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波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配合治療頸性眩暈癥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該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頸性眩暈癥患者100例進行研究,平均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0例,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50例,給予針灸配合治療。比較觀察兩組頸性眩暈癥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結果:觀察組(96.00%)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60.00%),觀察組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2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配合治療應用于頸性眩暈癥患者,可以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值得推行運用。
關鍵詞:針灸配合治療;頸性眩暈癥;臨床療效
頸性眩暈癥歸屬于頸椎病常見并發癥的類型,是由于頸椎退行性變化對頸部脊椎構成壓迫引起,該病早期沒有較為明顯的癥狀,當患者因肩部眩暈、麻木、乏力、頭痛等各種不適癥狀去醫院就診時,病情大都已嚴重了,藥物治療、中醫治療等保守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醫治手段[1]。針灸配合治療頸性眩暈癥,具有重大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針對目前臨床的現狀,比較和分析針對頸性眩暈癥患者應用針灸配合治療的臨床效果,詳細見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頸性眩暈癥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共50例患者,年齡30~57歲,平均(40.24±3.11)歲;對照組共50例患者,年齡29~62歲,平均 (42.12±3.21)歲。其中,納入標準:(1)患者及其家屬都對本次試驗的具體情況并且患者自愿參與配合。(2)都具有完備的治療記錄。(3)頸性眩暈癥患者。排除標準:(1)具有嚴重的精神病史或者其他心血管等重大疾病。(2)對本實驗存在抵觸心態者。(3)具有較為嚴重的溝通障礙者。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之下服用西比靈膠囊,每天兩次,每次5.0mg,10天為一個療程,患者接受治療三個療程。
觀察組給予針灸配合治療,醫師按照要求對一次性毫針進行常規消毒,一般是采用75%的酒精進行消毒;消毒完成之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具體說明如下:醫師取患者的風池穴,針尖稍微向下,往患者的鼻尖和下頜方向直刺0.5-0.8寸。然后取患者的華佗脊穴,斜刺或者直刺,采用行補平瀉法。患者在針刺之后會感受到少許的灼痛感,對此醫師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為患者環節疼痛,在患者的百會穴2cm的地方采用燃燒的艾條進行艾灸。
1.3觀察指標
從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方面來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療效。分別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視覺模擬量表。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 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總有療效
對照組(50例),顯效20例,占比40.00%;有效10例,占比20.00%;無效20例,占比40.00%,治療總有療效60%。
觀察組(50例),顯效25例,占比50.00%;有效23例,占比46.00%;無效2例,占比4.00%,治療總有療效96%。
(X2=6.114,p=0.004;X2=5.564,p=0.002;X2=5.341,p=0.002;X2=3.594,p=0.005)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頸性眩暈癥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的VAS治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患者(n=50)的VAS評分,治療前(6.18±1.03)分,治療后(2.71±0.65)分;對照組患者(n=50)的VAS評分,治療前(6.11±1.01)分,治療后(3.31±0.75)分。經組間對比顯示觀察組的治療后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比較價值。
3.討論
頸性眩暈癥是頸椎病中常見并發癥的一種,眩暈、惡心、嘔吐是該病常見的表現,年齡過大、日常的生活習慣不規律或者是學習生活壓力過大都是頸性眩暈癥的患病原因[2]。在中醫領域中,采用推拿針灸的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案,而且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對患者采用針灸配合治療的方法,能夠針對患者的病癥對癥下針,能夠有效緩解頸性眩暈癥患者的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病癥[3-4]。本研究已經證實,和傳統的藥物治療的方法相比,針灸配合治療方法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采用此方法的患者VAS評分比較低,治療總有效率較高,并且其臨床療效更好。對觀察組患者采用針灸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頸部微循環,不僅能夠改善組織缺血,而且還能夠對患者的組織缺氧狀態具有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頸性眩暈癥患者除了接受針刺治療之外,還要努力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很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活動中要注意對自己頸椎的保護,以免病情加重[5-6]。
綜上所述,對于頸性眩暈癥患者來說,對其采取針灸配合治療頸性眩暈癥方法進行治療,這樣的治療方法的臨床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劉曉虎,趙慧卿. 針灸配合推拿治療方法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效果探討[J]. 糖尿病天地,2021,18(3):32.
[2] 王慶濱,蒙昌榮,陳志懷,等. 半夏白術天麻湯配合針灸治療痰濁中阻型頸性眩暈臨床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2021,16(18):167-169.
[3] 劉朦朦,吳心怡. 研究半夏白術天麻湯加針灸治療對頸性眩暈的臨床效果[J]. 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8):69-70.
[4] 陳寶欽. 中藥配合針灸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療效[J]. 內蒙古中醫藥,2019,38(4):69-70.
[5] 吳金苗,周子靜. 針灸配合整脊治療頸性眩暈患者眩暈癥狀的改善作用[J]. 系統醫學,2017,2(7):117-119.
[6] 斯慶花. 針灸配合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 東方藥膳,2021,000(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