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琦,喬鵬程
(西藏民族大學 財經學院,陜西咸陽 712082)
隨著5G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會計人才已經不再符合智慧財務的新型會計人才需要.5G 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會計電算化的推進與實施,對創新會計工作、加快數字信息化智能轉型提出更高要求,同時為高校的會計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Mantle[1]最初對高校會計教育領域提出的會計職業應進行專業化教育,并與社會需求結合為始發點.周守亮、唐大鵬[2]認為,在高校會計教育體系方面,科技進步與信息技術的革新會導致我國會計教育逐步落后于智能化經濟的發展,并且會計信息處理方式正由人工主導向人機協同轉變.在此基礎上,況玉書、劉永澤[3]認為,我國會計職業正在面臨由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對其較高的期望,且高校會計教育正在面臨其他知識來源的競爭與教育體系改革的需求.在高校會計教育需求方面,徐經長[4]認為,傳統且從事重復工作內容的會計職業將被淘汰,會計信息的獲取與使用將會發生根本變化.為適應這類變化,劉德建[5]認為,高校會計教育應構建支持人工智能財務和多維度學習空間體系,發展以會計從業人員為中心的學習模式改革與專業知識向實際工作中的遷移,以促進會計智能化的發展.該類研究雖然考慮到了傳統會計教育面臨的問題,卻少有對新體系的構建.對此,董南燕等[6]提出了我國國際化會計人才的需求與培養,馬蓓麗、賁友紅[7]就此理論對會計存在的本質進行了進一步探究,發現新技術的出現會對傳統會計行業形成較強的沖擊.IMA能力框架評價體系和“1+X”證書制度則在新技術對傳統會計體系的影響下應運而生[8-9].這兩種新評價體系為新技術下傳統會計職業的存續提供了有力保障.隨著“大智移云”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喬鵬程、黃沁[10-11]認為,傳統會計職業和會計教育亟需新技術賦能的問題擁有一套可行性方案,并能夠與5G 技術充分結合.也有國外學者對新技術與現有教育的耦合展開研究,有學者認為學生主觀能動性對會計教育結果會產生重大影響,且數字化素養對現代會計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根據人機共生理論,調查了人工智能環境下財務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核心職業能力需求、財務課程設計、高校會計教育方式、教育內核轉型、高校會計教育發展路徑以及人機共生的教育進化方法.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整理歸納,總結了5G 時代對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需求、高校會計教育目標、機遇與挑戰以及高校會計教育適應力的不足等內容,得出結論:高校會計教育目前普遍存在諸如轉型緩慢、創新動力不足、基礎教育設施不健全等問題,而數字化與信息化的普及為高校會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帶來了人才需求更新、教育體系革新、教學內容創新等全新的機遇,也帶來了培養結構再造、職業技能重構、傳統會計改革等全新的挑戰.
研究發現,高校會計教育面臨教學硬件不足、教學質量欠佳、課程開發深度不足等問題,這類問題難以使用5G 技術有效解決;其次,“轉型升級”作為關鍵詞被受調查對象多次選擇,表明受教育者普遍渴望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的改變,高校會計教育體系亟待革新.為更好地促進5G 時代高校會計教育體系的變革,研究對已有結論進行論證和補充,并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提出具體可行性建議,對5G 時代會計教育的發展和5G 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落地實施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021 年2 月1 日至4 月1 日,課題組根據新時代信息技術與高校會計教育的文獻進行了調查指標的設定,針對高校會計教育方面做出了特化調整,將指標分層級進行設定,在比較性問題中設定由小到大的分支,在選擇性問題中設定不同的分支,并小范圍內發放一定量調查問卷,通過小樣本調查結果修正調查問卷.2021 年4 月4 日至7 月30 日,面向全國會計專業相關教師、會計從業人員、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相關人士以及會計相關專業學生進行了數據調查,調查采用網絡問卷的填答形式,共收回有效問卷736 份.
高校會計教育問卷調查中,高校財會專業的大學生占74.32%.88.18%的受調查者對5G 時代的基本概念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對調查問題有全面的體驗與理解.應用SPSS 進行五級單因素量表統計分析,進行調查數據的效度與信度檢驗,得出KMO值為0.99,結果表明本調查效度水平較好.計算克朗巴哈阿爾法系數,結果為0.993,表明本調查信度水平優秀.
由表1 知,認為“5G 時代正在經歷或即將迎來會計職業與會計教育革命”的平均得分最高,59.51%的受調查者認為5G 時代對會計教育產生巨大機遇.

表1 受調查者關于5G 時代對會計教育影響的判斷
由表2 知,5G 時代不同類別會計人才面臨新機遇的前五類人才為:掌握智能財務和python 語言的人才、掌握財務軟件開發技術的人才、掌握云計算技術的會計人才、掌握財務可視化技術的人才、掌握財務共享技術的會計人才.

表2 5G 時代不同類別會計人才的職業機遇程度排序
對于5G 時代會計教育迎來發展機遇的原因,表3 中的七項內容平均得分排序前三個原因是:教育與“大智移云”技術深度融合為會計教育適應時代提供契機,國際交流扁平化為會計教育提供國際接軌機遇,財務智能設備普及倒推會計教育適時升級.

表3 5G 時代會計教育迎來機遇的原因排序
由表4 知,5G 時代高校會計教育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將使高校會計教育的研究生迎來質量提升,本科會計教育更趨于數字化實踐能力轉型,為高效會計教育研究與實踐提供創新空間,高校會計教育辦學硬件全面升級,讓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大數據模式全面改造,高校迎來數字化會計人才新需求爆發.

表4 5G 時代高校會計教育的具體機遇體現排序
由表5 知,5G 時代高校會計教育迎接發展機遇的五個關鍵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處理與數據分析能力、加強學生通用能力的技術學習,提升學生財務信息預測和戰略決策能力,培養學生應對經濟環境變化而終身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技能融合和綜合創新能力.

表5 會計教育迎接5G 時代發展機遇的關鍵點排序
由表6 知,5G 時代會計職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主要體現:新技術會沖擊傳統會計職業,高層次會計職業人才稀缺,會計職業人員的核心技能需要重新構建,會計職業面臨會計信息透明化無法保障安全的問題,高校培養的人才難以適應5G 時代會計工作,會計職業會被財務機器人所取代.

表6 5G 時代會計職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排序
由表7 知,會計職業教育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按照排序前五項分別為:會計職業教育人才能力培養結構有待轉型升級,產學研合作培育新會計人才有待加強,會計教育對新型實踐課程開發不足,會計職業教育不能滿足數字化財務管理人才需求,會計人才對5G 時代財會數字化能力準備不足.

表7 5G 時代會計職業教育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排序
由表8 知,5G 時代高校會計教育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高校課程內容與數字經濟能力培育不同步,高校缺乏對經濟管理環境的敏感性與靈活性,高校教師知識更新不適應數字經濟財務人才培育,高校會計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偏低.
高校會計教育的根源性困難同樣也是發展的著力點.由表9 知,5G 時代會計教育面臨的根本性困難有:高校會計教育的實踐化和應用化轉型慢,不同層次高校會計教育課程目標不明確,高校會計教育的創新動力不足,高校會計教育服務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程度不匹配,政府對高校會計教育的政策驅動與財政支持不足.

表9 5G 時代高校會計教育的根本性困難排序
由表10 知,5G 時代提升會計新職業要求的自適應能力的關鍵點,對其進行重要性排序:能依據數字化會計數據進行財務預測和輔助決策,能操作數字化財務系統,掌握5G 時代會計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財務和會計理論知識,能綜合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大數據會計分析.

表10 5G 時代會計新職業要求的自適應能力關鍵點排序
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5G 時代,促進現代化數字轉型已逐漸成為各行各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高校應明確5G 時代自身存在的問題,明確5G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積極加入到數字化轉型的行列.調查結果表明:
(1)有60.33%的受調查者同意5G 時代正在經歷或即將迎來會計職業與會計教育革命,但有48.24%的受調查者同時同意5G 時代高校會計教育具有根本性困難.
(2)問卷提出的增加如云計算和會計大數據等技術,超過半數的受調查者認為是十分有必要的.64.26%的受調查者認為5G 時代人才教育需要教育升級良性互動,61.14%的受調查者認為5G 時代會使會計人才需求產生爆發性增長.
(3)有63.86%的受調查者同意5G 時代會計信息維度和時效性的提升為會計教育提供對會計人才的新需求與新機遇,其中認同度最高的具體原因為:5G 時代教育與“大智移云”技術深度融合為會計教育適應時代提供了契機.
(4)58.56%的受調查者同意5G 時代會計職業、會計教育、高校會計教育面臨困難與挑戰,同時受調查者對本次調查中關于會計相關體系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所提出的設想與現狀均有較高的認同度.
(5)48.24%的受調查者同意5G 時代高校會計教育具有根本性困難,受調查者認為困難最大原因是由于高校會計教育的5G 實踐化和應用化轉型較慢造成的.
根據研究結論及人機共生進化理論,提出5G時代高校會計教育發展建議:
(1)設計并開展5G 信息技術創新體系課程、信息技術處理與分析能力課程以及業務與財務融合操作實踐課程,并與“大智移云”技術深度融合.
(2)增設與5G 技術相關的其他專業,并提供相對應的崗位,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傳統教育結構轉型,幫助傳統會計順應新技術發展潮流.
(3)政府、學校應提供引導資金與政策支持,引進具有較高技術能力的教師作為5G 時代引導新人才的中堅力量.
(4)為了破除會計教育現存根本性困難的壁壘,應從5G 技術的落地為著力點,政府、學校等機構應加快新技術到實踐運用的轉型,加大資金流量的推動作用,并與傳統教育體系進行融合,加速傳統教育的目標調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