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唯一
摘 要:本文主要從信息化環境下提升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途徑分析進行闡述說明。當前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與生活都帶來了較大的改變。大學生成為當前網絡資源使用的主力軍,網絡為他們帶來了積極作用,同時又給他們帶來了挑戰,在思想、價值觀以及心理方面都帶來了相關影響。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引領十分關鍵,尤其是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輔導員需要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全面提升職業素養的發展,合理運用當下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能力與提升教育成效。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 高校 輔導員 教育能力 措施研究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里將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學生成長與成才人生導師和健康發展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需要全面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高校輔導員是否可以對學生行為習慣、思想動態進行有效、全面的引導,成為當前研究的根本課題,由此也會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相關成效。在當前信息化環境發展下,高校輔導員的教育水平與綜合素質需要保證與時俱進,跟上新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工作的開展中,應全面探索提升輔導員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徑,積極創新教育手段,整合信息化環境。
一、信息化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發展的內涵
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需要強化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因此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內涵需要進行全面的拓展與深化,促進教育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這不僅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教育未來隊伍構建的根本方向。信息化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內涵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一)新知識的吸收轉換能力
在信息化環境發展的背景下,信息體系較大,并且發展十分迅速,由此影響了當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心理狀態與社交選擇等。高校輔導員因為不同專業壁壘、自身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的知識儲備體系會逐漸陳舊,難以滿足當前學生的需要。因此,高校輔導員應培養新鮮知識的吸收轉換能力,全面運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的學習資源,合理掌握碎片化時間,將其發展成為符合當下大學生思想認識和興趣的輸出,保證教學效果,起到更好的教育引導作用。[1]
(二)教育手段的多元化發展
信息化環境的發展,使得教育的手段更加豐富,促進當前高校教育手段由傳統單一、片面轉變成為多元與豐富的形式。運用契合信息化環境的教育手段并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傳統手段。促進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手段的整合,可以實現教育手段的創新,進一步激發高校輔導員的活力,從而達到“1+1>2”的效果。例如,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育。
(三)危機矛盾的預判化解能力
信息化的發展環境給高校學生與輔導員工作都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但同時其中也夾雜著風險危機。信息摻假、網絡暴力等現象都在影響著學生人身安全。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具備較高的覺悟,及時發現學生群體當中的輿論信息,通過網絡信息動態反映出學生的異常情況,從而結合心理干預、談心溝通等教育方式化解潛在的矛盾。
二、信息化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提升的價值
(一)全面激發教育事業潛在生機
高校輔導員促進教育能力提升,全面迎合當下信息化發展的環境,是當前信息化環境改革發展下教育事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以全面激發當前教育事業的潛在生機與活力。信息化環境下,面對當前高校傳統的教育理念的桎梏,高校輔導員需要全面創新,改善教育發展的運行機制,保證高校的教育可以迸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2]信息化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提升,可以保證輔導員與外界信息交互的能力,深化理解,明確不同國家的教育發展理念,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為教育事業的對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隊伍創建的根本需求
在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黨中央在《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當中明確提出,需要強化與振興教師的教育,促進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高校輔導員了解信息化環境與傳統教育的差異性,針對當前的發展提升教育能力,這也是新時代發展下,創建專業素質能力過硬的輔導員隊伍的根本。信息化教育能力的提升,可以保證高校輔導員全面了解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生的特點,促進育人方案的全面落實,彰顯出實際效果。因此需要促進高校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改變以往粗獷的教育形式,形成精細化的管理。
(三)逐漸豐富高校教育樹人形式
高校輔導員信息化環境下教育能力的培養,可以全面豐富高校學生教育的形式,從而促進教育事業全新、全面的發展。信息化環境賦予了教育信息化的多樣化,使得高校輔導員可以選擇多種形式進行教育。[3]首先,可以促進高校輔導員自信心的提升,并且在技術上給予教學更多的支持,促進教學方式的創新,保證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占領更高的起點。其次,高校輔導員在工作開展期間運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轉變與學生的溝通方式,不僅能在心理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還可以使教學具有更高效的形式。最后,信息化教育手段在整體上促進教育的資源更加豐富、過程更加多樣,從而為科學合理的教育提供素材,促進教學的創新,彰顯教學的實踐性。
(四)實現“以德為先”的人才培養形式
高校輔導員自身的素質與教育能力,都影響著高校學生思想意識與學習狀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的選擇主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由此也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尤其是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部分不當的信息會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高校信息獲取渠道多種多樣,由此導致思想意識形態不確定,對高校輔導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帶來較多挑戰。[4]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具備較高的“垃圾信息”識別能力,對有害的信息進行過濾,消除隱患,從而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信息化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提升教育能力措施研究
(一)健全完善高校輔導員能力提升機制
高校輔導員是當前教育工作發展的主體之一,其教育水平也會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在信息化環境下,存在較多的教育隱患與問題,由此限制了教育工作的順利發展。因此,促進高校輔導員綜合能力的提升十分關鍵。首先,要保證高校輔導員具備較強的思想政治與文化認知,進而合理開展教育工作。學校可以定期對輔導員進行思政教育培訓,促進其職業思想政治價值水平提升。完善健全考核評價體系,保證輔導員在教育工作開展期間可以彰顯出榜樣的作用。其次,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期間,要避免不良風氣,防止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全面運用新時代信息化手段,創建出反映生活作風、教育形式等綜合考核平臺,構建多方面的教育提升渠道,全面認識高校輔導員在信息化環境下存在的問題。最后,需要提升輔導員對新知識的轉化能力,掌握信息教育水平,保證可以與當前的高校學生創建“共同語言”[5]。并且還應當為輔導員開展心理教育、教育學與生涯規劃訓練,促進輔導員的溝通能力與觀察能力得到提升。需要對輔導員進行系統性的專業訓練,保證輔導員的思維可以與信息化環境處于同一高度。
(二)全面培養提升輔導員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需要在長期的標準化訓練中才能掌握好的技能,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別具匠心的創造力以及創新力。因此當前的輔導員應當具備基本的素質,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完善才可以保證教學的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因此當前的輔導員應當以“工匠精神”作為教學的引領,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復的專研,精益求精,從而保證教學的過程更加完美,使學生可以更好地享受教師的教學過程。舉例來說,在實際學生工作開展階段可以對“工匠精神”進行問卷調查,準確掌握輔導員自身對“工匠精神”的認識情況和工作情況,從而保證學生工作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提升工作實際效果,并能滿足精神文化需要愉悅心情,從而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全面培養提升輔導員的工匠精神,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督促輔導員把工作做實做精,真實了解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培養好每一個學生,應當在日常的工作當中促進專業技能素養的強化發展,促進政治素養的提升,從職業初級、中級、高級層層遞進,針對不同的工作年限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從而形成長期有效的培養機制,促進輔導員自身發展,使之成為具有職業靈魂的教育者,真正培養好又紅又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多措并舉提升輔導員思政教育能力
教育中需要緊抓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線”,這也是提升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徑。高校輔導員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僅要滿足信息化的教育手段,并且還必須要做好網絡內容的篩選。由此就需要高校輔導員在教育期間,將關鍵的教育內容圓滿落實好。[6]總體來說,在教育期間需要積極主動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校學生政治素養與道德品質的提升,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塑造有積極作用。
首先,需要構建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以制度作為引導,從而保證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時能有的放矢,沒有遺漏。高校學生即將進入社會,需要提高學生道德水平與認知能力,這在學生的人生發展中是十分關鍵的一個部分。因此在這期間,需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保證高校輔導員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可以講好中國故事,培養好中國學生,用科學多樣的教學方式,做好引導,最大化發揮教育優勢。需要告訴輔導員在信息化環境下運用好教育手段,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其次,需要拓展思政教育的知識儲備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涵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還涵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內容等。[7]再次,高校輔導員需要強化自身的知識儲備,積極學習黨建知識,時刻關心國家政治,避免與時代的發展脫節。最后,順應時代大勢,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高校輔導員可以協助優化網絡環境,及時發現不當輿論,使不當言論與觀點暴露在陽光下,全面提升學生對于良莠不齊的網絡言論的判斷力和抵制能力。
(四)多措并舉實現“三全育人”工作體系
當前高校在開展工作時應當落實多種措施,實現全方位的育人,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活動,形成良好的學風,開展公益及志愿活動等,深入推進精神扶貧,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對于資助的學生也應當保證后續工作的開展,了解學生的經濟情況以及心理狀況,注重學生思想發展,使學生懂得感恩,促進學生全方位健康發展。學校還可以對資助學生開展誠信教育,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養成自立自強、知恩圖報、服務他人的責任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8]高校可以創建勤工儉學崗位,使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得到援助,減少自卑的心理情緒,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困難的實際狀況。引導學生自強不息,刻苦學習,促進學生社會實踐發展能力得到提升。總而言之,“三全育人”視域下的高校輔導員應當運用多樣化的措施,實現全方位的立德
樹人。
(五)創建“以生為本,以師為輔”的教育形式
創建“以生為本,以師為輔”的教育形式,為輔導員創建了學習提高的互融平臺,由此促進高校輔導員教師教育能力提升。[9]在信息化環境下,創新的內容與方式較多,具備高信息技術掌握能力容易使人脫穎而出。全面探索與引導高校適應信息化環境,促使學習與生活方式更為豐富,從而為學生搭建更好的平臺,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與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強化對輔導員教育能力的鍛煉。首先,高校輔導員在開展教育期間,需要積極利用優勢,創建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教育平臺。例如,運用短視頻、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手段促進校園文化的宣傳,彰顯校園風采。高校輔導員可以在各部分之間協調聯系、打造宣傳作品、聯系經濟支撐,給予更多的支持。[10]其次,高校輔導員需要注重情境的創建,淡化教育的痕跡,消除學生對高校的刻板印象,潤物于無聲,育人于無形。同時,高校輔導員還需要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前提,為學生創建自我學習與服務的平臺。在引導期間,輔導員需要發揮教育的作用,給予學生更多的建議,提升工作效果。例如,可以創建學生老師聯系的暢通平臺,短視頻案例、微信公眾號文章、QQ及微博賬號等,在學生提出方案、征求意見時給出合理的建議,針對典型問題給出回答,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便捷條件。
(六)培養樹立高校輔導員終身學習理念
教育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時代的發展。只要社會在不斷的變化,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用人的需求也會不斷地發生改變,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改變自身的觀念,進行全面不停歇的學習。學校應當促進終身學習培養模式的落實,并結合全新培養方式構建培訓基地,有計劃地培養輔導員。培訓方式上包括校內培訓、校外培訓以及到不同高校換崗培訓。校內培訓的關鍵就是結合專業情況發展全員培訓,從而實現“傳幫帶” ,讓校園內部的榜樣力量,引導新入職輔導員更快地適應;校外培訓可以幫助輔導員看到不同學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亮點,協同發展,更好地為教育事業發展而服務;不同高校的換崗培訓可以沉浸式體驗不同高校的工作理念,取長補短。[11]不僅如此,還應當制訂五年為一周期的培訓計劃,要求輔導員每五年或者每半年必須參加相關培訓。除此之外,學校還應當制定出適合輔導員培訓的管理制度以及培訓檔案,從而保證培訓制度可以得到有效的實施,將教師培訓及考核情況作為教師考核和崗位聘任的重要依據。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立德樹人是發展的根本需求。高校輔導員需要注重培養新知識的學習能力、教育手段等。從根本上來說,需要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教育能力,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發展理念,全面激發學生潛能。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積極創新、改革、總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蔣明釗,李佳越. 信息化環境下提升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有效路徑[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84-86.
[2] 樊春俊,曲文濤,翟琪麟,等. 新媒體視域下基于SECI模型提升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的路徑探析[J].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4):83-87.
[3] 王珊. 網絡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路徑研究[J]. 農家參謀,2020(14):203.
[4] 王端蘚. 基于“信息化與工作網”的多結構互饋機制對高校輔導員專業素質培養的支撐體系建設與實踐創新[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26):163-165,167.
[5] 賈新華. 自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習型輔導員隊伍建設路徑探究[J].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31-35.
[6] 郭夢蝶. 信息化背景下我國輔導員專業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 數字教育,2017(5):41-45.
[7] 華夏. 信息化環境下提升高校輔導員的素質[J]. 知識窗(教師版),2017(2):81.
[8] 王玉忠. 探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環境因素[J]. 科教文匯,2016(12):17-18,44.
[9] 孔祥慧. 試論高校輔導員素質提升面臨的挑戰與基本對策[J]. 思想教育研究,2016(10):108-111.
[10] 劉宏達,許亨洪. 信息化環境下高校輔導員的素質提升與工作創新[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6):60-65.
[11] 李海云. 高校輔導員信息化“微能力”結構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16(6):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