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榮麗
摘要:部編版“語文園地”在人教版“語文園地”的基礎上有所變動,它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一部分,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和方法進行梳理、總結。但“語文園地”的教學價值常常被一線教師忽略,將“語文園地”作為單元練習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陷入被動。本文針對部編版“語文園地”的特點和變化,對其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實踐,希望能夠充分發揮“語文園地”的教學功能。
關鍵詞:部編版語文教材;“語文園地”板塊;小學語文教法;
前言:部編版教材的“語文園地”增加了“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我愛閱讀”等板塊。語文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聽說讀寫能力。作為每個單元學習內容的總結和拓展,“語文園地”各個板塊旨在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從低學段開始逐步夯實語言基礎,對小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針對部編版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板塊的教法展開探究。
一、基礎性板塊要落地
1.夯實基礎
(1)以情入境
比如在學習“層林盡染”“金桂飄香”“春華秋實”這三個“日積月累”中的詞語時,教師可播放秋天森林美景的視頻。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生從空中俯視看山林層層變幻顏色,金色的樹葉片片落下,小松鼠在林間蹦跳嬉戲……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輕松的學習過程中領會了詞語的含義,比教師直接講解效果更好。
(2)以趣促學
例如在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板塊就安排了《妞妞趕牛》,學生在老師的示范引導下采用師生對接、生生對接、小組比賽等多種朗讀形式,在充滿趣味的朗讀過程中辨音正音。
(3)以圖助學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又將思維導圖引入到“交流平臺”板塊中。“讀書的時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你會怎樣做?”學生的思維由這個問題發散開去,在與同伴的討論交流中理清思路。思維導圖使學生思維的過程可視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2.融會貫通
語言表達
“識字加油站”里展示了關于“天氣”的詞語,教師可提出問題:“除了陰、晴、雨、雪,你還知道哪些和天氣有關的詞語呢?”等學生回答“暴雨”“龍卷風”“雷電”“陣雨”等詞語后,教師將在“識字加油站”中出現的詞語展示出來,幫助學生將聽過的詞語與其字形聯系起來。詞語只有在被學生不斷地使用中才能成為鮮活的詞語,“活”在交流中的詞語。
(2)課文批注
三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板塊展示了九個關于秋天的詞語。《秋天的雨》中有這樣一段“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教師在講授這一段時可進行詞語填空,對四字詞語的正確使用進行示范:“這么多香甜的水果,秋天真是個(果實累累)的季節呢!它們散發的香甜味道把小朋友的腳都勾住了,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瓜果飄香。”學生把“果實累累”“瓜果飄香”作為課文批注記在書上,進一步理解了文中語句所表達的意思,又在詞語和句段之間建立了緊密聯系。
3.寫作習作
比如寫話《我的好朋友》和習作《猜猜他是誰》中都可以用到“識字加油站”中學過的身體部位名稱;“字詞句運用”中說過的比喻句為學生的寫話練習增添亮色。《我有一個想法》中諺語、俗語、歇后語也可以幫上忙。寫話習作的語言文字素材不計其數,關鍵要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學習嶄新知識,在不斷學習、回顧、運用的過程中將語言文字素材轉化成自身豐厚的積累。
二、技能性板塊提能力
(1)重在整合
部編版教材采用“雙線組元”的編排方式,十分注重教材的整體性。導語、課文、課后習題、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共同組成了單元有機整體,每個部分之間緊密聯系,環環相扣,逐一落實單元知識和語文要素。“語文園地”中的各個板塊之間也有著內在聯系,從不同方面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針對性訓練。教師要具有整體觀念,準確把握單元語文要素,努力將其滲透到每一課、每一部分、每一板塊的教學之中,實現一課一得。
(2)建立聯結
比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中請學生補充合適的詞語,再說說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由泡泡提示語想到了“碧綠的田野、清清的河水、暖暖的陽光”,再由“天空”“草坪”“微風”聯想到春天里玩耍的情景,紛紛舉手發言:“藍藍的天空”“晴朗的天空”……這樣經過語言提示、畫面聯想、口頭表達,學生建立起已學知識和實際運用之間的聯結。
(3)體現交互
“交流平臺”板塊的學習方式是通過與學習伙伴之間的交流來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進行歸納總結;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字詞句運用(詞句段運用)”板塊中提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展示臺”是學生展示語文學習成果的平臺;“書寫提示”提示書寫要點,指導學生漢字書寫要寫正確寫美觀。由此可看出想要提升學生以上各項能力,關鍵詞是交流、展示。這幾個板塊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來完成的。
(4)實踐作業
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是給出問題就讓學生去動腦筋思考,而應該把問題具體化,把“想一想”細分為回憶、辨別、比較、解釋、總結、想象、推理等,把思考問題的神秘感和抽象性變為熟悉感和具體性。有時看似是一句提問,但其中卻隱含著多種練習。例如四年級下冊的“詞句段運用”板塊要求學生“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你還知道其他描寫顏色的句子嗎?和同學交流。”要完成此板塊學習,學生需要讀句子、抓重點詞語、回憶已學知識、討論交流。這樣學生通過自身實踐去總結學習方法和經驗,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各項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5)著眼發展
作為教師,要有耐心等待小樹慢慢生長,萬不可“拔苗助長”使學生養成“遇題靠講解、考試靠技巧”的不良習慣。作為一線教師,應該調整心態將眼光放長遠,著眼于學生未來的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而終身學習能力體現在對學習方法的總結和靈活運用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部編版教材,扎實落實各單元的知識要點,認真指導學生將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語文實踐當中。
結語:“語文園地”中從基礎類板塊到技能性板塊,教師應具有整合意識,幫助學生建立知識儲備與實際運用之間的聯結,在教學過程中用親和、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思維,于交流互動中教學相長各有所得。教師還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注重將方法和技能付諸于實踐,在實際運用中總結經驗,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唐夢. 論小學語文課程中語文園地教學[J].? 2022(10).
[2]胡瑩瑩, 李亞楠.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學實踐[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2(2):2.
[3]夏雪芹.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學策略探究[J]. 語文新讀寫,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