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引體向上是高中男生必測項目之一,能有效的增長上肢和背部肌肉力量,糾正體態、健美體型,2020年的有關數據顯示,我國高中引體向上的及格率仍在低位徘徊。學生在練習中還是不積極、不主動。究其原因:初中時缺乏理性認識和感性體驗,對教材的鍛煉價值和重要作用不了解,教材本身缺乏吸引力,練習時,手掌被擠壓易起水泡、血泡引起學生的畏難情緒和恐懼心理。對此,采取加強引導、教育,提高思想認識,改進教法,提高練習的主動性的對策,促使引體向上教學能出現新的生機。
關鍵詞:高中男生;引體向上;教學現狀;對策
引體向上是反應學生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常用指標,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規定的高中男生必測項目之一。它動作簡單,鍛煉價值極高,是克服自身重量的一種力量練習方法(1),也是一種傳統的鍛煉上肢力量的項目,能有效的強化背部整體肌群、腹肌、手臂整體的肌肉力量和抓握力,預防頸椎,腰椎病,強直性脊柱炎等腰背部關節疾病,防治肩周炎,預防、糾正青少年含胸駝背的不良姿態,塑造健美體形。培養學生堅定的毅力和堅持的精神。可見它在鍛煉以及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引體向上教學,多年來,卻沒有得到學生的理解和重視,“枯燥”、“單調”、“機械重復”的引體向上教學舉步維艱。教育部體藝司王登峰司長曾說過2013年的一個數據,“對全國范圍內20多萬初中以上青少年男生進行引體向上測試,有一半以上的人一個也完成不了,很多人雙手握杠都握不住”(2)。2021年2月18日,天津日報公布了2020年,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情況,其中,高中男生引體向上,平均竟然只能完成3.7個,不及格率高達82%,其背后顯示學生體質堪憂現象,令人震驚。這樣的現象,天津不是個案。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唐江澎校長今年在兩會委員通道上接受采訪時說:“現在的學生身材高,生長發育很好,但引體向上測試,132個男生一個也完成不了”。我校2020年的數據顯示:高一年級有20個男生一個也完成不了,完成一個的有78人,不及格率69.2%。這些資料數據說明我國學生的體質差,上肢力量素質弱化,近年來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引體向上教學中,有學生練習消極對待,出勤不出力,雙手剛握住杠就說沒力了,要教師強迫幫助參與練習,更有甚者對考試無所謂,隨便做做就下來了。這種現狀令人擔憂,究其原因,采取那些對策?本文就此作一探討。
一、產生現狀的原因
(一)、初中階段基礎沒有打好。
高中男生上肢肌力水平與其初中時期的鍛煉呈正相關(3)。一直以來初中的體育教學,都是重點圍繞著體育中考的項目來準備和展開的。引體向上在全國各地的中考項目設置中屬于自選項目,不是必考項目。學生選擇引體向上這個項目的極少,報考的都是一些能拿滿分的學生。據報道,2013年廣東省東莞市體育中考新增選考引體向上項目,首日無人考。2015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通過搖號確定引體向上為男生測試項目,被男生們戲稱為“史上最難”體育中考。根據對無憂考網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09個地市的查閱統計(2021年5月2日截至),有甘肅等5個省,蘭州等18個地市的體育中考把引體向上設置為必考項目,占比僅為5.8%。這就使得引體向上的教學時數少、練習時間少,大部分學生對引體向上缺乏理性認識和感性體驗,從而導致沒有基礎積累的高一新生九月入學,11月底完成引體向上測試,及格率低,一個也拉不上去者大有人在。
(二)、對引體向上的鍛煉價值和重要作用,缺乏了解。
(三)、教材本身機械重復、枯燥無味,短期難見成效,導致學生不感興趣,缺乏練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四)、練習時,會有手掌被擠壓和摩擦疼痛,手掌起水泡、血泡,手臂肌肉疲勞,酸痛的反應。甚至手臂肌肉容易拉傷,引起學生的畏難情緒和畏懼心理。
那么,應采取哪些對策來改進引體向上教學呢?
二、加強引導教育,提高思想認識
(一)、教學前應向學生講解練習時手臂會出現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反應及應對措施,如手掌被擠壓摩擦疼痛,手掌起水泡、血泡,手臂肌肉疲勞、酸疼、拉傷,以消除學生練習時的畏難情緒和恐懼心理。
(二)、體育教學內容不可能都會使學生發生很大的興趣,特別是那些短期難見成效的單調、枯燥無味的重復的動作,引體向上就屬于這樣的動作。因此,必須要強化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意志是人們為了實現確定的目標,自覺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并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它是人類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是人所特有的。人的意志力有強有弱,現在的學生缺乏在艱苦環境下的鍛煉,缺乏勞動,比較嬌生慣養,意志力薄弱,不能吃苦。因此,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要求學生必須加強意志,努力去認真聽和積極練習,并有目的地掌握學習內容。要讓學生知道一個人的意志是否堅強,不僅對參加體育學習、鍛煉,而且對于文化學習、工作乃至生活均有重要意義。參加體育活動是與各種困難作斗爭的過程,譬如引體向上需要學生堅定的毅力和堅持的精神,這是對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的考驗,引體向上中努力克服困難的過程即是使身體得到鍛煉,又是對意志的磨煉。堅強的意志是成才必備的品格,是事業取得成功的保證。大量數據顯示,意志堅強與體質強壯呈正相關。
(三)、在進行引體向上教學之前,應讓男生知道引體向上是男生高中階段以及大學階段,每年必考的項目。高中階段是男生發展力量的敏感期,進行上肢力量訓練最適合,能使身體發育更勻稱,為男生生長發育必需的力量增長打下基礎。也為男生的終身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引體向上能增強手臂整體的肌肉力量和抓握力。據保健時報記者董超2020年11月7日的報道:“手是人最完美的工具,握力與心臟健康、長壽、記憶、推理、快速思考能力呈正相關,與抑郁風險呈負相關(4)。
現在的高中生,升學壓力大,長期的伏案上課、看書、寫作業。周末在家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有的還要補習。容易引起坐姿不端正,誘發含胸、駝背,腰背部肌肉疲勞、酸疼和勞損的現象。甚至會導致頸椎病、脊柱側彎等腰背部關節疾病。引體向上被稱為上半身的“深蹲”,能有效地強化背部整體肌群、腹肌,經常堅持做引體向上,可以非常有效地預防和解決肩、頸和腰背的疲勞,酸疼等問題,預防糾正學生含胸、駝背,高低肩的不良姿態,塑造健美體形,使學生終身受益。
三、改進教法提高練習的主動性
(一)、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正確的技術是成功的一半” 。引體向上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上肢及背部力量,難點是保持身體的穩定并垂直上拉至下鄂過杠。注意控制節奏,不快不慢,用固定的節奏去引體,分配好力量。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上拉時意念集中在背部,挺胸、送髖,腿部放松,不要讓身體擺動。呼吸的節奏與引體向上的節奏相配合,上引時吸氣,還原時呼氣,不可長時間憋氣。知道杠上常用練習方法和杠下一些輔助力量練習方法,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學會如何分配好力量。
(二)、教學方法手段要多樣化
引體向上技術動作簡單、重復,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教學時要注意教學方法手段多樣化,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實際除專門安排一定的學時,分層教學輔導外,看情況還可以利用課課練或者在一些球類課搭配引體向上教材,分層教學輔導重點學生。根據學校器材設施實際選擇練習方法。因為引體向上是一個多肌群動作,單個肌群力量練習效果不佳,所以,凡是能完成一個以上的應以獨立完成引體向上練習為主,保護幫助練習為輔:就是在正常引體向上基礎上,由同伴在身后托住小腿或者扶住腰部開始做引體向上,在練習困難時,同伴可以發力輔助練習者完成引體向上練習(5)。一個都完成不了的應以斜身引體、直臂懸垂、屈臂懸垂和加彈力帶的引體向上練習為主。輔以手指抓握力的支架俯臥撐、指臥撐、抓鉛球、爬桿等練習和以腰腹肌核心力量的平板支撐、仰臥起坐、健腹輪等練習。為獨立做完整的引體向上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給學生布置通過網絡查找適合自己目前情況的練習手段方法的課外作業,在課堂上展示,看一看,比一比誰的練習方法更高效并符合自身實際,教師給予點評,開展同學之間、學習小組之間、班級之間課內外的比賽,使學生有目標、有追求,始終處在比、學、趕、幫、超的氛圍之中,積極主動的完成課內課外的練習。
由于引體向上是一個多肌群復合性的動作,對上肢力量耐力要求較高,而上肢力量是靠平時日積月累起來的,絕非一日之功能奏效,課內外經常性練習才能提高。教學時,在量的安排上要分層對待、循序漸進、逐漸增加練習量。通過多樣化、專門性的杠上、杠下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逐步掌握引體向上的方法和杠上的用力方式,達到一定能力基礎之后,再進行獨立的、持續的、完整的引體向上練習。注意安全,觀察學生臉色、查看手掌,避免手掌出現血泡的情況(若已出現血泡,可局部用碘酒或碘伏消毒保護之)。
引體向上作為高中體育教學中唯一的一項上肢力量的必測教材,在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上肢及背部肌肉力量,磨練意志品質,幫助適應高中階段高強度的學習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要我們注意觀察分析學生存在問題,因勢利導,解決學生思想認識問題,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和有效的練習方法,給學生一個競技的平臺,男生引體向上教學一定能出現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穆道宏:引體向上的價值與練習步驟,ISSN:1004-7662,CN:11-2999/G8,中國學校體育,2008(05),中國學校體育,2008年5月
[2]錢鈺,張鵬:教育部新標準向學生體質健康薄弱環節“開刀”初中以上男生必測引體向上.ISSN:1674-6023 ,CN:21-1565/G4,基礎教育論壇,2014(26),基礎教育論壇,2014年9月
[3]袁磊,艾東明:高校男生引體向上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ISSN:2095-2813,CN23-1579/G8,當代體育科技,2015,5(14),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6月
[4]董超:握力是健康風向標,還可以幫助診斷心臟??!手勁兒小,衰老快!保健時報,2020年11月7日。
[5]楊大為,李啟曉,陳廣輝,許水生:論引體向上對大學生的作用及科學練習方法,ISSN:2095-2813,CN23-1579/G8,當代體育科技. 2018,8(15) ,當代體育科技,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