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世軍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譽為朱自清散文中的“雙壁”。如果說《背影》通過淳樸的敘事,以美德與真情激動著千萬讀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則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帶給讀者是一種美的享受。
《荷塘月色》是學生進入高三以來第一篇學習寫景抒情散文,學生初中學習過朱自清先生的《春》,但初中階段學習散文的要求是寫了什么景,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而高中階段還要研究情和景的關系,所以學習本文,就是學習本文如何在“淡月朦朧影中”“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1.思想教育目標:針對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要求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2.知識傳授目標:研究文本“情”和“景”的關系,即情景交融。
3.能力培養目標:通過研究情景交融,培養學生閱讀、寫作這類文章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
三、重點、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是為達到教學目標而必須著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
針對高中散文教學要研究情和景關系的特點,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情景交融寫法。
教學難點是學生經過自讀還不能深刻理解或研讀有困難的地方。
對于本文,我們要研究情景交融,就必須探討“情”,而本文有的地方感情直露,有的地方則若隱若現,學生很難把握作者的復雜心情,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
四、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針對高一學生思想活躍,表現欲強等心理特點,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本節課采用欣賞掛圖的方法導入新課,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荷塘月色的美景,教師進行簡要的評價,宜多褒少貶,不可要求太高,從而把學生引入那恬淡的藝術境界之中。
2、新課講解:
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在這里一切景語皆情語,天地物我合一,但是大部分學生還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景上,而不能像作家創作那樣緣情入景,所以在講授的過程中要從景入手。
首先,采用閱讀討論法,請學生分析出荷塘月色寫了什么景,是怎么寫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前兩個問題較為簡單,學生容易解決,后一個問題較難,教師需要適當的點撥,使學生明確:
月下荷塘有茂密的荷葉,零星的荷花,縷縷的荷香,凝碧的荷波和脈脈的流水。有動有靜;有視有聽;有全景有特寫;有比喻、擬人、通感、疊字等,描繪出了月下荷塘靜美的特點。
而荷塘月色有月光,有動態美,也有色彩美;有客觀狀物,也有主觀抒情,多姿多彩寫出了塘上月色朦朧的特點。
分析到這里,教師切不可淺嘗輒止,而是應該抓住時機,運用比較分析加以啟發:
同樣的景物在不同作家的筆下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位作家筆下,也隨著作家感情的變化而變化。至此,學生便會懂得:朱自清之所以寫下荷塘月色的靜美、朦朧,是由情的內容決定的。
這是采用以景引情的方法引出難點,然后要求學生結合上節課學習的時代背景、作者當時的處境,以及一些關鍵性的語句來研究作者復雜含蓄的感情世界,為充分突出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克服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模式的不足,本節課采用小組討論法來突破難點。經學生研討,教師歸納使學生明確:本文是寫于大革命失敗后,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作者在思想上主張“中和主義”,即“我既不舉起左手贊成共產黨,也不舉起右手贊成國民黨”,也就是不主張激烈的斗爭,所以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才是靜謐、清幽的,也正式因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才是一種朦朧恬淡的美,流露在字里行間的是那種不滿現實又幻想超脫現實的淡淡的哀愁和困難的偷來片刻逍遙的喜悅之情。在這里,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難辨,物我難分,從而,我們得出了這節課的結論:作者寫什么景,寫景物的什么特點,都是由情的內容決定的,“景”的特點和“情”的內容必須是一致的,至此,情景交融的任務便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3、歸納總結,反饋練習:
寫景抒情的散文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先寫景后抒情,如《春》;一種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屬于后者。
散文的情景需要言傳,但更需要意會,只有自己去讀、去誦、去品、去悟,才能體會其中的妙處。所以,文本賞析好了,再一次讓學生邊欣賞掛圖,邊聽錄音的方法來進一步體會本文情景交融的意境。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所謂的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所以我們要通過教材教給學生閱讀和寫作這類文章的方法,但學生學到方法并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必須趁熱打鐵,使他們學以致用。所以本節課布置寫作小練習:請學生以《雨中》為題,寫一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教師評價,選出最佳。
4、最后布置作業:
要求學生背誦4、5自然段,更好地體會情景交融。
五、個人見解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散文藝苑中的一篇佳作。教師處理得粗糙,“營養”便流失了;而“嚼”得太細,學生便會感到乏味。因此,要在“精”、“新”兩個字上下功夫。所謂“精”是指對作品分析要精練,點到為止,余味無窮。“新”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文字鑒賞水平,尋找學習的新空間。總之,要把本節課上成有文學情趣的語文課,引導學生去發現美、去欣賞美和去創造美。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