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德瑪
摘要: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學規律,更有利于學生實現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共同發展的教學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到教學經驗的限制還存在一些問題。讀寫結合雖然能夠快速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但由于教學模式并不配套,學生不能掌握對應的讀寫技能,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要體現讀寫結合的科學價值與優越性,必須多角度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方案,以此來提高語文教學的優化速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具體策略
引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雖然大多數教師已熟知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卻缺乏相應的指導方法。由于教師長期使用單一的方法進行指導,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消極心理。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完善教學的策略,通過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來完成教學活動的設計,并在此過程中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讀寫教學的質量與效率[1]。
一、在閱讀中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與寫作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僅僅要做到以文章閱讀為主來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還應該指導學生在對文本進行分析以及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通過為學生創設出不同形式的練筆活動,促使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能夠完成語言的建構以及運用。在此過程中,有助于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2]。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海上日出》這一課內容時,作者依據時間的順序,采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方式呈現出海上日出的具體過程,并且展示不同階段日出的特征。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時,要立足于日出的過程,以不同階段的特征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模仿寫作。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仿寫,是寫作初期積累豐富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方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對文章進行仿寫時,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寫作的難度,同時,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仿寫存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例如材料、結構以及表現手法等等,教師可以依據課堂教學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比如說,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依據學校中的某一個場所來展開刻畫,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能夠依據自身的經歷以及情感對文本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理解與建構,與此同時,還可以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掌握不同形式的寫作方法,從而為今后在寫作中的自由表達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以寫帶讀,進行模仿練習
小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把握和感知能力還不成熟,如果教師過度強調開展閱讀訓練,追求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很難實現預期的效果。教師應以寫作為著手點,通過寫作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最終實現理想的學習效果。具體來講,教師可組織學生仿寫文章,以此來鍛煉寫作能力,使學生逐步與作者的思維和表達方式接近[3]。
如在開展《雪地里的小畫家》講解時,教師可充分發揮學生的生活經驗儲備,從學生的角度來對雪景進行描述。學生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利用自己獨特的生活體驗,開展相同主題的寫作練習,這樣便可產生與作者相似的情感與體驗,更為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及主題思想。
三、讀寫訓練,開展專項訓練
教師可嘗試在課堂上設計專項訓練活動,積極訓練學生的讀寫技能,以作品為切入點,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落實讀寫結合,不能強行將閱讀與寫作融合在一起,而是要強調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自由搭配,讓學生在讀之后產生寫的欲望,這樣的教學才是有價值的。教師可嘗試配合讀寫結合開展讀寫訓練活動,借助讀寫結合提高小學生的綜合技能。
如六年級下冊教材中《臘八粥》的學習,作為著名的湘西作家,沈從文的作品當中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與獨特的人文情懷,在教學過程中,可圍繞沈從文先生的相關作品組織專項訓練活動,以“了解沈從文”為主題,讓學生多角度搜集并應用語文資源,調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在實施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文學創作要從情感、現實與最高理想入手,如沈從文的作品希望創造一個和諧、平靜的世外桃源,便將美好的生活經歷與對于情感的追求融入了自己的作品當中。在讀寫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過來人”的身份為學生推薦讀物,如沈從文的《邊城》等,調動學生的閱讀欲望。在讀寫結合下開展專項訓練,教師不必對學生學了什么的問題過度干預,只要培養學生表達、創作的熱情即可。在隨后的教學中,可在班級內舉行小規模的作文競賽活動,以閱讀、書寫為主要任務,檢測學生的學習進度。通過多元化讀寫訓練,為學生創造書寫、感悟的機會,用專項訓練去吸引學生,能夠保障教學活動以更高的質量開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時能夠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充分發揮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所存在的關聯,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施新蕾.讀寫結合,讓語文課堂更高效[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1):27.
[2]張媛媛.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171.
[3]李秋.解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3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