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語言類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奠基作用。除了語文科目,英語也是小學階段必修的一門語言類學科。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十分重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語音語調意識,對其后續的英語學習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文章就如何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語音意識,展開具體的研討。
【關鍵詞】小學階段;英語學科;語音意識
作者簡介:王曉琴(1987—),女,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戴南鎮顧莊學校。
素質教育的推廣和普及,進一步要求學生加強自學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并要求學生能夠提升語言的實際交往和溝通能力。這就意味著我國必修的英語學科要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而提升英語口語能力要從小學抓起,因此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音意識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培養語音意識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語音意識是指對語言交流的語音進行一定意識的傳達,并能熟練地操控每個聽到的音的能力。在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語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提高學生的語音意識和表達能力可以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英語學習的狀態中,學生能夠通過一定規律認識和掌握單詞,并促進聽讀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重視語音教學,將其作為學生英語入門學習的關鍵內容,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對大多數小學生來說,養成語音意識還是比較困難的。學生眼里的語音還停留在26個字母的印象中,完全沒有形成對語音意識系統的認識,對于語音的節奏、語調等技巧都是陌生的。一些小學生存在用中文注音、方言口音重等發音習慣,這種不良習慣不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發音,進而會導致英語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提高小學生的語音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和好奇心強的階段,作為教師應該恰當地把握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學習傾向,特別是針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要能夠進一步吸引和保持小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而目前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大多將重點放在單詞和句型的熟悉和運用上,對于學生語音意識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清晰明了的語音語調發音習慣,使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有明確、清晰的概念,從而真正激發學生對英語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熱愛[1]。
二、培養小學生語音意識的策略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在有意識地進行語音培養方面,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者和引領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握學習的節奏和進度。基于實際的教學效果和數據資料,教師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英語語音培養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發揮教師的模范作用
首先,教師需要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和語言素質的培養,要能夠時時刻刻做好榜樣,發揮模范作用,用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起到正面、積極的影響。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是除家長之外學生接觸最多、最為頻繁的學習對象,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加強自身在英語口音發音方面的能力,才能成為學生的好榜樣。從具體方面來講,教師在教學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備課,使語音教學具有針對性。比如在備課時,教師可將課堂上所涉及的課件及相關資料進行中英兩個版本的備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雙語教學[2]。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發音時需要做到標準和規范,為學生創建一個好的語音學習環境。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在課后對自身的教學情況進行回顧和反思,如講課的時候發音是否標準、是否清晰明亮,以及在進行講解的時候語速、語音、語調是否達到既定的目標。
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地營造良好的語音學習氛圍,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以此營造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比如,在學習 “book”這一單詞的時候,教師要能夠示范準確的[b?k] 發音,并且向學生展示發音時候的口型,讓學生了解這個單詞發音時的嘴部動作,以及輕、重音的區別[3]。教師示范之后,再請學生進行發音展示,對學生的發音進行指導和改正,并且進一步強調英語發音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課后多加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樹立良好的語音意識,使班級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利用詞匯教學培養學生的語音意識
小學階段英語課程學習中占比最多的板塊就是單詞的閱讀和背誦,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語音培養的時候,就可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方式入手,再將新舊知識結合,如此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教師在單詞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分析單個字母和字母之間組合在一起的發音,利用舊單詞學習新單詞。學習新單詞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掌握新單詞的學習,使學生找到新舊單詞之間相通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后,教師就能幫助學生建立單詞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掌握學習和記憶單詞的規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相關的科學文獻表明,一般情況下,人的工作記憶是由視覺、中央執行以及語音回路這幾個部分組成的,要想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就要充分調動起這三個部分的活躍性,特別是語音回路這個板塊,它是負責語音的存儲和加工工作的。教師要善于根據這一生理構造特點把握人體的工作規律,在對學生進行詞匯教學時,要能夠融會貫通,多運用聯想記憶、視覺空間之類的方式。比如,在教學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拓展,如學習“flower”這一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講解其音標[?fla??]和相應的嘴部發音要點,并在課件中配上花朵的圖片,使學生對該單詞的記憶是完整的,而不僅僅是聽覺記憶,在視、聽、說的多重結合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該單詞的記憶。
(三)重視語音教學
英語教學主要分為聽、說、讀、寫四個部分,但是在我國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將重點放在了聽、寫這兩個部分,而說、讀這兩個板塊被嚴重忽視,但是這兩個板塊恰好是與學生語音意識緊密關聯的。因此,要想培養學生清晰明了的語音意識,就更要重視英語教學中說、讀的部分。發現了目前存在的問題之后,教師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加以重視。比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很容易受到母語的影響,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會出現語序顛倒、無法判斷單詞詞性等情況。教師要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梳理語音方面的知識,適當教一些關于語音方面的常識,使學生能夠逐漸熟悉發音技巧。在提高學生的語音意識的環節中,教師不能以過急的心態教學發音,而是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滲透語音的教學,循序漸進地教導學生關于語音的知識,以免學生無法確切理解,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語音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在英語發音上的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語音的重要性,并且將這種語音意識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語音常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側重點設置在說、讀這兩個板塊上。字母的發音對于單詞的學習和掌握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元音的發音變化,是根據其在單詞中的位置而產生變化的。當然它的發音變化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讀、多說,掌握字母的發音規律,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提升拼讀能力,方便學生拼讀和記單詞。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表述,組織學生成立小組進行小組討論,從而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養成語音意識。除此之外,教師在布置相關的英語作業時,可以布置一些關于口語運用的內容,讓學生在口語的練習中不斷地鞏固語音意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傳統的“筆尖上的英語學習”。
(四)多元化的語音意識培養途徑
大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學習興趣不高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很大一個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枯燥、乏味,并且沒有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案策劃。所以英語教師在進行學生的語音意識培養的過程中,需要仔細地觀察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4]。只有通過趣味性的活動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將語音意識融入單詞教學,再把單詞融入句子中,之后將句子穿插到相應的情境中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不一樣的樂趣。比如,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偏小,且天性愛玩,熱衷于各種類型的游戲,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特點進行具體教學方案的策劃。教師可以選擇一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英語歌曲,帶領學生進行跟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再進行歌曲內容的具體講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動漫人物,如男生比較感興趣的“超人”“蜘蛛俠”,女生比較感興趣的迪士尼公主,然后將這些人物的臺詞與角色進行匹配,制作成課件或是卡片,讓學生開展英語小劇場或者是角色扮演,以此來開展教學。這樣做一方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另一方面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培養語音語調。一般來說,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通過開展適合學生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的反應和表現進行改進并完善教學方式,通過恰當的游戲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不斷地互動和交流學習中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和英語素養。
(五)發揮課堂的作用,在實踐中整合資源
一些英語教材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每章節單元內容缺少連貫性,使得教學課程前后內容缺少一定的關聯,導致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很好地運用和鞏固知識,學生無法進入系統的語音學習中,更不能建立語音意識。教材的不完善阻礙了英語教師進一步拓展教學,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思路,調整教學計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自然式的拼讀教學法,結合學生的真實學情研究下一步的教學方法。
在學生剛開始記憶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學過的字母,讓字母和發音相對應,使學生認識到讀單詞是有規律的,從一開始便在教學中滲透語音意識,使學生逐漸培養語音意識。由于每章節都有學習字母的發音,這樣的發音學習過于分散,使學生對語音意識難以形成系統的認識和理解,無法有效掌握單詞的發音。這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情況,制作詳細的字母發音的表單,并且插入學生學過的和未學的單詞,帶領學生開始練習單詞的發音,并鞏固發音技巧。通過日常的滲透和多次的練習,學生就能夠逐漸提升語音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語音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和掌握情況,逐漸提高語音學習在課堂上的比重,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音意識。教師可以將拼音和字母的學習結合起來,找到彼此相通的地方,學生在熟悉拼音規則的情況下,經過對比兩者之間的區別,發現二者有聯系的地方。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己的探索找到學習方法后,學生學習字母的發音時也會更加輕松。
綜上所述,本文根據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音意識展開了關于方法和渠道的討論,從而明確培養學生語音意識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培養學生語音意識的策略,明確語音意識的培養是長期性的,希望學生在學習語言類的學科之后能夠充分發揮其交流溝通的價值和作用。英語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學生發展和成長的教學方案,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融入語音意識,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英語知識基礎,培養良好的語音意識。
【參考文獻】:
何沛雯. 探究小學英語教學中語音意識的培養策略[J]. 新課程導學,2019(12):76.
晏招萍.論小學英語教學中語音意識的培養[J].中外交流,2019, 26(13):321.
程艷.鄉鎮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現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 2020.
吳艷.培養語音意識,發展英語核心素養[J].新課程(小學),2019(0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