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剛
在七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有相同的感受,數學不好教,學生不好學,數學成績總是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從思想上、心理上準備不足,不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二是學生過高的估計自己,眼高手低;三是學生學習習慣不好,自小學養成了很強的學習依賴性。作為教師總擔心學生學的不好,自己講得太少,不僅把屬于自己的課堂充分占用,而且還占用了學生許多的課余時間,用來補充知識,講解難題,讓學生在教師的統一要求下,做統一的事,從而使學生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同時,其他學科的教師也大量占用時間,學生就更不能獨立去鉆研數學了。為改變這種現狀,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抓好課堂讓學生動起來
1.課前抓習慣:
一是抓好學生課前備好學習用具的習慣,其目的提醒學生盡快的進入學習的狀態。
二是自主復習前一節課的重點知識,為新學知識做好知識儲備。
三是做好每一節課課前3分鐘的小檢測,檢測內容可以是前一節的重要知識點或是學生應知應會的最基本的技能,比如七下重點訓練學生的實數運算、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2.課中抓學生的聽講效率
(1)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突然抽查學生對某一知識進行復述性的講解,對于不能講解的同學課后教師要對此同學進行批評教育,同時進行一些補償式的訓練。
(2)抽查部分同學的草稿本。針對部分同學上課動口的多,動手的少,我會刻意抽查一些同學的草稿本,通過抽查能了解學生上課是否是跟著老師在學。
二、用心對待學生作業
作業是老師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之一,那么因此對于了學生的作業,我們應該充分的重視。
1、作業布置精,我在班上推行的是協商性作業,每次布置作業時我會詢問學生當天其他各科的作業,然后再決定作業量的多少。通過這種協商性的作業,讓學生能夠認同老師所布置作業,這樣變老師布置作業為學生選擇性的作業,從而達到了學生自覺完成作業的目的。
2、作業內容要分層,針對班上的同學能力的高低,我每次布置作業的時候總是對各個不同層次的同學有不同的要求,同時要求同學在做作業過程的過程中,對于不會做的或者是有疑惑的,需用不一樣的記號了來做標記,這樣老師在評講作業的時候同學們就會來有針對性的去聽,從而是更好的解決了自己不懂的問題了。
3、作業批改要即時,對所有布置的作業,我總堅持一個原則,有布置必批改,并且對于作業完成不好的同學,我一定即時找這些同學對他進行當面輔導,這樣通過老師對學生作業的態度從而促學生良好的做作業的態度。
三、利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
1、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同學。期中考試的時候對于班上曾經了兩個不及格的同學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我進行了大力表揚,并且自己掏錢為這樣的同學買了獎品。同時我還對班上一位一直學習名列前茅的同學,因馬虎計算題做錯了,提出了嚴厲的批評,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同學們感受到,在我們這個班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無論是誰,凡取得進步或是退步,老師都看到眼里面,這樣讓同學們感受到老師是公正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同學,這樣使學生更認可老師,更親近老師,從而會更投入的學習數學。
2、多鼓勵學生,肯定每位同學取取得的每一個進步。我們班上的一個陳同學,他的數學基礎不好,數學成績也不理想,但在期中考試中這位同學的計算題全部做正確了,對他的進步,老師在班上對他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揚,通過這樣的鼓勵,我發現這位同學學習數學的盡頭更足了,也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3、用好每次考試的分析。每次考試后我總是讓同學來做這樣一件事情,自己問問自己這次考試中我有哪些地方是應該得分而沒有得分的?我有哪些地方是非智力因素白白的丟了分?通過這樣分析,讓學生對學習數學更增添了信心,因為每次分析后每個同學基本上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多得十分左右。
4、及時與家長的溝通學生的學習狀況。尤其是同學們取得了點點滴滴的進步,我都會及時的與家長來進行溝通,這樣通過了家校共同合作,讓學生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好的學習氛圍會促使這個班集體里面所有的學生更加用心努力的去學習。
一是用好了學科助手,我的科代表叫做學科助手,一段時間內針對同學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是一些重要內容需要強化的,我會給學科助手一個范圍,然后學科助手每天組織同學們自主的練習或者是解決某一個問題。
二是用好家長會,在家長會上我的發言家長最愛聽,在全體家長面前我總是對同學們所取得的點點滴滴的進步都進行了表彰,對學習有問題的學生我總是私下與家長溝通。這樣家長會在也不是批斗會,家長也會更加的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
三是及時回復學生學習中的每一個疑問,每天放學后或是周末,學生只要學習數學上有問題,他可以通過電話、QQ或者是微信來詢問我,我的周末是向同學們開放的。無論我在做什么,只要了看見有同學的疑問,我一定會第一時間來回復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