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菁
摘要: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各行各業都帶來了便利,同時給現代教育也帶來了極大的變化。本文中筆者將基于現狀對現代科技與高中物理教學的融合進行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科技;高中物理;教學
引言:現代科技中,對教學影響最大必然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極大的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豐富了授課的形式,讓學生能夠通過更高效率、更多元化的課堂進行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將科技與教學進行深度融合能夠更好的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對于傳統課堂的乏味感。下文中筆者將基于高中物理現狀對現代科技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深度融合進行探究。
1.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1.1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
一些物理教師由于課程安排不當或是自身教學能力限制,導致物理課堂很多時候縈繞著一股單調、枯燥的氛圍。很多物理課堂中教師自顧自的在講臺上講解,而學生在低下雙眼麻木甚至昏昏欲睡。
1.2教師教學手段較為陳舊
一些教師在課堂中使用的教學策略大多是自己最習慣的一類教學形式。這類教學模式教師可能已經延用了多年一直不曾更改。這意味著該教學模式很可能會較為陳舊、老套,難以跟上時代發展與學生需求。同時落后的教學模式也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同時不利于學生教學效率的提高。
2.現代科技與高中物理教學的融合
2.1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道德與法治精準化教學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育手段已經難以適應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充分依靠新技術對教育方式方法進行改革和革新,例如基于5G進行線上即時互動指導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理解課程的知識要點并受到啟發,幫助學生實現技術和創意的統一,提高學生政覺悟、提升其道德素養與法治素養。同時也可利用微課簡化知識點。刺激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教師還可通過翻轉課堂提高學習的自主性。5G時代背景下,教師可利用網絡教育平臺的視頻、照片、文字等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形成數字教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深度學習、拓展學習。數字教材是對應在線授課等的授課教材。數字教材建設必須嚴格遵循教材研發原則,具備教材在教學中產生的功能和價值。數字化教材的全部內容必須經過科學的分析選擇,滿足教師的授課需求,涵蓋相應的案例分析、視頻、例題、視頻演示、練習等;同時要擴大課外學習的內容,以適應學生的課外學習。學校可通過新的革新技術如5G、VR、AR等更新數字教材。即以多種形式呈現教學內容,滿足教師的教學需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新形態的數字教材應可以實現雙向的交互性。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的數字教材才是更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材。
2.2運用互聯網創設故事情境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如前文所述,很多學生在課堂中參與感較低,這使得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時積極性不高。教師在課堂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對課程中的問題進行探究、討論,并以團隊的形式提高探究、討論的效率,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學生深度參與課堂后,更能夠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進而增加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故事是一種良好的創設情境的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既定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故事講解,幫助學生沉浸于情境中。例如可適當的為學生介紹一些我國在相關領域內的科技發展,讓學生對物理學習萌生更大的興趣。比如講解關于萬有引力的內容時,教師可向學生簡略講解我國的航空發展歷史,比如我國建國初期一片空白的航空領域、錢學森先生在航空領域的偉大貢獻、我國曾經在航空領域受到的打壓等。之后,教師可重點介紹當前我國的航天及航空技術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尤其是在軌道對接技術等方面依舊是世界前沿。通過這些內容的講解,學生可以明白物理的實用性,以及國家發展不易及當下我國的強大。
2.3運用視屏、圖片導入問題教育,培養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也是加深知識獲取和掌握的有效途徑。物理實驗課程中,本身帶有一定的探究性課題,在組織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的課程可使用視頻、圖片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提問方式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問,讓他們通過所學知識回答反應過程和實驗最終結果。然后,以小組研究的方式嘗試實驗內容的研究。這樣,教師對實驗課的提問內容進行了設置,保證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了自主探究答案的訓練,不斷提高了學物理理實驗的探究能力。
結束語:總的來說,現代科技與高中的融合能夠更好的促進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必須還重視對新技術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陳衛國,湯捷.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整合效果實踐研究*--以整合“高二物理實驗”為例[J].物理通報.2015,(2).73-76,77.
[2]劉華.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的措施[J].中華少年.2019,(20).205.
[3]王興敏.高中地理與物理進行跨學科整合教學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為例[J].地理教學.2015,(11).23-28,14.
[4]馬翼.淺析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及科技創新小發明[J].中華少年.2017,(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