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權
摘要:骨質疏松癥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機體老化及自然衰退的表現,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升高。由于該病病因復雜,涉及因素較多,在臨床治療時難度較大。為了防治骨質疏松癥,降低疾病對患者生活造成的影響,本報告分別從運動療法、物理療法、推拿治療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方面展開綜述,以為臨床治療骨質疏松癥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下降、骨脆性增加、骨組織結構破壞、易骨折為主要臨床特點的骨質疾病,屬骨科常見疾病[1]。200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將其定義為以骨強度下降和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量降低是導致患者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使得骨質疏松癥發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該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絕經后女性及老年男性患者,發病后若不及時干預,將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骨質疏松癥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其中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包括老年骨質疏松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特發性骨質疏松癥等類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通常發生于女性絕經后的5-10年,老年骨質疏松癥則發生于70歲以上;特發性骨質疏松癥主要發生于青少年群體;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則是在藥物或其他病因下導致的骨質疏松。相關研究顯示[2-3],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與患者性別、職業、吸煙、基因、飲食、年齡等因素密切相關,因其發病原因復雜,治療難度較大。因此,給予骨質疏松癥患者積極的康復治療尤為重要,有助于改善骨質疏松癥對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的影響。故本文分析骨質疏松癥患者康復治療的相關研究進展,做如下綜述。
1 運動療法
目前,運動療法現已成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主要方法,通過如下機制防治骨質疏松癥:(1)運動能夠平衡并協調患者體內激素水平,調節骨代謝、促進骨密度的增加及骨強度的改善。在防治骨質疏松癥中主要采用耐力訓練及傳統平衡性訓練,對于青年患者,采用中高強度的沖擊性鍛煉;對于老年患者,則需在臨界強度負荷下選擇最適宜自己的運動方式,不僅僅需要對骨骼沖擊力大的運動,同時還需提高運動頻次,延長運動時間,促進骨量的增長[4]。(2)根據Wolff定律及相關力學因素影響,運動產生的機械負荷可直接或間接刺激肌肉收縮,增加鈣離子的沉積量,同時還可增加骨密度及骨強度,對改善骨組織生物力學具有重要作用[5]。
1.1 有氧運動治療骨質疏松癥
有氧運動能夠有效促進機體骨代謝,改善局部血液流變學、增加骨密度,避免骨量的流失,還可刺激骨細胞的再生。爬山、慢跑、健身操、騎自行車、游泳等均為有氧運動,患者可依據自身條件選擇合理的有氧運動,以強化骨質量[6]。楊云鳳[7]等研究人員采用有氧運動聯合藥物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結果顯示,在有氧運動及藥物治療聯合作用下患者血清骨轉化各指標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骨密度有效提高,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劉明[8]等研究人員對女性骨質疏松患者行有氧運動,結果顯示,采取有氧運動療法聯合鈣劑補充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顯高于單純鈣劑補充患者,且雌二醇水平明顯升高,表明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有助于提高女性患者機體的雌激素水平,從而改善骨密度,對預防骨質疏松癥意義重大。
1.2 傳統功法治療——五禽戲治療骨質疏松癥
五禽戲為中國傳統健身功法,通過模仿鳥、鹿、熊、虎、猿五種動物的動作形態、生活習性而創造的健身功法,整套功法形神兼備、內外合一,具有“強筋健骨、疏經通絡”之效[9]。五禽戲與中醫中的臟腑學說存在密切聯系,將中醫理論作為基礎,五禽對應五臟,體現出人體為有機的整體,使得五臟相輔相成[10]。毛國慶[11]等研究人員在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采用五禽戲聯合鈣劑,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組(行五禽戲聯合鈣劑)治療后股骨頸骨密度高于對照組,血清鈣、磷水平高于對照組,腰背痛評分及骨鈣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充分說明在改善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等生化指標中五禽戲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還可有效改善局部疼痛感,提升骨密度水平,改善肢體活動狀態,在骨質疏松癥患者治療中獲得較好效果。
2 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在骨質疏松癥患者治療中可有效避免或預防肌肉收縮,增強肌力,同時還可避免組織粘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于促進骨折端的愈合,利于鈣磷沉積及神經功能修復,以改善肢體活動功能。又因物理療法多采用體外沖擊波、全身振動、脈沖電磁場、紫外線等方式治療,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在臨床應用中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12]。
2.1 脈沖電磁場治療骨質疏松癥
脈沖電磁場治療是近年來新興的骨質疏松癥常用的物理方法,現已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與藥物治療相比,脈沖電磁場在骨質疏松癥患者治療中具有維持時間長、起效快、安全性高、副作用下等優勢,能夠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病情,促進病情轉歸。在骨質疏松癥治療中脈沖電磁場具有診治作用,有助于促進骨重建及代謝,并可改善骨生物力學特性,以達抑制骨量流失及逆轉疾病的目的[13]。杜迅[14]等研究人員在阿侖膦酸鈉治療基礎上加用低頻脈沖電磁場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L1-4的BMD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BMD顯著增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PIN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患者耐受性好,充分說明脈沖電磁場聯合阿侖膦酸鈉在骨質疏松癥患者治療中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且在短時間內改善骨代謝,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2.2 全身振動治療骨質疏松癥
全身振動是振動療法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治療時患者保持直立位于機械平面上,其作用原理是由平臺相連的馬達產生強直性正弦波,由此產生的振動刺激可傳遍全身,使得機體發生整體振動,起到與全身運動相類似的作用。目前,全身振動已被認為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替代鍛煉模式,可有效增加骨量及骨骼肌肌力,阻止或避免骨質疏松癥的發生[15]。此外,全身振動還可直接作用于骨骼、肌肉、神經、關節等,對改善局部循環及平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另骨骼生物力學效應其本質在于骨骼系統對機械信號的應變能力,給予患者適當的機械負荷,可引發骨應變,并可誘導骨量增加,改善骨結構,降低骨質疏松發生率。
3 推拿治療骨質疏松癥
現階段,推拿在骨質疏松癥患者治療中飽受爭議,由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較低,大部分學者不推薦采用推拿療法,但在推拿治療中只要手法運用得當,避免采用扳、抖、叩擊、重按等手法,其余推拿手法均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感,并可松解軟組織痙攣[16]。毛凌宇[17]等研究人員采用推拿結合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組臨床療效高于單純中藥治療,疼痛評分明顯降低,充分說明在推拿結合中藥治療下,骨質疏松癥患者各臨床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疼痛感明顯減輕,其治療效果由于單純中藥治療,在臨床應用中得到較好的發展。
4 中西醫康復治療骨質疏松癥
中西醫整體醫療模式現已成為治療、預防、監測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方法。現階段,中西醫康復在骨質疏松癥治療中方法較多,每種方法均存在各自優勢,在各方法下行優勢互補,以達共同作用[18-19]。在骨質疏松癥患者中,中西醫結合治療應用較為頻繁。黃丹丹[20]等研究人員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阿法骨化醇聯合中醫治療)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單純阿法骨化醇),血鈣、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對照組,血磷水平、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液指標及骨密度水平,有助于患者治療的進一步開展,提升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朱蜀云[21]等研究人員采用溫針灸聯合藤黃健骨膠囊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結果顯示,聯合治療能夠有效提高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謝生化水平,同時還可提高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水平,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分析其原因可知中醫學認為針脈可舒筋活絡、固本扶囊、調和陰陽。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發生與臟腑功能失調間存在密切聯系,采用針脈能夠調節全身經絡,刺激相關穴位,并對疾病產生的環節行多靶點調節,激發經絡之氣,從根本上進行治療。研究中采用的溫針灸治療可從整體上調節陰陽,促進骨形成,同時還可抑制骨轉換和骨吸收,增加骨輕度,并可通過促進腎臟及胃的吸收改善骨代謝。此外,藤黃健骨膠囊是臨床上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常用藥物,屬中成藥,膠囊中各組成成分可奏益氣活血、補腎強骨之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藤黃健骨膠囊中的骨碎補有效成分骨碎補黃酮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骨輕度;淫羊藿中的淫羊藿弱黃酮可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抑制骨質吸收,增加鈣含量;地黃提取物可促進成骨細胞增殖,降低破骨細胞活性。
王萬秀[22]等研究人員采用中醫活血補骨湯治療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結果顯示,觀察組(活血補骨湯聯合阿侖膦酸鈉)住院天數、骨痂出現及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阿侖膦酸鈉),術后疼痛感較輕,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充分說明采用聯合治療能夠有效縮短患者恢復時間,減輕術后疼痛感,提升肩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并可促進骨代謝,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患者獲得理想的康復效果。分析其原因可知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湯藥能夠明顯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速度,促進骨質代謝,為術后康復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還可減少術后并發癥幾率,以獲得理想的預后。
5 總結與展望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骨質疏松癥發病率逐年升高。由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脆性的增加,一旦受到外力撞擊后極易發生骨折,因此,為了降低骨折發生率,給予骨質疏松癥患者積極治療尤為重要。上述列舉的所有方法均可有效治療骨質疏松癥,但單純長時間服用西藥雖有效改善患者各臨床癥狀,但易引發較多的不良反應,加之患者耐受性較差,病情多變,病因復雜,單一治療無法達到理想效果。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利用多種治療方法聯合,優勢互補,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治療周期,且可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此外,在臨床應用中,患者需依據自身病情變化,制定及設計最佳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以成功防治骨質疏松癥。
參考文獻:
[1] 王劍,魯敏,孫官文,等.呼和浩特地區40~65歲中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2020,15(4):601-605.
[2] Rebecca E Clark,James Milligan,Maureen C Ashe,et al.A patient-oriented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primary care physical activity screen for embedding into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21,46(6):589-596.
[3] 王宇鳴,高福強,鄒海波.基于大數據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研究現狀與熱點的可視化分析[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20,13(4):296-303.
[4] 汪龍,楊潔,龔建明,等.骨質疏松治療儀結合運動療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東南國防醫藥,2020,22(1):38-42.
[5] 胡萬云,苗有泉,鄭有鑫.脊柱矯形器治療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背痛和背伸肌力量的影響[J].頸腰痛雜志,2020,41(6):707-709.
[6] 李蕊,楊震,韓偉,等.聯合性運動療法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的影響[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9,40(1):52-56.
[7] 楊云鳳,劉菊華,吳碧華,等.有氧運動聯合锝[99Tc]-亞甲基二膦酸鹽對老年骨質疏松骨密度及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影響[J].安徽醫藥,2020,24(1):128-131.
[8] 劉明,楊建全.長期有氧運動對女性骨質疏松患者雌激素水平和骨質成分影響觀察[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8,24(18):1688-1690,1694.
[9] 劉靜,石雯,曹雅娜,等.傳統功法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9,25(12):1817-1820.
[10] 李琦,楊鶇祥,于冬冬,等.改良五禽戲處方對肝腎虧虛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3):154-157.
[11] 毛國慶,陳世洲,孫玉明,等.五禽戲聯合鈣劑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20,54(1):60-63.
[12] 王劍敏,肖小注,黃鳳琪,等.低頻脈沖電磁場療法對老年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謝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2019,21(2):274-277.
[13] 林通,羅文君,馬菲菲,等.低頻脈沖電磁場聯合雙膦酸鹽和鈣劑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20,41(4):230-233.
[14] 杜迅,龔雪陽,陳嶠峰.低頻脈沖磁場聯合阿侖膦酸鈉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8,35(10):1948-1949,1953.
[15] 李匯明.低強度全身振動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18,35(2):301-306.
[16] 鄧江華,劉建兵,祁本杰,等.熱敏灸聯合針灸電針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6):1107-1109.
[17] 毛凌宇,呂立江,劉鼎,等.推拿結合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8,50(11):201-203.
[18] 馬愛玲,朱麗,趙小輝,等.跟骨定量超聲測量篩查體檢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價值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9,18(11):1224-1227.
[19] 魏戌,章軼立,謝雁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醫藥防治策略與研究方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8,25(1):5-9.
[20] 黃丹丹,戴芳芳.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貴州醫藥,2018,42(9):1109-1111.
[21] 朱蜀云,馬素英.藤黃健骨膠囊聯合溫針灸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8,26(1):23-33,38.
[22] 王萬秀,楊延濤,徐海明,等.中醫活血補骨湯用于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21,27(4):62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