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雯,智 慧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周圍血管科,北京,100078)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該病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其全球大流行是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3]。開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并實行全民接種成為控制這一流行病的首要任務,自從2020年12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許可國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滅活疫苗有條件上市[4],截止到現在我國的疫苗接種數量已經超過24億劑次。盡快在全易感人群中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已成為全球遏制大流行疫情的技術共識和最重要的公共衛生安全方略。
我國現主要使用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由野病毒經過培養、滅活等工藝制備而成,病毒已經失去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了相對完整的病毒核酸片段。在接種過程中打開預灌注射器進行排氣,注射后一次性棉簽按壓,均可能造成液體外灑或以氣溶膠方式污染接種場所的接種臺、墻壁、門把手、接種人員和受種者衣物等,因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靈敏度極高,如在核酸片段被降解前進行采樣,很可能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5]。目前接種操作者主要關注的是在接種過程中,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排氣時排除出的微粒會造成環境污染,而忽略了其他因素所造成的污染。部分受種者接觸使用過的針或者貼后手部采樣核酸檢測陽性,說明這種針或貼具有造成周圍環境核酸污染的風險,丟棄的醫用垃圾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對疫苗注射區域進行酸檢測時,可檢測出陽性結果,干擾重點場所重點單位的疫情風險監測,不利于疫情精準防控[6]。
空氣閉鎖肌肉注射法(Air-lock注射法)是將一部分空氣留置在注射器末端,注射結束時,將空氣注入,以達到封堵藥物,避免藥物到達肌肉,起到無痛、避免藥液浪費和預防肌肉出血的效果[7-8]。2021年1月22日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對于核酸污染問題進行解答并給出了相關工作技術建議,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指出“疫苗接種過程中,注射液排氣應在治療盤正上方完成,排氣過程應注意避免產生遺液,若有遺液須滴入治療盤內”。為更好地解決疫苗溶液外滲以及按壓棉簽丟棄等造成的環境污染,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的疫情風險監測和精準防控。本研究將疫苗注射常規操作加以改良,探討空氣閉鎖(Air-lock)肌肉注射法在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注射中的臨床實踐與應用價值,并將環境污染因素降到最低,現將應用和實踐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1年1月27日—2月1日780例接種者為研究對象,年齡18~59歲。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為1注射臺,研究組為2注射臺,每組390例同時進行注射。對照組采用常規排氣注射法,研究組采用Airlock注射法,觀察兩組注射后注射部位的出血情況、藥液外滲情況及所需按壓時間。所選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為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商品名:克爾來福,每支(瓶)0.5 mL,每一次人用劑量0.5 mL],采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接種疫苗的護士均接受過統一培訓。
對照組采用常規注射方法進行操作,注射位置消毒后,打開藥液外包裝,拔除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預灌注射液針帽,在治療盤上方排盡空氣,給予患者垂直進針,進行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研究組采用Air-lock注射法,注射位置消毒后,打開藥液外包裝拔除針帽,針頭朝下輕輕回彈氣泡至上方,給予患者垂直進針,進行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并將預留氣泡注入肌層,封閉注射針孔,防止滲血滲液,避免藥液的浪費。
1.3.1:滲血情況:受試對象注射后一次性按壓棉簽上的滲血情況,計算血液滲出率(本組發生滲血例數/本組總例數×100.00%)。
1.3.2:藥液外滲情況:受試對象注射后一次性按壓棉簽及穿刺處的滲液情況,計算藥液滲出率(本組發生滲血例數/本組總例數×100.00%)。
1.3.3:按壓時間:在受試對象注射后,由注射護士使用一次性棉簽按壓穿刺處,無滲血滲液后,觀察并記錄注射位置血液、藥液情況、滲出所需時間(按壓時間分段記錄:<1 min、1~5 min、>5 min),對于按壓時間>5 min的受試對象,由被接種本人在接種觀察區按壓直至無滲血滲液后告知接種護士作紀錄,分別計算按壓時間構成比(按時間分段,本組按壓各時間段內的例數/本組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6.0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血液滲出率和藥液滲出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對象接種后注射部位的滲血、滲液情況比較[n(%)]
兩組患者注射完畢后按壓時間相比,研究組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193,P<0.01),見表2。

表2 兩組受試對象接種后注射部位按壓時間比較[n(%)]
新型冠狀病毒是以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9]。由于目前尚未找到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確切療效的藥物,盡快研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是控制疫情傳播最有效的手段[10]。為了防止因排氣不當,或者部分受種者接觸使用過的針或者貼后隨意丟棄,而造成疫苗注射液外漏,干擾重點場所重點單位的疫情風險監測。本研究采用Air-lock注射法為群眾接種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有研究表明,預留空氣肌肉注射法,使藥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時減少了肌肉出血的發生,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心理,從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并間接提高了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11]。在疫苗注射操作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因排氣意外造成疫苗液體外溢,對固定接種空間內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增加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不必要的浪費,注射穿刺點因接種者不注重按壓時間,造成穿刺處滲血滲液,變成移動的污染源,造成環境污染,由于接種者的自覺程度的不同造成按壓棉簽隨意丟棄,再次造成空氣環境污染。
《預防接種門診預防性消毒指引(第三版)》指出,疫苗破損遺灑地面或其他物品表面后,需要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進行相應處理[12]。而Airlock注射法在接種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中具有很大的優勢:①減少了排氣步驟,防止護理人員因操作不當,將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注射液排出安全范圍內,造成環境的污染,也減少了醫務人員消殺工作的負擔;②預留氣泡技術方法簡單,易于操作,縮短了操作時間,增加了接種人數;③減少護理人員工作量及在排氣時藥液外溢對醫護人員及被接種人員的心理負擔;④保證藥液足量,提高接種成功率;⑤保護了清潔人員在消殺外環境時的間接污染機會;⑥有效控制了衣物殘留后移動污染源,以及災情洗衣時可能造成的水污染;⑦解決了預防接種人員在接種后和按壓后的污染棉簽收集工作難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接種過程中,接種位置的血液和藥液滲出會導致接種者疼痛、藥液浪費、環境污染、接種效率較低等問題,為更好地解決疫苗注射液外滲以及按壓棉簽不規范丟棄等造成的環境污染風險,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的疫情風險監測和精準防控,實施有效的技術改良十分必要。Air-lock注射法相對于常規肌肉注射法,具有操作簡單,能更有效降低血液、藥液外滲風險,減少了環境污染的途徑,同時可以明顯縮短注射部位按壓時間,提高了接種人員工作效率,值得進一步臨床應用和推廣。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