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念,凌慧芬,陳 曦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護理部,湖北 武漢,430030)
老年人的睡眠質量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功能的衰退而下降,睡眠障礙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長期睡眠障礙還會降低其生活質量,導致精神疾病和跌倒的發生,進而直接或間接的增加醫療資源的消耗,甚至影響老年人的壽命[1]。幫助老年睡眠障礙患者擁有充足和高質量的睡眠,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復,對改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實施科學干預,探討睡眠治療儀輔助治療老年睡眠障礙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醫院老年睡眠障患者120例。納入標準:①經明確診斷的睡眠障礙患者;②年齡≥60歲;③具有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各種原因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精神障礙患者②無法配合評估及心身療法患者。③存在物理治療禁忌癥:心臟起搏器植入者、體內有金屬患者、其他不適應振動患者。④存在運動治療禁忌癥:近3~5天靜息狀態進行性呼吸困難加重者;低運動負荷出現嚴重心肌缺血;未控制的糖尿??;近期拴塞;新發心房顫動及心房撲動者;及其他不適應運動治療患者。
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8例,女12例;年齡65~80歲,平均年齡(72.01±3.54)歲。觀察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62~79歲,平均(70.95±2.68)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首先采取調查問卷進行老年綜合評估。老年綜合評估是用于老年患者健康狀況的綜合評估方法,主要從軀體疾病和功能、營養狀況、認知、情緒、睡眠、社會支持、財務管理、生活環境等多維度測量老年人整體健康水平[2]。老年人發生睡眠障礙的原因多且復雜,常因多種原因并存引起[3],對老年睡眠障礙患者進行老年綜合評估是為了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和功能缺陷,明確影響睡眠的因素和患者的醫療護理需求,制訂可行的心身綜合護理計劃,從而達到提升睡眠質量、維護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的最終目的。
對照組給予常規心身療法。心身療法種類:①基于注意方法:催眠、引導想象、正念冥想、暗示等;②基于運動方法:瑜伽、太極、氣功等;③基于音樂;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心理暗示、放松治療、運動治療等[4-5]。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貝多芬睡眠治療儀進行輔助治療,40 min/次,1次/d,15d為1個療程,干預2個療程。
干預1個療程后,對比兩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焦慮自評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15)進行評估。
1.3.1 睡眠質量:采用PSQI量表評估患者睡眠質量,該量表調查患者1個月內的睡眠情況,從主觀睡眠質量、入睡障礙、睡眠時長、睡眠效率、睡眠連續性、是否應用安眠藥以及日間功能七個維度評價睡眠質量,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各個維度的得分相加即為睡眠質量的得分,總分為21分,總分≥8分表示存在睡眠障礙,得分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差[6]。
1.3.2 焦慮程度:采用SAS量表評估患者焦慮程度。SAS量表用于測量焦慮狀態、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過程中變化情況的心理量表,標準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7]。
1.3.3 抑郁程度:采用GDS-15量表評估患者抑郁程度,該量表被廣泛用以測量老年人的抑郁水平,0~5分代表無抑郁,6~9分代表輕度抑郁,≥10分代表重度抑郁[8]。
治療前,2組PSQI評分、SAS評分、GDS-15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PSQI評分、SAS評分、GDS-15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觀察組PSQI評分、SAS評分、GDS-15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SAS評分和GDS-15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SAS評分和GDS-15評分比較(±s) 分
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P PSQI評分治療前12.47±3.25 11.52±3.42 1.559 0.121治療后9.97±2.50 7.31±2.45 5.886<0.001 SAS評分治療前68.46±5.20 67.36±5.20 1.158 0.248治療后60.46±5.20 51.46±5.10 9.571<0.001 GDS-15評分治療前8.46±1.52 8.04±1.51 1.518 0.131治療后6.66±0.51 4.46±0.49 24.095<0.001
目前國內外對于睡眠障礙的研究比較成熟,重點是不同的藥物以及疾病對睡眠障礙的影響,并紛紛開展隨機對照實驗(RCT)以尋求有效的治療措施,但是關于心身綜合干預對睡眠障礙的影響報道甚少。而睡眠障礙除了有各種原發疾病的影響、各種外界因素的干擾以外還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如:“焦慮”“抑郁”是影響老年人睡眠最常見的心理因素[9]。心身療法不僅針對老年睡眠障礙患者身體上的疾病還能對其心理上的問題進行干預,使其身心放松,專注于心理和身體的交互作用,減少壓力和疲勞,改善情緒,從而改善睡眠。
睡眠障礙、焦慮等疾病發病和大腦中神經遞質分泌和傳遞障礙密切相關。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有自身的振動頻率,而每種大腦頻率有其各自的作用,音樂聲波及體感振動可刺激腦細胞在不同階段產生α波、θ波和δ波[10],調整相應區域的細胞振動頻率,使其恢復正常,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睡眠問題,而且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心理上的反應。貝多芬音樂睡眠治療儀內含多種音樂處方,可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各個處方并非某一音樂,而是經過大量臨床試驗提煉對人體有益的不同音樂組合,音樂通過與顱腔、胸腔及五臟六腑發生共振,使人身心放松。貝多芬失眠治療儀選取20~60 Hz頻率的音樂,這種頻率的體感振動只存在人的潛意識中。當音樂聲波及體感振動通過耳及骨的雙重傳導并刺激右腦內側的古皮質、舊皮質部位時,可使人在無意識、潛移默化、本能的狀態下進入放松狀態,改善人們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情,振奮人們的精神,有助于消除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應激能力。此外,通過治療床上不同部位的振動器,疏通人體背部經絡,并可在一定范圍內隨音樂的波動而改變,使大腦處于不同腦波,培養人的睡眠狀態[11];通過脈沖電磁場治療,使人體各組織細胞有序化排列,增強體內離子的活力,調節神經系統,改善睡眠。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PSQI評分、SAS評分、GDS-15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觀察組PSQI評分、SAS評分、GDS-15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在常規身心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睡眠治療儀能有效改善老年睡眠障礙患者睡眠質量和負性情緒。改善老年人群的睡眠質量,對降低老年人群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積極意義,從而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使“銀發族”有更加健康和美好的晚年生活。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