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靜
摘要:在新課改的發展影響下,對教育各項標準有了明顯的界定,尤其是小學數學的教育任務,課前預習成為新課改下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開展學習任務的前提,現有階段的學生認識不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只是想盲目跟從教師所講的內容過程,這種學習方式,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過度的依賴性,學生學習的狀況就會顯得非常被動,就很難能夠推進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腳步,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改變現有的觀念及思想,才能夠拉近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距離感,本文就淺談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課前預習提出以下論述觀點。
關鍵詞:新課改;課前預習;距離感;論述;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每個學科的講解都離不開課前預習,課前預習任務的開展,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理解性和掌握性,數學[1]是一門具有邏輯的學科,也是一門非常嚴謹的課程,其包含的知識量是非常豐富的,有的時候,學習的知識越多,學生就會出現遺忘的現象,這樣下來,數學教學任務的難度就會廣布提升,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都會產生恐懼和害怕心理,會數學知識也會有不理解的情緒和狀況,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就會逐漸下降,和現代數學教育的目標是不相匹配的,延誤了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才能夠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整體興趣。
二、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1.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要重視預習
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只想依靠教師的力量來促進小學數學的探索過程,長時間下來,學生就會產生不主動思考的情緒,這種學習狀態,會影響到小學數學發展的根本任務,教師的教學難度會進一步的提升,如果學生在課前時候,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那么在很大程度上,都會使得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升,師生之間的默契感就會有了明顯的建立,能夠加深師生之間的各項關系。
2.預習的重要性
首先,能夠和舊知識建立起密切的關系,讓學生在寬泛的時間中,復習并鞏固好舊知識,減輕了教師的總體負擔及壓力,能夠讓學生養成及時復習的好習慣,其次,能夠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學會了,哪些方面沒有學懂,對自己知識的掌握能夠及時熟知,最后,可以加強學生自我思考和自學能力,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自我學習能力是非常差的,通過課前預習,能夠促進學生和數學之間的互動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
三、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課前預習的策略
1.激發預習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教師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才能夠打開課前預習的根本大門,在課前預習任務開展時,教師可以強制的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對預習有初步的了解和準備,在預習任務結束時,教師要給予明確的反饋和評價,從多次的反饋中,可以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積》時,教師在上課前可以提問一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像:你們在生活中認識到了什么樣的三角形呢?學生紛紛回答出:之前學過的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等,那同學們應該都可以發現出三角形中的特性,將沒有被解決出來的問題標注在黑板之中,能夠提高這節課的學習效率,很多時候,數學課程的教授都是富有連貫性的,想要擺脫舊知識講解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課堂是非常活躍的,能夠體現出師生之間的互動情況,讓教師能夠對學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過程。
2.拓展學生課外知識的視野
每個學科的教授,都離不開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數學[2]學科也是如此,教師要放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視野性,很多時候,班級內會出現一批優秀的學生代表,像:有些學生會提前預習好知識內容,待教師提問是,都可以對答如流,帶動了周圍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教師可以給予明確的鼓勵和支持這類學生的存在,比如:在講解《三角形的認識及特征》時,教師可以相對穿插一些課外知識,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自行車的結構這么牢固呢?它是具有穩定性嗎?這樣的問題會引發出學生對三角形學習的思考,能夠間接想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類問題的回答和課外知識的灌輸式分不開的,教師要讓學生主動的學習課外知識,很多數學知識,不僅僅是在課內完成的,還需要課外知識的各項捕捉,才能夠營造一種和諧、平靜的學習環境,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進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任務,給學生帶來了廣泛的思考性及探究過程。
總結
總而言之,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及幫助,才能夠打開學生學習數學的大門,同時,教授數學學科的任務是非常艱難的,教師必須建立起耐心、細心以及注意度,才能解決好學生在今后出現的各項問題,教師要加強課前預習的總體工作,讓學生在預習環境中進行成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打消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情緒,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方向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及影響。
參考文獻
[1] 曹雪蓉。小學數學預習策略的選擇探微[J].讀與寫(教育教 學刊),2015, (05).
[2] 彭曙凱。聯系生活,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J]. 中國校外 教育,20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