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要:引大入秦工程目前已經建成通水運行超過20年,基本滿足了蘭州新區的建設發展需要,改變了秦王川及周邊地區的灌溉形勢,承擔了蘭州、白銀、景泰、皋蘭、永登、天祝和蘭州新區等市、縣的生活生產和生態供水,目前正朝多元化、多層次方向轉型發展。本論述就以引大入秦工程項目為背景,探討其渠道除險加固工程處理工作實施的必要性,分析其除險加固工程平面控制測量技術的相關要點,最后就具體的工程處理措施進行分析總結。
關鍵詞:引大入秦工程;渠道除險加固;平面控制測量技術;處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V53???????????? 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渠道除險加固工程在保護渠道、提高水利工程建設水平方面價值很高。目前像國內蘭州地區的引大入秦工程項目就已經提出了渠道除險加固工程建設課題,在對項目渠道進行供水結構優化調整的同時也必須做好渠道除險加固改造工作,滿足當前引大入秦工程項目的轉型發展需求。
1引大入秦工程項目基本概況
引大入秦工程項目是將大通河水跨流域調入秦王川地區的大型自流灌溉工程,它專門從甘肅省天祝縣天堂寺以下2 km位置高程引水,其高程具體為86.79 km,設計流量達32 m3/s,加大流量上升空間達36 m3/s。目前項目設計引水流量為14 m3/s,如此可控制灌溉面積超過10萬hm2。目前引大入秦工程項目正在思考如何做好渠道除險加固改造,提出相關項目建設建議[1]。
2引大入秦工程除險加固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引大入秦工程在除險加固改造過程中,其必要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2.1滿足供水結構優化調整要求
在引大入秦工程建設中,需要結合除險加固改造工程滿足供水結構優化調整要求,確保滿足生態建設中的農、林、牧等綜合開發需要,確保在引大入秦工程項目原設計基礎之上形成農業灌溉任務優化調整,推進水資源集約利用。在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基礎之上思考新時期蘭州地區的治水思路,滿足水資源合理利用要求,實現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發展相對高效供水對象過程中,也希望促進工程項目的整體良性運行。
2.2滿足蘭州新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要求
實際上,引大入秦工程項目希望滿足蘭州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要求,建立工程建設重要啟動點,希望建立蘭白經濟區(蘭州中心城區與白銀市區)與蘭州新區的“金三角”戰略核心地帶,共同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形成產業循環經濟集聚區。如此對加快蘭州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是有好處的,同時它也為引大入秦工程除險加固改造創造有利條件[2]。從現代化農業發展角度講,引大入秦工程項目也運用到先進技術,促進現代化農業技術發展。
2.3滿足渠道引水工程良性運行要求
滿足引大入秦工程項目渠道引水工程的良性運行要求,確保工程總體建設到位,滿足供水任務要求。具體來講,其中建立了總干渠、東一、東二干渠,整體建設長度超過200 km。考慮到渠道中橫向建筑物數量眾多,地層結構相當復雜,所以需要對部分渠道的山體變化產生壓力進行分析,結合工程運行多年來的水毀狀況進行分析,確保蘭州新區發展建設良好的良性供水工程運行機制,如此可滿足工程項目除險加固要求。
2.4滿足供水規模調整要求
在滿足供水規模調整要求過程中,需要結合工程供水來實現對單一農業灌溉要求,結合供水區域、供水范圍較大變化分析引大入秦工程的供水空間及供水領域,分析灌溉區域的調蓄設施供水方式,根據季節性轉變建立常年供水機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分析引大入秦工程設計要求調整引水量,將引水量大約控制在4.5億m3左右,確保面向城鎮生活與工業供水到位,增加渠道大流量過水時間,如此對工程運行所帶來的壓力巨大,為有效提高工程綜合效益,需要對水資源合理配置問題進行分析,確保引大入秦工程項目加固改造到位,有效提高供水可靠性與安全性[3]。
2.5滿足引大灌區現代化配套建設要求
在十四五規劃大背景下,引入大秦工程希望注重灌區配套、現代化建設,如此對提升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十分有利,它有效推進了引大入秦工程發展進程,進一步滿足了工程供水規模調整要求。在建立灌區現代化配套設施方面,引大灌區還加入了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配合GPS定位機械設備生產位置,提高項目整體建設水平。
3引大入秦工程除險加固改造工程的平面控制測量技術應用
在引大入秦工程除險加固改造工程中,需要圍繞平面控制測量技術展開改造操作,它需要建立五等 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網絡優化觀測數據,界定精度內容,保證GNSS觀測記錄冊中觀測參數與精度界定到位,具體見表1、表2所列。
由表1、表2可知,結合GNSS數據處理思想分析基線結算方法,了解觀測質量分析WGS84坐標,結合坐標點在網絡中間分析順序基線內容,建立同步環與異步環,分析重復基線較差檢驗結果,做好數據處理工作,確保基線閉合差滿足限差要求。在利用合格基線過程中,它希望代入大量已知點坐標,分析測量指標內容,確保五等GNSS 網絡相關要求,建立三維無約束網絡平差內容,配合 CosaGPS 軟件展開進一步分析。在這里,基于三維基線向量分析觀測信息數據,做好三維無約束平差計算工作,結合平面控制網絡解算精度評定內容,滿足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具體見表3所列。
由表3可知,充分利用 GNSS 網布測量方法,結合平面控制網絡精度展開實踐驗證,為引大入秦渠道除險加固工程優化提供有價值的平面控制測量依據,確保平面控制網絡精度得到實踐驗證,達到規范要求,也為同類輸水工程不同階段提供可借鑒平面控制測量思路[4]。
總體來講,要基于GNSS數據處理思路分析基線解算方法,利用基線向量結算過程選擇觀測質量較好點,形成 WGS84坐標。結合該點盡量保持在網絡中間。從這一點按順序采用預制或現場澆筑機制,其規格為上頂面為10 cm×10 cm,下底面為40 cm×40 cm,高度為40 cm,確保頂面中心為鋼質標心,標石頂面需刻印編號,確保字頭向北,并用紅漆填字。編號等級主要采用羅馬數字,其中點命名為YS01、YS02……,按順序依次編號。在標石方面需要選擇地勢較高、視野開闊、易于保存、便于觀測的道路、地角,分析明顯參照物。埋石過程中參照周圍地物、地貌現場繪制點進行記錄,便于后續工作有效展開。埋石過程中需要用到手持 GNSS采集點,便于展開后續工作,同時在埋石過程中建立手持 GNSS采集點位,配合WGS84坐標系經緯度設置手持GNSS坐標系統,確保坐標格式滿足點名、經度、緯度數據文件設計要求,如此可形成GNSS 網觀測思路,結合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規范優化衛星截止高度角為15°,確保觀測衛星數量在4顆以上。同時觀測時段數量在1.2左右,時段長度為35 min,如此可控制采樣間隔在10 s 左右。另外觀測作業前需要提前做好觀測計劃,確保按照要求填寫測量記錄手薄。結合 RTK作業遵守五等RTK平面控制點測量機制,優化相關技術要求[5]。AF2D856E-8F0A-401B-9F4A-53406B05FF5A
4引大入秦工程除險加固改造工程的有效處理措施
引大入秦工程除險加固改造工程的有效處理措施應該圍繞多點展開,必須參考整體應力對渠道影響進行分析,確保渠道除險加固過程中優化設計方案,做好加固處理工作。
4.1有效處理橫豎框架梁與穩固樁
在引大入秦工程除險加固改造工程中要有效處理橫豎框架梁與穩固樁結構,確保加固后橫豎梁斷面混凝土灌漿處理到位,連接混凝土輸送泵分析混凝土,滿足充灌要求,確保混凝土不會隨時溢出。在施工改造過程中,需要將軟管直接插入裂縫中,結合裂縫某一位置調整裂縫充灌動作。
4.2有效處理裂縫
有效處理引大入秦工程項目的渠道裂縫問題,確保提高渠道整體承受能力,確保土壤達到飽和要求,降低坡面坡度,調整土坡剪應力值。就這一情況來講,需要充分考量渠道安全管理機制,做好評估工作,保證有效解決渠道貫穿性裂縫。開挖梯形溝槽到裂縫以下20 cm位置,配合灰土進行處理展開相關建設工作。最后要有效處理引大入秦工程的堤防堤身加固問題,建立統一處理技術標準,利用機械設備夯實、增大土塊單元密實度,確保實現保護渠道作用,降低缺陷處理難度[6]。
5結束語
引大入秦工程是甘肅省重要的民生工程,它在渠道除險加固過程中必須引入諸多技術內容,確保解決渠道除險加固過程中的某些特殊問題,協調配合工程施工技術內容,全面促進工程項目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韋曉潔.淺談引大入秦工程渠道病險段加固維修的必要性[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7):113,118.
[2]張麒龍.蘭州新區供水項目引大渠道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監理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20):109-111.
[3]張赟.淺論水利工程除險加固的重要性及方法[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8):126-127.
[4]張瑞.引大入秦渠道除險加固工程平面控制測量技術實現[J].經緯天地,2020(5):37-40.
[5]胡普年.盤道嶺隧洞除險加固工程糙率原型觀測及過流能力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9(4):67-70,76.
[6]岳建斌.引大入秦工程甘露池分干渠凍損原因及防治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5):107-108,110.AF2D856E-8F0A-401B-9F4A-53406B05FF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