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魯林,劉芯宇,連玉平
(甘肅中醫藥大學定西校區理科教學部,甘肅定西 743000)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和不斷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給大學生帶來了便利,也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沖擊.在大數據時代,大學生主要通過網絡來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眼花繚亂的信息充斥著學生的眼球,所以,高職高專的學生對課余時間是否有效利用和合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對甘肅省M 高等專科學校的統計顯示,在M 高等專科學校的大學生,除去每日8 小時的睡眠時間以外,以平均每天6 節課、每節50 分鐘來計算[1],則每天上課時間約為300 分鐘,而每天課余時間則約為660 分鐘,可以看出一天當中課余時間幾乎是上課時間的2.2 倍,而每天的課余時間占全天時間的45.8%,如果再加上周末兩天休息時間,在校大學生平均每周大約有5220 分鐘的課余時間.那么,現在的大學生是怎樣才能有效利用每周近5220 分鐘的課余時間.針對高職高專學校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現狀,找出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效率的差異問題與因素,并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可行的對策,以便提高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的效率,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質量.
對甘肅省同一校區的M 高等專科學校和N 校(本科院校)的專科生開展了此次問卷調查與分析,發放“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課余時間利用現狀調查問卷”與“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課余時間利用現狀訪談提綱”進行調查分析.為使樣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真實性,選取了5 個不同教學部、33 種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對在校就讀的2019 級、2020 級學生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一次性完成.按照學生總人數的10%發放了調查問卷1031 份,其中8 份缺失,有效問卷1023 份,缺失值占比為0.78%.其中,M 校發放問卷826 份,有效問卷819 份;N 校發放問卷205 份,有效問卷204 份.問卷總體缺失比例相對較小,因此,采用刪除缺失值的方法進行處理[2].
1.2.1 問卷的檢驗以及信度
為了保證問卷的信度,前期進行了長時間預測,發放過程是通過現場派發并回收的形式,對調查問卷進行了檢驗以及信度分析、對獲得的有效樣本,課題小組又分20 組進行了整理,并用SPSS22.0 軟件進行分類數據統計,從而確保了調查數據的真實可靠.
1.2.2 調查樣本統計
調查男女人數比例大約控制為3 ∶7(師范類學校男女比例失衡),以方便后期的分析與研究[3].采用SPSS22.0 軟件對調查樣本進行了描述性統計(表1),對M 校和N 校的專科學生樣本分布進行了對比.

表1 M 校和N 校專科生調查樣本統計表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課余時間在教室學習的學生16.7%,在操場的學生25.1%,在宿舍的學生26.5%,在圖書館的學生17.8%,其它的學生7.8%;課后10 分鐘經常看手機上APP 的學生28.4%,趴在課桌上休息的學生24.6%,溫習課程的學生3.5%,室外活動的學生6.9%,和同學聊天的學生27.1%,其它的學生9.5%.
剛剛進入大學的高職高專學生是各方面開始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這個階段也是大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是豐富的[4].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目標明確,利用課余時間強化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考取各種等級證書,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各種競賽,參與各種創新創業項目;為了提高個人素質,部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多種多樣的興趣班和選修課;為了提高個人能力,有些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學生會、志愿者和各種社團活動;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部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學校的勤工助學和各種社會兼職工作.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利用課余時間,比較懶惰,如果某天上午沒有課,就會睡到中午12 點左右,周末可以在床上躺一天,到了晚上則精神抖擻.長此以往就養成了白天萎靡不振,晚上神清氣爽的生活狀態[5].
大學生課余生活豐富多彩,主要有娛樂、社交和學習三個方面.課題研究主要根據5G 時代智能手機、自控力和學校管理及設施三個維度進行分析學生課余時間的影響因素.
2.2.1 5G 時代智能手機對大學生課余時間的影響
由表2 知,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被智能手機所占據,學生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在3~6 小時之間.
(3) 從剛度上看,角鋼鋼肢厚度、修復性替換角鋼、以及破壞模式的不同均會影響剛度。角鋼鋼肢越厚初始轉動剛度越大,修復性替換角鋼相比同尺同材節點初始剛度較小,但仍比較薄弱角鋼的初始轉動剛度大。梁剛度較小時節點的初始轉動剛度也會受影響。通過替換角鋼的方式后,后期剛度退化較其他節點緩慢。

表2 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統計表
大部分學生以打發時間為目的消耗時間較多,以學習為目的的課余時間較少.說明大部分學生的課余時間缺乏合理的安排,沉迷于手機娛樂漩渦之中或者在無聊中徘徊,從而浪費了大量時間,對其身心造成不利影響.過多的使用手機給大學生帶來的主要影響有“缺乏鍛煉,身體素質差”“視力下降”“無心學習”“自控力變差”,四者的占比分別高達19.1%、28.6%、18.9%、21.3%.
針對“您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作為變量,學校作為標識變量,進行兩獨立樣本t 檢驗,推斷兩個總體的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零假設H0是“兩總體平均值無顯著差異”,即

SPSS22.0分析結果如表3、表4.由表3 知,M 校專科生的平均數大于N 校專科生的平均數.

表3 M 校和N 校學生的基本描述統計

表4 M 校和N 校學生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
根據表4 分兩步進行檢驗.首先,兩總體方差差異是否顯著的F 檢驗.該檢驗F 統計量的觀測值0.642,p 值為0.423,顯著水平α 為0.05,由于概率值p 大于α,則認為兩總體方差不存在顯著差異.其次,兩總體均值的檢驗,t 統計量的觀測值為0.535,對應的雙尾概率p 為0.593,顯著水平α 為0.05,由于概率值p 大于α,應該接受零假設,即M 校專科生和N 校專科生總體平均值無顯著差異.
關于學生使用手機的動機,由調查數據知,“獲取信息,如學習專業知識,了解新聞時事”“參與社交活動”“娛樂,如玩游戲,刷短視頻”,占主要部分,分別達到了28.2%、26.4%、19.4%;“網課學習”以及“其他”占比分別為17.9%、8.2%.由此可見,學生使用手機的意圖主要是學習與社交,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們對于使用手機的自控力參差不齊.當然,大學生們常常也會抱著本意去使用手機學習,但卻還是下意識打開了娛樂軟件,對使用手機的自控力不足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正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隱患之一[6].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手機上網,主要目的分別有“瀏覽新聞、開闊視野,增長各種知識”“查詢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分別占比27.9%、23.2%,可見大學生主要利用手機上網作為開拓視野、學習知識的工具,這是積極的一面;同時手機上網具有消極的一面,比如“打發時間”“沉迷于各種短視頻”“沉迷于手機游戲”,分別占比8.4%、8.2%、7.0%,這表明,手機上網在大學生課余生活中越來越普遍[7].
調查數據顯示,學生經常觀看到的手機內容大體都具有直接、時間短、畫質感強、快捷、有趣、搞笑、能獲取專業知識的特點,這些特點占比相差不大.
關于大學生最常用的手機APP,調查數據顯示,使用時間排名前7 的分別是微信、QQ、快手、抖音、各種音樂APP、百度、淘寶,人數占比分別為17.6%、16.3%、9.8%、8.5%、7.4%、7%、5.1%.這是一組值得警醒和探討的數據,由此可分析得出,大學生在社交和短視頻娛樂的手機APP 上花費了大量的課余時間,相比下學習方面的軟件使用時間占比較少,大學生們沉迷于社交和短視頻娛樂已經達到了嚴重的地步.
網購是當代生活最便利的購物方式,調查發現,大學生平均每月網購0 次的占比為5.0%,1~3 次的占比為52.0%,3~5 次的占比為27.1%,5~10 次的占比為11.3%,10 次以上的占比為4.6%.學校和家庭應注重幫助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科學消費的意識,引導大學生在個人消費時能有正確的態度和意識,做到理性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潮流和奢侈消費行為[8].
2.2.2 自控力對學生課余時間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M 校和N 校的學生認為自己自我管理意識良好、較好、一般、比較差和差的統計如圖1.

圖1 M 校和N 校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柱狀圖
由圖1 可知,大部分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一般,對自己的自控力較為了解[9],有少部分學生理智地控制自己情感和行動的能力不強.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學生吃飯、睡覺前都習慣性帶著手機,一天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也特別多.60%左右的學生都會在手機沒電時感到心神不寧;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曾經試圖減少他們對手機的使用,但一拿起手機就是一整天,而且還會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只有極少數自律性強的學生才會控制自己,會在課余時間進行一些體育運動,去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關于自控力變差或者不足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環境和個人習慣影響最大.其次,個人性格也會有所影響.由于大學生自身所在環境的影響,許多大學生自控力不強.一個好的環境是一個學生成長的必要條件,自己想要好好學習的時候,身邊的人卻都在玩手機,這也影響他們跟風沉迷其中.大學生兩次使用手機之間的時間間隔是0~2 小時的占比為41.1%,而間隔6 小時以上的占比為6.5%,從數據看兩者之間的差距是相當大的(圖2).由此可見,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過程中很難自我控制,是缺乏自控力的一種表現.

圖2 M 校和N 校學生兩次使用手機的時間間隔折線圖
針對“您兩次使用手機之間的間隔”作為變量,學校作為標識變量,進行兩獨立樣本t 檢驗,推斷兩個總體的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零假設H0是“兩總體平均值無顯著差異”,即H0:μ1-μ2=0.SPSS22.0分析結果如表5、表6 所示.由表5 知,M 校專科生的平均數大于N 校專科生的平均數.

表5 M 校和N 校專科生的基本描述統計

表6 M 校和N 校專科生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
根據表6 分兩步進行檢驗.首先,兩總體方差差異是否顯著的F 檢驗.該檢驗F 統計量的觀測值為9.284,p 值為0.002,顯著水平α 為0.05,由于概率值p 小于α,則認為兩總體方差存在顯著差異.其次,兩總體均值的檢驗,t 統計量的觀測值為0.138,對應的雙尾概率p 為0.890,顯著水平α 為0.05,由于概率值p 大于α,應該接受零假設,即M 校和N校專科生總體平均值無顯著差異.
2.2.3 學校管理及設施對學生課余時間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M 校和N 校的教師會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占比達40.2%,學校和教師應該加強引導學生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課余時間,及時調整不符合既定目的和規定的動機、行為和情緒等.
學校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社團的優勢是它更接近學生,更懂得學生的需求.60%左右的大學生會加入社團,社團會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給自己帶來最大滿足為:“自主,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鍛煉自己”“可以對社會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這三類的占比分別為20.9%、34.2%、16.2%,由此發現大學生可以從學校社團里找到自己的需求并加以學習,與同伴們交流思想,切磋技藝,增進友誼.
調查數據表明,雖然有46.5%左右的學生對學校圖書館的服務滿意,但是更希望學校以及圖書館工作人員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本次調查大學生是否到圖書館借書學習這個問題中,51%左右的學生是每學期5 次以下,而有10 次以上的學生,達到4%左右.可見圖書館雖然是大學生自學的主要場所之一,但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沒有重要的地位.
(1)學生課余時間由于專業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需要學生自身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應該有計劃的、科學合理的調整課余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鐘,學習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同時,為就業和提升自身的學歷做好準備,關注就業信息、專升本的信息,要有一定的危機感.
(2)增強自我管理意識[10],主動學習自我控制的相關知識,給自己更多的心理暗示,嚴格要求自己,適當地拓展課余活動和社團活動,使自己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正確有效地利用智能手機,充分發揮智能手機APP 的便利性,達到學習專業知識的目的,不斷堅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大學生教育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應該經常引導學生強化時間觀念,幫助學生樹立自我控制的意識[11].針對高職高專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特點,因人而異,提出好的建議,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科學和有效的使用課余時間.學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能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開展各種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社團為基礎展開各項活動,豐富課余生活[12].針對學生自控力差的問題,學校可以開設與自控力相關的選修課,讓學生有選擇性的學習,使得大部分學生提高認識.圖書館、體育館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投資,盡最大限度長時間對學生開放,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高職高專院校由于生源質量的不同,存在著區位優勢、教育資源等方面的差異.增強高職高專學生對課余時間的認識,合理使用5G 智能手機,提高自控力,控制其課余生活的負面影響,改善課余生活的質量,有助于高職高專學生的自我成長和發展.學校定期對學生課余時間利用的研究不僅能提升學生素質,而且在學風建設方面有顯著的效果,對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為學校和學生自身實施課余時間管理提供理論借鑒和實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