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融
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的法國納比派,是在歐洲社會繁榮與和平時期產生的。20世紀初的歐洲,工業和經濟迅猛發展,推動了文化與政治的創新與變革,藝術在這一時期蓬勃興起,產生了質的飛躍,出現了一大批標新立異的藝術家。這樣的藝術思潮使一系列繪畫流派相繼出現,在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藝術流派的推陳出新中產生了納比派。納比派是繼“后印象派”之后將原始的神秘與象征主義發揚光大的藝術運動,也是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的畫派。19世紀末法國納比派繪畫的出現,對20世紀的繪畫流派有著廣泛影響,同時對現當代繪畫界也有著一定的影響。
由于出生于上流社會,博納爾的教育及生活可謂一帆風順。十多歲時,他便被送到有名的寄宿學校就讀。他學習成績優異,對繪畫也很感興趣,并短期在巴黎朱利昂美術學院進修。與塞尚及馬蒂斯的父親一樣,博納爾的父親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學習法律,并成為公職人員,因此,博納爾于1886年進入德羅伊法律學院就讀,并于1888年通過律師考試。然而,他卻在公職考試時名落孫山,因此學習繪畫的愿望便得以實現,從此踏上了繪畫的藝術之路。博納爾的性格是比較內向的,結婚后也是閉門家中,這樣的性格與生活環境造就了他的室內場景繪畫,因此我們會看到博納爾的藝術作品是熱烈而又陽光的,畫面構圖獨特,顏色絢爛,筆觸斑斕模糊。畫面給人們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覺。他的繪畫被認為是印象派之后演變而成的,他的繪畫不只表現在光感上,還在繪畫中加入生活氣息與腦海中的藝術,可謂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他的繪畫作品中,有一部分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并繼承了印象派光和色的表現技法,將印象主義的客觀性與象征主義相融合。追求平面化的裝飾性色彩,加強色彩的純度與明度,采取一種模糊不清、隱約著色的表現手法。在他的一生中,作品題材豐富,有室內的景色,多以裸體女性來表現,室外的風景分為完全是室外對景寫生并加入內心的想法和從家中望向窗外而繪畫的景色等,整體畫面給人溫馨的感覺。他一生中創作了很多風景與裝飾畫,室內景色繪畫作品很多,他始終繪畫自己的感受,畫自己心中美好的印象。
博納爾的繪畫中,有室內、室外多種景色描繪,題材種類多樣。開始憑借著風景繪畫而出名,后來其內景題材繪畫也較多。在繪畫中,他熱衷于表現生活中的內景題材,多以家庭情景為主,比如描繪一些窗邊景、浴室景、鏡中景、桌邊景等室內情景的畫面。對人體的描繪通常是藝術家比較熱愛的題材,這在博納爾的繪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一生的繪畫作品中有一半以上的作品描繪的主題場景是居家室內場景,在室內場景中,浴室、裸女為主要繪畫元素。博納爾描繪的人體往往與其他畫家不同。這個時期的繪畫藝術家喜歡繪畫站立或躺著的靜態裸體藝術,博納爾多選擇處于自然生活狀態的裸女,表現生活的閑逸與快樂。
室內景色的繪畫在納比派畫家博納爾的作品中最為典型,喜歡繪畫居家場景和他的性格與交往的人、生活方式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系。據說他的妻子瑪特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女人,脆弱多疑,不愿意與人交往,因此繪畫家博納爾越來越自閉,兩個人很少社交,多數時間在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對博納爾來說,藝術就是他的全部。瑪特有潔癖,每天都要洗很多次澡,醒來洗(早上及午睡后)、出門前洗、回家后洗、睡前也洗。這樣就出現了浴室場景,博納爾在繪畫中生動地表現妻子洗澡時候的各種姿態,臉部相比較身體的動態繪畫明顯更加模糊。妻子瑪特被博納爾溫柔的目光撫摸著,瑪特在畫中也變得坦率、自然、毫不做作。以瑪特為模特的《逆光下的裸女》,是博納爾40歲時畫的,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畫面中的妻子赤身站立,陽光通過明亮的窗戶照射在她的身上,就像古希臘雕像一般優美而富有活力,幾乎包含了納比派需要的全部元素:唯美的構圖、魔幻的色彩、輕松愉悅的畫面。博納爾運用分割式構圖的形式將畫面分割為三段式場景,畫面中有浴盆、鏡子、梳妝臺、沙發、窗戶、窗簾、相框、裸女等繪畫元素,繪畫運用冷暖色來表現,畫面左邊整體是背光的狀態,運用藍紫色的灰調子來塑造背光的冰冷,畫面右邊是裸女背對觀眾而立,用黃紫色的暖調子來渲染沐浴后的裸女陽光灑滿全身的情景,給人溫馨的感覺。光與色交織在畫面中,筆觸與色彩結合起來,顏色靚麗,不運用深色畫陰影,而是用補色來渲染暗部,使畫面清澈透明不壓抑,生活中的情景加上畫家的繪畫技巧,讓人沉醉在其中。在主題繪畫中,還有一些作品代表著畫家的繪畫主題風格,如《裸女和她的浴缸》《浴室中的裸女》《浴缸中的裸女和小狗》等。繪畫主題和他的生活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色彩魔術師”的美稱是觀眾欣賞博納爾眾多的作品后給予他的經典贊美。他繼承了印象派的繪畫色彩,繪畫中不完全是表現印象派的重外光、重色彩的藝術表現手法,而是吸收了日本浮世繪風格和裝飾型風格,繪畫中添加了裝飾性趣味的特點來表現畫面,畫面中也出現了框架與程式。他的繪畫不是純寫生,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受來描繪自己心中的繪畫藝術,說明他在繪畫的時候更加注重生活中的觀察與總結。他看到的世界是色彩斑斕的,在畫面中運用冷暖色、藍灰色調子與暖黃色調子構成畫面,因此他的繪畫作品傳達的是其內心的喜悅、壓抑等豐富的感受。
1913年,他創作了《鄉間起居室》(如圖1),畫面中,圓桌、鮮花、桌上的水果、門,在畫面前景中出現的被剪斷的圓形餐桌上,圓白盤里的水果與花貌似都不是新鮮的樣子,顏色比較深,近乎黑色,與窗外青綠色調的景色形成了鮮明對比。光線是從遠山灑進門口,人物從窗戶外俯身趴在窗邊,仿佛有什么心事,也許畫家借用這些在屋內的水果表達自己沉悶的心情。畫面被那些標示出立面的元素門框、窗欞、櫥柜與屏風的邊框所主導,也被那些充盈其中的鐵銹紅、冰雪藍、灰湖綠、芥末黃、銀白所占據。如果仔細辨認,這些元素之間的區別似乎都消失了,所有色彩的斑塊也都模糊起來,觀眾的視覺隨著在畫面前駐留時間的延長而迷惑起來。當視線從畫面移開,所有的視覺元素似乎又重新在腦海中建構出新的畫面。這也是博納爾繪畫作品的獨特風格。

圖1 《鄉間起居室》
博納爾的繪畫多運用淺青藍色、黃色、土黃色、鐵銹紅、灰湖綠、白色等,在繪畫中顏色界限不分明,運用筆法模糊繪畫,在繪畫中多用顏色和線條,顏色過渡自然,畫面中多種顏色很柔和地交織在一起,色彩整體給觀者一種溫柔的感覺,五顏六色的色彩沒有固定的程式,像是跳動的音符充滿整個畫面。在《金合歡花的工作室》(如圖2)繪畫表現中,色彩占據了整個畫面的基調,金燦燦的鄉間田野,洋溢著藝術家對大自然熱烈的感情,據說這幅作品是博納爾晚年最喜愛的一幅佳作。作品描繪窗外黃燦燦、媚眼的金合歡花,黃色這樣艷麗的顏色強烈地映射到畫室內,淺紅色散布整個室內,給人夏天溫暖的畫面感,而以深藍、深綠色調作為遠景,畫面中冰冷的冷色調與暖色調相呼應,冷暖顏色對比與模糊的筆觸構成了一幅佳作,展現出色彩強烈的張力及魅力,抒發了個人情感。

圖2 《金合歡花的工作室》
博納爾的構圖與眾不同,他采取程式化的、具有個性特點的框架式構圖,常常把人物截取一半留在構圖中,或者把小黑貓咪只畫半截身體,桌子只畫半張,鏡子中只畫一半人物等。他的畫面上的物體并不是很多,但是界限不分明,運用模糊的筆觸來繪畫,帶給觀眾的是一種純繪畫視覺的愉悅感以及想象性,總感覺在桌子的旁邊有人交談或是某種美麗的場景。博納爾的這種繪畫布局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增強了內景空間的神秘性。繪畫筆法與構圖一樣令人捉摸不透,在繪畫中,他幾乎運用平涂的方式和模糊的線條,顏色幾乎沒有明確的色彩,仿佛紅色里面有藍色,黃色里面有紅色,兩者相互交接的時候顏色是一筆帶過,滲透在兩塊顏色中,繪畫筆法經常采用類似國畫的皴法、點法,用模糊的筆觸來進行繪畫,雖然觀者看到模糊的色彩和不清晰的線條,但是又具有溫暖的感覺。
《窗前的桌子》(如圖3)這幅畫中,運用截取式構圖,不對稱的構圖方式把桌子與窗戶分割,把窗簾與窗戶進行分割。看似沒有關系的構圖切割方式,與桌子上的景物零散擺放沒有特殊的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關系搭配起來,給人很舒適的視覺效果。這種構圖形式不僅壓縮了空間感,更加平面化的感覺也讓我們體會到日本浮世繪的裝飾性趣味。桌面上的水果盤、書本等擺放不規則,很日常的擺放讓我們感受到生活化的畫面。桌子右面站著的人物的描繪幾乎模糊不清,只能看到一個輪廓,遠不如窗外的風景豐富詳細,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弱化前景,縮短我們視覺的空間距離,使畫面更平面化,顯得更加豐富。畫面顏色采用暖色調,在遠景運用藍綠色與暖色調溫馨的家做出強烈對比,畫面遠近關系更加清晰,畫面也更加和諧。

圖3 《窗前的桌子》
外國美術史將博納爾歸于后印象主義畫家,就如評論家所說:“用他斑斕的色彩選擇精神和情感構成我們已知的世界。”就他的作品而言,更多是表現畫家的情感,在元素選取好之后更加注重自己內心情感的表達,宣泄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在繪畫作品《金合歡花的工作室》中,作者運用黃色、紅色、橘色這樣火紅的色彩宣泄內心的情感,冷色調穩住整個畫面,這樣的色彩在生活中是沒有的,可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藝術美和自然美的繪畫中,藝術美更勝一籌,表現出溫暖而又有張力的畫面。因此,博納爾又被稱為“遲到的印象派畫家”,在他的繪畫作品中,確實感受到他的風景畫與梵高畫的色彩一樣有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筆觸亂而整齊的畫面中,每一個物品的擺放位置都很恰當。但從他的構圖與色彩來看,又吸收了高更的線條繪畫,在繪畫中色彩與線條相混合,模糊的線條、模糊的色彩在博納爾的繪畫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本人在臨摹他的繪畫的時候,總分不清線條和色彩的顏色,這可能就是他獨特的線條魅力與色彩表達。當我們看到繪畫作品《逆光下的裸女》時,我們在畫面中明顯地看出暖黃與冷藍灰形成明顯的對比,但是在交互的線條中,又看不出來是怎樣過渡的顏色,當臨摹的時候,又會發現在一片黃色中是運用藍色來皴上去一些線條,藍色中也有冷黃運用其中,沒有規定的筆法,筆觸像落葉一樣隨風飄落,但是又很優美地擺放在畫面中。這也證明這個時期他吸收了他認為很漂亮的印象派色彩,吸收了高更的用線條表現畫面的技巧,但是又弱化線條。這樣也足以看出他在繪畫中的理論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主觀情感,根據主觀情感來看待藝術,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描繪畫面,畫出自己心中的藝術。所以博納爾的繪畫作品是在回憶中表現現實生活中的色彩與畫面。例如他在表現風景的過程中,在塑造房屋、樹木時,幾乎稍微加一點明暗關系整體就是一種顏色,再略加補色來繪畫,整體看起來很飽滿,細致觀察就會發現他在繪畫過程中表現畫面的技巧。
博納爾在逝世前30年的創作中,一直將作品的重心放在色彩上。他喜歡從腦海中提取繪畫素材:窗前的風景、剛離開房間的身影、吃飯的餐桌或者對愛人偷偷的一瞥等,都讓觀者不禁感嘆畫家的想象力與表現力。本文簡要闡述分析了博納爾的繪畫特點,他的繪畫在一定程度上對20世紀的畫家們有著深刻的啟示,為裝飾繪畫風格與色彩語言創造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