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摘要:近期,“雙減”問鼎教育圈熱詞。在開學前夕,教育部再敲警鐘,六舉措落實“雙減”。六舉措包括切實減輕過重作業負擔、推進課后服務全面覆蓋、有效降低學生考試壓力、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其中,“切實減輕過重作業負擔”是“雙減”主要任務之一。作業減負已納入“雙減”重點工作臺賬,教育部將通過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公開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將作為評判各地各校作業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參考依據。
關鍵詞:減輕過重作業負擔
一、科學認識作業的功能和價值,開展作業改革研究。
作業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作業的鞏固和檢查功能是側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在對于課本知識、技能鞏固,過程與方法,目的在于促進知識的形成和能力的發展。作業的體驗和發展功能是側重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整合,重在體驗和實踐。基于以上的認識,教師布置作業的原則應該在內容上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除保留部分傳統型作業外,大部分作業的內容應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學生解答問題時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實踐性和探究性,作業的答案要有一定的遷移性、開放性甚至不確定性。在容量上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既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又盡可能發揮學生的潛能,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實驗、口頭完成的作業;可以在課堂內完成,也可以在課外完成;可以由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教學中教師只有在日常的作業布置時候充分認識了作業的功能和價值,全面的梳理作業管理的經驗,認真剖析了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了作業的改革研究,才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二、圍繞教學目標精準設計作業的內容。
作業精準設計主要是要做到“四精”: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如語文作業可以讓學生在觀察、嘗試、實踐中學習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把朗讀、口語交際、練筆有機結合,要改變單一的只抄生字、詞語和造句的呆板模式。作文可以提前布置,給學生充分的觀察、實踐、思考、構思的時間,力求減少作業的盲目性。小作文可以片段練習為主,習作內容可以和閱讀教學有機結合,可以通過語文課堂作業形式布置,大作文可以參考課后練習和練一練的題目要求。作文也可以因人、因地、因季節、因本班實際合理調整,為以后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打好基礎。數學作業要體現“數量要適量,形式要活,針對性要強”的原則,避免機械、單一、重復無效的勞動。數學作業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調查、統計、操作實踐性作業。③英語作業可以把作業與學生興趣和實際需要相結合。聽力作業可根據學生家庭的實際條件自行安排,口語作業要突出語言的交際性,靈活性,教師可同時安排個人背誦、同學之間合作表演、共同創編對話等不同形式供學生自由選擇,書面作業每課書安排一次即可,學生以會抄寫字母、句子為準(一、二年級校本英語課程不留書面作業,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信息課可以將書面作業與上機操作結合起來,突出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美術作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學生習作分為示范習作、優秀習作等形式進行展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各學科教師可以作業規范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從鞏固學生學科知識角度和培養能力、減輕作業負擔出發,精選、精講、精練、精批,構筑本學科作業一道靚麗風景線!
三、豐富作業設計形式,倡導各種類型作業。
豐富作業設計作業的類型:可以是以鞏固教學效果最佳值為數量標準,避免數量過大,次數失控,講求科學性,不搞無效的機械重復的鞏固性作業:可以是把正確與不正確的幾種答案都給學生,由學生通過比較、選擇、判斷,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檢驗與考查,在比較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比較性作業,結合自己的認識、體驗、經驗進行創造的創造性作業:讓學生親自動手、動口、動腦,親自去做,親身體驗,培養操作與運用的能力的實踐性作業。讓各種類型的作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成為一個創新者!
四、統籌安排一天內不同學科作業量。
做到了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是“雙減”主要任務之一。因而教師要合理控制學生作業量,一、二年級不留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控制在一個小時內。書面家庭作業可以分為必做與選做,使不同程度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能基本完成家庭作業,嚴禁用增加作業量的方法懲罰學生。如勞動教育、道德與法治、科學、綜合實踐課,可以不留書面作業,可以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布置一些操作、實驗、調查、體驗、感悟性作業,以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科學、留心社會、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情感態度。語文、數學、英語學科要有書面作業,但必須做到精選。任課教師在作業設計與布置中要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量與質相結合,注意多樣性和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作業走新更走心!
五、積極探索作業分層、個性化評價、跨學科作業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分層作業練習,讓低層學生學得好,中上層學生學得活,切實減少重復的作業,讓學生輕松自在、思維活躍、討論積極、發言熱烈、練得活記得牢。課外沒有沉重的作業負擔,課后同學們之間自發采用“每天一題”“我考考你”“學科融合”等形式鞏固所學,只有這樣學生的興趣才可以得到廣泛的發揮,讓更多的學生自發結成互幫互學的“對子”,并在互學的氣氛中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對非書面作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檢查評判,在作業評判的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學生也應該是主體,教師應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到作業評判的過程中來。比如語文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文批改可以因班級人數而定,每次精批數量由學校自行安排。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習作內容的具體情況進行旁批和總評,要把真情注入學生的心田,評語忌套話、大話、空話。此外,以便了解學生習作的總體質量水平,便于作文講評和再指導。
總之,作業減負工作任重道遠,這需要全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工作在第—線的教師轉變觀念,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適應未來社會,具備健全的人格品質,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為己任,不斷努力,探索出更多、更高效的素質教育的途徑,減負不減質,全面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關于報送義務教育學校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有關工作信息的通知》
[2]《教育的細節》 朱永通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