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婷
摘 要:依托平臺互動,形成專業特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專業核心競爭力,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室內設計專業建設校城融合平臺,進行定向人才培養,基于“平臺互動-產學結合-定崗實踐”模式,深度平臺融合,多方面校企共建、共育、共享,有效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切實培養高規格設計人才,促進地區行業穩固發展。
關鍵詞:平臺互動-產學結合-定崗實踐、室內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校城融合平臺,基于地方企業需求,搭建課程體系,運用實際項目,深化校企合作,加強產教融合。在黨的十九大中明確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要求:首先,通過職業教育,著眼服務區域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真正實現精準就業,加強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所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基本職業技能以及繼續學習的能力。再次,要大力提升更新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把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落到實處,真正提升學生技能,解決企業人才所需;在教育教學、實操實訓等各個模塊當中要把現有的信息化教育資源全方位應用到;要解決在職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推動職業教育在精準改革中實現大跨越,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擴大對外合作,形成國際化產業鏈體系。
一、依托地域,校城融合,創新特色培養模式
我院坐落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是我國華北地區重要的家具生產和銷售聚集地,依托環渤海經濟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一大批成熟的家具生產、銷售企業。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銷售業績日益攀升,其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和擴大,引進外資投資日益見效,發展潛力巨大。
淄博市家居行業正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優化升級新的發展階段,家居學院通過校企合作的聯合辦學模式,建立淄博家居產業聯盟,整合淄博家居行業產業資源,實現人才共享、資源共享,深度校企融合,為企業提供國際流行信息、智能家居技術應用、高端設計人才培訓、新產品研發與展示等服務,以“時尚·綠色·環保·智能—創造美好家居生活”為使命,打造了淄博家居產業服務平臺。家居學院和淄博市產業聯盟的校企融合,有力地提高了家居行業創新能力及可持續性發展的行業競爭力的提升,研發與定制智能家居逐漸形成引領,人才供給逐步平衡,產業體系逐步完善,效益逐漸提高,帶動了淄博家居行業的整體發展。
山輕院室內設計專業辦學歷史悠久,為山東省特色專業,2017年被評為山東省高職院校品牌專業群“創意設計專業群”,室內設計專業為牽頭專業,進一步加大專業建設力度。2018年3月在淄博市科技局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駐淄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后,積極走訪調研行業企業,分析地區產業行情,準確定位崗位群體。隨著近幾年招生形勢的多樣化及學生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公司對于人才培養、課程共建方面參與度不高;培養學生規格要求不一;導致學生半路改行、專業人才流失嚴重,繼而影響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如何促進校城融合服務地方產業,如何實現校企無縫對接,如何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正是“平臺互動-產學結合-定崗實踐”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雙元育人模式的人才培養體系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深入企業,一線調研,找準企業需求短板
面對發展迅猛的家居產業,針對人們日益提升的生活品質和審美需求,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大眾需求。如何在家居設計上、產品改良上、質量提升上找突破口?如何創建自有品牌,拒絕抄襲同類化,提升品牌競爭力?如何吸引優質人才,提升設計師設計水平,提高員工的認同感和幸福指數,實現我與企業同發展?這是目前眾多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境。家具的設計與搭配在家居設計中屬于軟裝范疇,近幾年軟裝搭配熱度一直攀升,這就更加大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設計力度,拓展設計思維,提高設計手段,讓設計有內涵、有特色、有寓意、有情懷,已成為眾多企業接下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三、“平臺互動-產學結合-定崗實踐”模式構建與解析
通過建立校企融合產業聯盟,構建家居學院設計平臺,推進了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與行業創新性成果轉化,讓“設計助推智造”成為新動能,打造和打響“科技創新家居”品牌。
面向山東及周邊省市地區的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需要,與山東福王家具有限公司、淄博市建筑裝飾設計行業協會等公司、協會充分合作,探索“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運行機制,構建“產教結合、項目驅動”的工學結合模式,通過“1+X室內設計師”考核,把室內設計師職業標準和企業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帶入課堂,開發基于完整企業設計流程的“技藝融合、能力提升”的專業課程體系;嫁接企業項目,深入企業加強教師知識更新,虛心向一線工人請教,打造“專兼結合、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利用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功能,建設了集教育教學、培訓實操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創意設計中心”和“中國家具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培養掌握創意設計方法與技能、具有較強設計表現能力、通曉結構設計和制造工藝的藝術設計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平臺互動,明確企業需求,找準專業定位
明確企業需求是專業定位的基礎,也是校企雙元育人模式的基礎。不了解企業需求,專業建設只能是閉門造車,不了解社會需求,培養學生不可能適銷對路。學院室內設計專業屬于藝術設計大類,之前的課程設置偏重繪畫、色彩、效果圖制作等藝術類課程,而施工材料工藝、工程管理與造價等技術類課程開設較少,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明顯的能力滯后,不能勝任崗位需求。因此要徹底明確能力要求,按需開課,培養“精繪圖、懂設計、會施工、懂管理”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依托學院面向文化藝術行業的專業集群優勢,結合藝術設計在文化藝術大類中的實際應用,培養從事設計創意、設計表現和結構設計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主要從事以下工作:
(1)設計創意:掌握創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根據市場調研確定方案設計定位,具備方案構思、草圖概念設計和手繪設計表現能力;
(2)設計表現:掌握計算機輔助CAD和3D設計建模與VRAY渲染的知識與技能,具備計算機輔助三維設計表現能力和CAD模型制作能力;
(3)設計實現:掌握建筑室內結構、產品材料與制造工藝的基本知識,軟裝和色彩搭配、具備方案落地施工的能力。
2.產學結合,共建校企“菜單式技能”課程體系
“菜單式技能”是以“產業聯盟”為平臺,根據項目內容逐項列出學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具備的基本素質,根據學生特質及性格不同,結合考慮學生的就業前景及職業崗位匹配度,最終使學生熟練掌握相應主體崗位的素質要求核心技能。
以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為抓手,以服務當地文化藝術設計產業發展為宗旨,依托學院優勢設計專業,加強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根據企業產品開發與設計的整體流程,依據室內設計師職業標準,通過崗位職業能力分析,構建了從“概念設計—單體設計——深化設計”的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在課程教學中“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實際項目為主體”,實施項目化教學。本專業在課程教學中按照“1+X”證書要求引入企業實際項目和設計競賽課題,規范制圖要求,落地性強,設計方案有些已被公司和客戶采用,學生在國家級設計大賽、山東省各類創意設計、環藝設計大賽中獲得多個獎項。
通過校城融合平臺,企業列出所需,教師“對癥開方”,把設計專業按照企業崗位需求、企業制圖方案標準、項目實施工作流程、“1+X”職業資格證書獲取、就業職業規劃等要素系統化的構建和羅列成“培養搭配菜單”,使學生在全面充分認識所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設計專業技能、增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長和優勢,根據學生特質,利用選修課程搭配特質課程,重點培養,實現學生能力與崗位的無縫對接。
3.定崗實踐,組建“課堂設計中心”,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在“平臺互動-產學結合-定崗實踐”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組建“課堂設計中心”,企業設計師擔任主講教師,以室內設計工作流程為基礎,提煉出“業務洽談—實地測量——方案構思——概念設計——客戶溝通——方案制作—材料預算——溝通修改——客戶認可——合同簽訂——現場施工——項目驗收——交工質保”等一系列典型工作環節,分解到相應學習模塊中。以住宅精裝修設計項目包中的《居室空間設計》為例,引入企業大量真實項目,分成若干設計小組,根基學生特質,分別賦予每個學生不同的工作任務,團隊之間形成競爭的企業氛圍,項目成型后進行方案匯報,最終確定中標方案落地實施。整個過程企業設計師、項目經理參與課堂教學,通過實物靜態展示、多媒體案例講解、參觀施工現場等手段,讓學生反復觀看、演練,對材料和工藝有清晰的認識。“課堂設計中心”促進了學生對整個工作流程的系統認知,明確了工作過程中所需的知識、技能、責任與使命,為將來更好的勝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企業為學校提供教育助力,學校幫助企業提高其經濟效益,學生參與企業項目實施,賺取“設計費”,緩解家庭的經濟負擔,實現了校、企、生三方共贏。
4.改革評價模式,“項目過程+項目落地”雙結合,“在校+離校”雙結合
根據學生從業崗位將課程體系構架確立為三個核心能力和三個核心技能模塊。三個核心能力:設計創意能力、設計表達能力、設計實現能力。三個技能模塊:設計繪制模塊、設計制作模塊、設計深化模塊。評價模式依據從崗課程體系要求,杜絕以往考勤+課堂表現+平時成績+綜合成績的傳統方式,根據“課堂設計中心”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綜合評定,“項目過程”一做一展一評價,“項目落地”過程資料、實施現場、拍照存檔,最后由校企教師共同評價。利用“產業聯盟”實習平臺,形成學生在校評估與實習畢業跟蹤調查反饋的評價體系,進入“產業聯盟”工作的學生,校企雙方可以更加全面深入了解那個形成反饋意見,綜合梳理后為以后的人培方案制定提供強有力支撐。
5.培訓技能,定崗實踐,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依托校城融合“家居設計研究院”平臺,圍繞區域企業需求,開展一系列創意設計社會服務,使之成為淄博及周邊地區創意設計人才培訓基地和產學研一體化基地。通過開發“1+X室內設計師”職業資格認證、工信部室內設計師認證證書等項目,為淄博地區室內設計專業相關畢業生、行業企業職工開展繼續教育等項目。
根據學校相關制度與政策,繼續完善教師社會服務的制度與政策,致力于產品造型設計推廣應用和高職人才培養,開展相關專業技能培訓和社會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相繼完成為山東福王家具有限公司三維數字化家具模型庫建設、福王紅木博物館VR線上展館設計與制作、山東美迪雅家具有限公司家具數字化CAD模型精細化表現等,進行“全友家居定制設計師”培訓,為社會輸送一批家居定制化專門人才,聘請企業設計師為兼職教師及職業規劃導師,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依托校城融合平臺,將“平臺互動-產學結合-定崗實踐”模式融入山輕院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中,在與客戶洽談、設計構思、概念設計、深化設計、方案實現、項目運作中強化和突出校企合作,以培養和輸送高技能人才為目標,重構平臺融合課程體系,創新“所需帶動所學”新模式,提升學生們的項目實操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項目溝通能力。通過“平臺互動-產學結合-定崗實踐”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雙元育人模式的實施,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綜合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有利于高職院校為當地企業及社會輸送更多的高質量專業型人才。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山東軟科學研究會“產教融合研究智庫專項”一般項目“平臺互動-產學結合-定崗實踐”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雙元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SDRKX-01-202161)階段性成果之一;院級課題“基于家具三維數字模型建設及虛擬空間設計實踐應用”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