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魚 黃燕青

摘 要:學習動機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它既影響英語學習的過程,也影響英語學習的結果。本文采用問卷和回溯性寫作的方式,調查了90名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現象,結果發現:考試分數,英語學習內容和材料,內部學習動機缺失,教師能力和教學風格以及教學設施不足,均對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減退產生影響。
關鍵詞:藏族大學生 英語學習 動機減退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它既影響學習過程,也影響學習結果。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適當的學習動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對學習的投入,形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進而促進學習者學習效果的提升。反之,相對較弱的學習動機則會降低學習者對學習的興趣,削弱學習效果。然而,學習動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內外部條件的向好而變強,也會隨著消極因素的增加而削弱。大量的研究對學習動機的分類、保持與激發進行了探討,對學習動機與學習者其它個體因素的關系以及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關系進行了調查。而對學習者動機減退,特別是中國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動機減退現象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將從這一視角入手,采用問卷調查和回溯性寫作的方式,探討導致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原因。
一、動機減退及相關研究
(一)動機減退的定義
在學術界,“動機缺失”(amotivation)和“動機減退”(demotivation)常被用于描述學習者動機下降或缺失現象,但二者含義略有不同。前者與學習者對學習結果不現實的期盼相關,是指學習者由于外部因素對自身能力的否定而導致失去動機[1],可理解為動機缺失。后者是指外部因素引起的學習者行為意向或當前行為的動機基礎的削弱[2],可理解為動機減退。德爾涅伊(Zoltan Dornyei)的觀點強調外部因素對學習者動機的影響,指出動機減退的學習者“曾經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但由于某種原因失去了這種興趣和投入”[3]。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現外部因素不能完全解釋學習者動機減退這一現象,學習者內部因素也會對此產生影響。劉宏剛認為內部因素應該被納入學習動機減退的考慮范圍,動機減退是指“由于外部因素的負面影響而導致的動機下降或者由外部因素引起內部因素的負面變化而導致的動機下降”[4]。動機減退研究起源于教育傳播學,目前歐美和日韓研究者對此關注較多,國內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還存在差距。
(二)國外相關研究
高漢(Gorham)和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在教育學領域率先發起了動機減退研究。他們采用問卷的方式,調查了308名學習傳播導論課的本科學生,結果發現學習者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和教師因素是導致學習者動機減退的主要原因,教師因素排在第一位。三年后,他們采用同一問卷,調查了來自美國兩所高校的319名大學生,結果發現教師的不當課堂行為是導致學習者動機減退的重要原因。隨后,外語教師開始關注學習動機減退現象,他們發現外語學習動機減退的學生不自信,學習不努力,上學狀態不佳且不愿與人合作。教師與學生對動機減退的原因持不同意見,教師認為學生動機減退與教師無關,而學生則認為學習動機的減退與教師、教材、教法、班級容量等密切相關。他們還發現師生關系,教師對待教學的態度,師生之間的風格不匹配以及課堂活動的特點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5]
克里斯南(Krishnan)和帕坦(Pathan)采用混合研究設計,調查了巴基斯坦學生外語學習中的動機減退現象,定量調查結果顯示,基于語法的教學方法、教師的不當行為、課程內容和教材、較低的考試成績、課堂環境以及缺乏自信和興趣被認為是導致學習者動機減退的最主要的原因。定性數據表明,對英語的消極態度是導致學習動機減退的重要因素。[6]金姆(Kim)研究了影響韓國大學生動機減退的因素以及學習者對動機減退的反應。[7]缺乏明確的目標、缺乏成功的經驗和意志不堅定被確定為主要的動機減退因素。克斯帕婭等人對老撾的158名大學EFL學習者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困難、學習者對英語的消極態度、課程相關問題、學習支持和資源不足以及英語焦慮是導致英語學習者動機減退的主要因素。[8]
(三)國內的相關研究
周慈波和王文斌基于文獻資料和問卷調查,對766名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現象進行了調查。[9]他們發現,動機減退原因既包含外部因素,如教師能力和教學風格、課程和學習材料、不完善的教學設施等,也包括學習者內部因素,如缺乏興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其中教師的能力和教學風格以及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是導致學習動機減退的最主要因素。李池利采用問卷的方式,調查了5所新建本科的713名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現象,結果發現內因和外因共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10]其中內因包括缺乏學習興趣,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英語能力不足,失敗的學習經歷和缺乏自信。外因包括教師的個性和風格,教學過程和內容,負面的評價,教學風格,教學設施,教材,課堂環境,有負面影響的同伴以及其他課程的影響。余樟亞和韋曉保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探究了367名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現象。結果發現交際機會與意愿,與專業學習的沖突,自我效能是導致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重要因素。并提出通過明確課程定位,加強學習者需求分析,優化教學方式等手段幫助學生構建語言自我,提升學習動機和加強對學習過程的監控。[11]李秋東則發現興趣和自信心缺失、教師的教學能力、消極的學習態度、教學內容是導致非英語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主要因素。[12]
相關的研究表明,英語學習動機減退是普遍現象。從研究內容上看,教師因素,學習環境因素以及學習者個體因素是導致學習者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主要原因。從研究方法上看,訪談,回溯性寫作以及問卷調查是開展學習者動機減退研究的主要手段。從研究對象上看,研究對象以大學生為主,但缺乏對少數民族群體的關注。現有研究雖然對導致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均有探究,但尚無針對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擬采用問卷調查和回溯性寫作的方式,探討導致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內部和外部原因。
二、研究設計
(一)調查對象
參與本次調查的對象為90名在西南某省二本院校學習的藏族大學生,他們分別來自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化學等專業。高考英語成績最高91分,最低40分,平均分57分。
(二)研究工具
我們主要使用問卷調查和回溯性寫作的方式開展研究。問卷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調查研究對象的性別,專業,高考英語成績,以及是否有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經歷。第二部分是改編自酒井和菊池的英語學習動機影響因素問卷,由21個選項構成。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5個等級中進行選擇,其中1=“完全不符合”,2=“大多數情況下不符合”,3=“不確定”,4=“大多數情況下符合”,5=“完全符合”。學習者得分越高,表明受此因素的影響就越大。第三部分要求受試寫出最影響英語學習的三個負面因素。問卷調查結束后,我們選擇了2位受試參與回溯性寫作任務,請她們用敘事的方式回憶自己從小學到大學的英語學習經歷,并詳細描述那些能激發/削弱英語學習動機的人或事件。
(三)數據分析
調查問卷采用在線填寫的方式進行,研究者首先在問卷星平臺生成網絡問卷鏈接,隨后通過QQ/微信將相關鏈接發送到受試者客戶端。調查開始前,研究者用非常醒目的字體表明“此次調查不署名,亦不會對受試產生不利影響,請據實填寫”。調查結束后,定量數據被錄入Excel(電子表格軟件)進行歸類與整理,以便后續的分析與整理。回溯性寫作數據做文本分析。
三、結果與討論
統計結果表明(見表1),在導致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因素中,按影響大小由高到低排列分別是考試分數,學習內容和材料,內部學習動機不足,教師能力和教學風格,以及教學設施不足。
(一)考試分數
調查結果顯示,在影響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中,考試成績排在第一位。學習者考試成績低,或者考試成績不如自己的朋友,會導致自信心受損,學習動機減弱。這一調查結果得到了問卷調查填空題結論的支持,學習者英語“基礎差”,導致“考試失利”“考試成績不理想”。長期缺乏成功的體驗,導致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對英語學習越來越不上心,逃避,甚至放棄。在回溯性寫作中,A同學寫道“一次次的英語考試分數不理想,導致我厭倦學英語,慢慢想著逃避”。
(二)學習內容和材料
調查結果顯示,使用語法正確的英語,大量的閱讀任務,教學材料中的句子難以理解,英語文章太長等與學習內容和材料相關的因素是導致學習者動機減退的第二大原因。在問卷的填空題部分,同學們寫道,大學需要學習的課程多,學習時間短,“學習任務重”,英語教材中“有些篇章過難”,“理解不了”,慢慢地也就“不再糾結課文是否讀懂,只要考試能過就行”。B同學寫道“與初中、高中時期的英語文章相比,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文章,在文章長度,生詞數量,以及句式的復雜程度上都有顯著的提升。要讀懂這些課文,非常困難,多次嘗試仍然無果后,慢慢地我就放棄英語學習了”。
(三)內部學習動機缺失
英語是必修課程,英語學習目的不明確,英語學習興趣缺乏,以及不想成為說英語的人對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減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我國的學校教育體系中,英語一直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大、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的必修科目,對學生的升學與就業產生重大影響。但由于種種原因,各級英語教學歷來受到社會的詬病,認為英語教學費時低效,有的人甚至宣稱,如果不考英語自己的人生或將不同。由于英語課程的必修屬性,導致部分學習者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在英語學習上感到很“盲目”,自身也非常“懶惰”,經常在“英語課上渾水摸魚”。
(四)教師能力和教學風格
除教師上課的節奏不合適,教師單向解釋過多外,教師講解的可理解程度,教師的英語發音以及教師對待學生錯誤的態度也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產生影響。有研究表明,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在B同學的回溯性寫作中,她描述了兩次與教師相關的學習經歷。一次是小學畢業后,她參加了國際夏令營,“認識了很多國外的英語教師,她們的課堂有趣而生動,時常打動我,我就開始慢慢喜歡上了英語”。另一次是,上初中時由于同學十分調皮,經常惹老師生氣,老師便“經常不上課,讓我們自習,初中的英語便沒有怎么好好學過”。可見在藏族學生的英語學習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五)教學設施不足
調查顯示,教師對現代教育設備的使用也會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但與前三個因素相比,這種影響相對較弱。這一方面可能與在中國這個具有兩千年教育傳統的國家,知識與技能遠比教學設備本身重要,除教師、教學和成績之外,其他因素對學生的影響相對有限。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設施都相對比較完善,多媒體設備,音視頻資源,以及互聯網已是各個大學課堂的必備,便攜式移動學習終端也開始進入各個學校課堂,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也顯著提升,這些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已不如此前那么強烈。
四、結語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一個連續體,它就像一條線段,線段的左端是0,右端是1。學習環境不同,學習任務不同,學生在連續體上的位置也不同。英語考試分數,學習內容和材料的難易程度,英語教師的能力和教學風格,學生的內部動機以及學校的教學設施等內外因素相互交織,導致學生學習動機時而減退,時而增強。英語教師應該理解英語學習動機的動態屬性,充分利用考試結果,學習內容以及自身資源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上的作用,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內部動機,促進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4] 劉宏剛. 外語教學中的負動機研究:回顧與反思[J]. 語言學研究,2009(8):182-191.
[2] [英]德爾涅伊. 動機研究與教學[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143.
[5] 劉宏剛. 中國農村初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影響因素[M]. 廣州:世界圖書廣東出版公司,2014.
[6] Krishnan, K., Pathan, Z. H. Investigating Demotivation in Learning English: An Extension to Sakai and Kikuchi’s (2009)Framework[J]. Advanc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ry Studies, 2013(2): 124-131.
[7] Kim, S. Demotivation and L2 Motivational Self of Korean College Students[J]. English Teaching, 2015(1): 29-55.
[8] Xaypanya, V., Mohamed Ismail, Shaik, et al. Demotivation Experienced by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EFL) Learners in the Lao PDR[J].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 2017(26): 361-368.
[9] 周慈波,王文斌. 大學英語學習者負動機影響因子調查研究[J]. 中國外語,2012(1):48-55.
[10] 李池利. 大學生英語學習負動機影響因素因子分析[J]. 大學英語(學術版),2014(1):86-94.
[11] 余樟亞,韋曉保. 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外語學習負動機因素研究[J]. 外語界,2019(5):89-96.
[12] 李秋東. 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學習動機不足的因子分析——以某“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為例[J]. 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9(6):74-78.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研究” (17SB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