化與思想傳播的必要途徑,承擔著國家富強與民族振興的光榮使命。課堂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平臺,地位舉足輕重,課堂教學模式和效果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嚴峻的形勢下,各大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工作部署,充分利用多種信息化手段開展了線上教學[1]。通過線上教學的開展,廣大師生深刻體會到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相比于線下教學所存在的優勢和不足。目前,新冠疫情雖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時有起伏,這就要求高校師生時刻處于“備戰狀態”。顯然,為了繼續扎實課堂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必須及時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將兩種教學模式有機融合,這不僅是為了滿足后疫情時代高校教學的實際需求,而且對于優化課程設置、提升專業良性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隨著國際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高等教育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教學效果與效率的提升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信息化”和“主動性”成為改革的重要切入點[2]。
一、“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情況分析
“電子線路”是電氣信息類專業非常重要的基礎課
程,與后續很多課程關聯性強,因此課程理論知識體系的梳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整合,以及教學方式的探索和創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電子線路”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電子線路”課程是電氣信息類專業學生在大二學年必須修讀的基礎課程,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類必修的基礎課程作為平臺,為學生群體進行專業認知、價值引領、實踐創新等方面的指導,對于后期全面育人目標的實現定會起到促進作用,但目前這類課程除知識傳授以外其他方面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掘。第二,“電子線路”課程原理性知識所占比重大,內容相對抽象,電路形式多變,且與“電路分析”“高等數學”等前沿課程關聯性強,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有挫敗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間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第三,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創新空間可觀。“電子線路”課程的講授主要采用板書搭配多媒體課件的傳統模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仍然沉浸在被動學習的角色中,而任課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導,這不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熱情和學習效果。第四,缺乏多維化考核測評體系,未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過程管理優勢。由于平時成績比重偏小,課堂教學過程管理不夠細化,“一張試卷定乾坤”現象仍然存在。這樣的考評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會使得學生的學習狀態過于浮躁,學習動力不足;同時,難以保證對知識點的全面覆蓋,難以完整體現學生學習效果,甚至有失公平。第五,課程思政引入過于刻板,育人效果不明顯。課程思政建設作為高校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它的育人功能逐漸凸顯。但是,由于部分任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缺乏深刻的認識與思考,導致思政元素引入過于生硬,課程和思政各自獨立,未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也就無法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二、“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目前,現有的關于教學模式的研究多數是針對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經驗總結,對于具體教學模式改革實施細節的研究有限,而細節又是教學模式改革具體實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框架性的探索已不能滿足教學模式改革的需求。綜上,“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交叉融合,優勢互補
通過線上線下課堂教學實踐不難發現兩種教學模式各自的特點。一方面,相較于線下,線上教學形式更為多樣,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傳統教學形式單一性問題,加之有回放功能,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強 化;另一方面,由于是網絡授課,上課效果會受到師生端網絡環境影響,與此同時也考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而這一點在線下教學時可以得到明顯改善。顯然,兩種教學模式有利有弊,應該將二者有機結合,互補短長。例如,任課教師可提前錄制同步課程講解視頻并共享到智慧平臺,彌補線下教學的短板;線上授課時可將課程內容分成幾塊,學生分成幾組,設置問題障礙,在課程結束之前要求學生結合課上所講內容回答問題,完成智慧平臺提前設置的任務點,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積累,從而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線下授課時可以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課堂上進行線上測試、問題研討等環節,調節課堂學習氛圍……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極大地促進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交叉融合。線上線下恰到好處地切換,可以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二)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凸顯“以學生為主體”的工程認證教育理念,堅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啟發式教學在課堂環節的主導作用,努力實踐“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手段,即“以問促學,以學解問,層層遞進,良性循環”。與此同時,搭配翻轉課堂、頭腦風暴、旋轉木馬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積極探索自主、開放、協作、互助式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立信、審問、樂學、善思的學習態度,將任課教師的主導過渡為引導,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把學生真正吸引到課堂中來。
(三)實行模塊化多維度考評體系,強化課堂教學過程管理
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平時成績比重,弱化期末試卷在考核評價中的主導地位。將課程總成績分為課前預習、課上表現、課下驗收3個模塊。
在課前預習環節,為了掌控學生預習效果,任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觀看同步課程錄制視頻,利用智慧平臺設置觀看視頻任務點,通過系統監測任務點完成情況,以及課上提問、翻轉課堂等形式檢驗預習效果。課上表現主要包括聽課狀態、出勤、互動、問題反饋等,可針對每個小環節給出量化分數,并由任課教師階段性公布打分情況,有助于及時督促學生調整學習狀態。課下驗收主要包括線上/線下章節作業、線上/線下章節跟蹤測試、期中階段總結(考查學期中課程學習達成度),以及智慧平臺主題討論和分組任務、知識拓展等,在線上/線下章節作業和測試環節需結合教學大綱要求,關注作業和測試中知識點覆蓋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通過強化課堂教學過程管理,有助于任課教師從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知識積累、達成效果、期中學習預警、期末試卷考核等6個維度考評學生課程完成情況,使過程考核更加全面化、立體化,也更具客觀性和公平性。
(四)結合課程內容特點,從細微處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電子線路”課程,就必須結合課程內容,理性思考深度挖掘,從“細微處探究
竟”,提煉能夠與思政元素完美契合的知識點;與此同時,充分了解當代學生實際,積極探索電子線路前沿知識,將家國情懷、科學觀念、職業規劃、團隊合作、心理健康等思想政治教育著力點潛移默化地融入到課程內容中,拒絕生搬硬套、臨時思政和階段性思政,打造“電子線路”課程專屬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課程思政常態化、系統化,這對于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優化課程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高校學生身心發展的多樣化及其對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樣化使得全面振興本科教育,重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3]。教育工作者應將課堂教學的著力點從“教師如何教”過渡為“學生如何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育人平臺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自信和專業自信,為真正實現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路春燕,傅瑋韡,黃衍,等.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以統計類課程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7(3):88.
[2] ?秦丹陽.基于翻轉課堂的“高頻電子線路”分布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71(7):8.
[3] ?董可,柯熙政,李暉,等.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模式中的全面師生觀[J].陜西教育(高教),2021(11):66.
編輯∕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1-04-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1-12-15
作者簡介:劉毅(1979—),女,黑龍江青岡人,黑龍江大學電子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電工電子技術。
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