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雅娟
關鍵詞:美術;美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由于小學生正處在各方面發展的關鍵階段,對于很多事物的認知出在了空白的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對學生而言具有奠基性的特點。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各教師要能夠主義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道德思想水平等。因此,在美術的教學中,教師的重點任務是培養小學生的美感。美感的培養重點是在繪畫上面。小學生對于繪畫天生就具有潛力,繪畫的興趣也比較高。所以,教師在兒童繪畫的指導上面,要能夠根據教學的安排,合理的將線條描繪、色彩的運用、構圖的經營等進行教學,提高小學生的繪畫能力,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
一、巧用線條描繪,繪出精品脈絡
由于繪畫的創作形式多種多樣,有中國的山水彩畫,利用的是水墨丹青。有西歐的油畫,用的是油漆,還有中東的沙畫,用的是沙子等等。不同的繪畫形式采用的不同材料,不同的材料又口畫出不同的線條。因此,在小學生的繪畫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強調繪畫線條的精細度和美感,并能夠進行示范和指引,讓小學生能夠合理的運用線條,勾畫出作品的脈絡。
例如:《花手帕》的美術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安排小學生去觀察不同的花卉的形態、特點和色彩等。能夠看清楚不同的花朵根莖的走勢和形態,以便在繪畫當中能夠合理實現線路的勾勒。讓學生在仔細的勘查中培養細致的性格,同時又能夠提高對于線條的理解。其次,在完成觀察以后,教師則需要進行示范,讓小學生看到教師的繪畫是如何進行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讓小學生看到教師先將畫紙進行布局,然后畫線條即根莖,完成以后在涂色。通過這樣的流程讓小學生看到了教師的布局和線條的勾勒,再讓小學生進行模仿,讓小學生能夠干我到線條的特性,進行練習,達到繪制精品的目的。
二、搭配合理色彩,感受色彩魅力
色彩是繪畫的元素之一,直接關系到作者對于人物、景物等方面的描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色彩的運用當中,需要注意培養小學生的色彩感官,同時還需要強調色彩的運用邏輯。一般來說,小學生對于色彩的運用缺乏思考,比如對于天空,就喜歡用藍色,這是不準確的,因為天空有時也是灰蒙蒙、霧蒙蒙的。所以,教師在進行色彩的教學中,要強調微細的劃分,讓小學生能夠掌握色彩運用的邏輯。
例如:對梵高的《向日葵》進行案例分析。首先,先讓小學生畫一副自己心目中的向日葵并進行合理的配色。教師可以將向日葵的實景圖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展示出來,讓小學生有了繪制的藍本,以此基礎上進行繪畫。其次,進行對比。在小學生完成繪畫以后,教師將不同學生的《向日葵》與梵高的《向日葵》進行對比分析,讓小學生能夠看到冷暖色、不同色系之間的運用,看到作品色彩運用之間的差異性。再次,讓小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感受色彩運用的智慧和魅力,來分析畫家對于色彩表達的技法,以此來改進小學生色彩運用的思路。最后,教師在將自己理解色彩應用進行繪畫,讓小學生觀看整個色彩的運用方式和技法。教師在進行色彩搭配的時候,要一邊用一邊講,由于小學生自己已經進行了繪畫,有一定的基礎,因此能夠很好的進行學習,實現色彩教學的目的。
通過色彩的教學,利用對比分析和示范教學的方式,讓小學生能夠了解色彩、學習運用色彩,提高小學生掌握色彩、把握色彩搭配的基本規律。只有在色彩的搭配上合理繪畫的作品才能夠通過色彩很好的表現出來。
三、恰當經營構圖,突出美感本質
構圖的經營,實際上就是位置的選擇,由于繪畫作品選用的布局、結構是基于材料,也就是用紙的。作品的成功主要是看構圖是否符合繪畫的原則。如果作品的構圖缺乏美感,那么作品也就是失敗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巧妙的教授小學生運用構圖,將作品的美感完全的展示出來,以便提高小學生繪畫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構圖的基礎知識運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其中有S形、三角形、圓形等基礎的形式。然后分析不同構圖形式給人們的視覺感受大, 要讓小學生知道不同的構圖代表著哪些內容。如:S給人的是柔美的感覺,同時又富有變化性。如:三角形能夠給人以穩定的感覺。如:圓形能夠給人以圓潤的感覺。在基礎知識講授完成以后,讓小學生進行繪制,了解構圖的繪制技巧。在完成繪制以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名品的賞析,運用不同作品的鑒賞,讓小學生了解構圖之間的差異性,尋找溝通的規律,提高掌握構圖的能力。
在美術中,線條、色彩、構圖是從三個角度進行創作的。因此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需要強調如何引導小學生合理的運用這三個要素,有意識的進行空間的合理布局,線條的合理使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完成美術教學的目的。唯有如此,才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提高小學生的美感。
參考文獻
[1]吳娜.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35):157-158.
[2]趙洋,宋力.中國工筆人物畫中的色彩與線條語言探析[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1(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