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艷
關鍵詞: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初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在過去的中學數學課堂上,許多學生對待該門課程的態度較為消極,認為學習負擔較重,加之課程內容較為乏味,很多人會在學習過程中失去興趣,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不佳,如果能夠在課堂中應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既有助于改變當下的教學局面,又有助于增強過程的互動性,進而引起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慢慢地改善學習成績。
一、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具有較強的引導性
基于當下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是重要的教學方向,這就需要加以引導,而合作探究式教學法能夠促使學生協作自學,說明具有較強的引導性,教師可以應用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從而有利于培養自學能力。
(二)能夠加深思考
通過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每位學生都會被列入某個小組中,當在課堂中拋出某些問題后,需要每組的學生齊心協力,通過討論的方式,對問題加以鉆研,由此得出解答,對比以往的個人學習方式,既有助于打開學生的思路,又有助于活躍學習思維,使其更有活力,對課堂學習有顯著的幫助。
二、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一)科學建立小組
在很多數學課堂上,雖然教師逐步地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但是始終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多時原因在于未能準確地關注學生,僅是照搬其他模板,在平均人數的基礎上進行分組,再進行合作學習,忽略了分組的重要性,導致小組間的學習程度相差較遠,在課堂上真正參與答題的時候,實力更強的小組總是占得先機,讓其他的小組總處于被動的位置,漸漸地致使積極性降低,不能有效地發揮小組形式學習方法的作用。因此,在應用該種方法時,需要教師科學地進行分組,根據教學經驗的總結,目前可以通過學習成績及班干部進行分組,如根據某班級的數學月考成績,可以將所有學生分成A、B兩類,A類學生屬于班內成績處在前十名的同學,B類學生屬于排在第十名之后的同學,規劃總共分出五組,每兩名A類學生分入一組,其他組員從B類學生中平均分配,這就可以保證每組的學習實力較為相近,避免在鉆研題目時無人討論;若根據班干部,可以讓擔任本班級班干部職位的同學,分別在小組內擔任小組長的職務,要求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起到帶頭指導的作用,能夠組織本組同學積極答題,配合教師施展合作探究教學法。
(二)結合課本教學
在初中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的知識都是中學初次遇到的新知,并且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若僅通過個人思考的方式鉆研,難以在短時間完全參悟,因此可以利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推動學生之間形成合作學習的關系,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共同參悟課本中的數學奧秘,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協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加速學習,從而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課程《無限循環小數化分數》的過程中,首先帶領回顧以前所學的有理數,寫出有理數可以轉換的形式,隨后提問說:“如果把有理數換為無理數,還能不能用分數表示呢?”,讓每組進行短暫討論,多數學生表示不能,少部分學生表示可以,然后寫出一道例題,如要求將和轉換為分數的形式,讓每組進行討論,在過程中會使其產生諸多的疑問,如“為什么0.11的上方有循環節符號?”、“為什么0.11和0.10的循環節位數不同?”,隨后指定某些學生嘗試作答,最后需要教師指出學生作答中出現的錯誤,同時就原題進行講解,指導學生學會轉換無理數為分數的方法。
(三)應用合理的評價方法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的評價類型較為單一,通常會對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贊揚,或者對課堂表現欠佳的學生予以批評,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會挫傷某些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起到的激勵效果不佳,為了配合合作探究式教學法,能夠體現出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應用更為合理的評價方法,例如分層評價法,主要針對每名學生,依據個體的情況進行評價,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可以讓每位接受評價的學生受益,如在教學課程的過程中,當表現較為優異的學生答完題后,可以鼓勵其繼續深刻探究,將其樹立為班內其他同學學習的好榜樣,當表現較差的學生未能回答問題時,可以贊揚其敢于起身回應的勇氣,安撫其不要著急,可以讓同桌或其他同學課下輔助學習,讓學生感到關切之情,從而有助于樹立學習信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數學課堂上實施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可以給課堂帶來濃濃的“生氣”,中學生們可以表現得更加活躍,這對學習枯燥的課程具有刺激作用,并且讓教師更為自如地指導學生,可以有條不紊地教學課程,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董成.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新課程,2021(45):184.
[2]高靜,崔媛.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技巧[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1):121+123.
[3]王雪昌.探究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合作學習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