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永生
摘要:歷史是一門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學科,歷史教學是素質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路徑。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革新,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適應社會對學生提出的發展要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啟迪學生的歷史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本文就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措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歷史知識。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
引言
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歷史教學亟待與時俱進,及時轉型。但是,在新課改下,歷史教學暴露出許多問題。教師需要正視歷史教學面臨的困境,掙脫傳統教育理念束縛,結合學生學情與學科特征優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探究歷史的知識興趣,使歷史教學有新的發展和突破。
1教學方法的必要創新在高中歷史課堂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教學并沒有一套固定的體系,而教師選擇的策略也不是完全固定的,要想達到精益求精的課堂教學效果,對于教師來講,靈活多變的策略選擇與調整是必不可少的。面對當前歷史課堂教學的規劃,教師必須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充分開發,通過合理的計劃制定,按部就班地在有序的條件下開展歷史教學,并且結合學生的真實課堂表現進行細節的靈活調整,這樣的創新方法是值得所有教師提倡的。首先,全新的教學方法能夠產生更強的引導效應。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師來講,我們面對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在學習過程中也能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可以實現一些簡單知識的自學。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給予更加及時的幫助,帶領學生走出知識的誤區,讓學生培養出自己對于歷史這門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改變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程的固有印象,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之下更好地引導思維的發展,也能通過師生的有效互動,讓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跨過一個又一個的阻礙。其次,在歷史課堂上進行教學方法的適當創新,對于學生來講也有著重要的激勵作用。有些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科內容本來就有濃厚的興趣,但是有一些學生因為自己學習習慣的不同,導致對于有些知識的學習和認知并不夠充分,在學習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無法讓學生的學習障礙得到妥善處理,會讓學生的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同學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可以學好這些東西,哪怕是憑借著自己的力量,無形之中激勵了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更高的學習效率。
2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
2.1深入理解課程標準,實現育人本位的轉換
歷史教育具有較強的人文性,隨著新教材的應用與核心素養的提出,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適用,只有做出改變才能更好地適應教學改革,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在新課標下,歷史教師需為學生打造多元化、動態化、互動化、開放化的課堂模式,以調動學生探究歷史知識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歷史自信心與歷史素養。打造上述課堂教學模式的前提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加以改善:其一,樹立以人為本理念;該理念也是教育與教學基礎要素,符合現代教育提出的“立德樹人”教學目標。其二,運用基礎知識指導學生認識歷史;事實上,教育并非單純地讓學生記憶何時何人發生何事,重點在于如何高效運用基礎知識認識歷史和解析歷史。其三,任務驅動,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并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可圍繞教材展開探究,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合作與交流大幅度提升探究能力。其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教師教學對象,更是學習主體。在實施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背景下,需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分析和解決基礎歷史問題,提高歷史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自信心。其五,靈活運用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輔助資料,高中歷史教師可結合教學需求以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標適當縮減和擴充教材。
2.2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歷史是一門文科類的課程,在歷史學習中,學生面臨一個又一個的年份以及一個又一個的條約。在剛開始接觸歷史學科時,學生可能會對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高中階段,在各種新奇事物的影響下,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甚至有的學生還會出現厭學等不良情緒,導致歷史教學的實際效果較差。對此,教師要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互聯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2.3組織歷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
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時,教師應該通過有效導入,幫助學生進行教材學習。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確定導入模式,如故事導入法、背景介紹法、問題導入法等,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也要精心設計導語。在學生學習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自行設計學習模式,進行歷史教學活動的探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在小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間的合作,增進學生間的情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將以前學過的內容與現在學習的內容進行整合,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貫通歷史、學以致用的能力。
2.4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家國情懷素養
家國情懷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具備的。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如果只講教材中的內容,可能會顯得太過單一。教師可在講解歷史事件時巧妙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感悟歷史事件中蘊含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基礎學科之一,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更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和素質,幫助學生總結經驗,塑造學生的人格,讓學生肩負起傳承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任。
參考文獻:
[1]王翔.新課改下農村高中歷史教學的困惑與反思[J].小品文選刊:下,2020(3):194.
[2]王祎霞.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高考,20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