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詩歌作為初中英語的語篇類型之一,其語篇特點、韻律之美以及豐富內(nèi)涵有待于教師充分挖掘并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本文依托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7 “seasons”閱讀板塊的詩歌語篇,從看、聽、賞、讀、寫五個維度嘗試探究初中英語詩歌教學的路徑。
關鍵詞:初中英語;詩歌;深度學習
作者簡介:秦玉會,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初級中學。
引言
詩歌是依據(jù)美學的原理,利用音樂的旋律、和諧的文字來表達作者的生活、情感、思想和想象的文學體裁。其語言凝練,結構跳躍,富有強烈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和語言意境之美。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師生可以深刻感受詩歌的魅力所在,提升詩歌賞析能力和審美情趣?!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將詩歌列為必修的語篇類型。學生能發(fā)現(xiàn)并欣賞英語詩歌、韻文等文學形式中語言的節(jié)奏和韻律,能理解詩歌語篇的主要目的以及語篇結構特征并從作品的意蘊美中獲得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啟示,這是《課標》對詩歌語篇的選擇性必修要求。學生能根據(jù)節(jié)奏和韻律創(chuàng)作英文詩歌,理解和掌握比喻、擬人、強調(diào)、夸張、對仗等修辭手法在語篇中的表意功能及常見用法,這是《課標》對詩歌語篇的要求。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是層層遞進的關系,三者在學習主題的深度、廣度,特別是內(nèi)涵方面不斷提升,從中也體現(xiàn)了鑒賞詩歌語篇的挑戰(zhàn)性與深度學習詩歌的必要性。
何為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學生在教師引領下,圍繞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它涵蓋了一系列素養(yǎng),能夠讓學生模擬性地參與社會實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確保學生全面發(fā)展。深度學習時,課堂是綜合實踐場,為搭建知識體系、體會價值意義、形成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性情感提供時空。
深度學習從發(fā)展的視角對學習目標、方式、結果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從學習本質(zhì)看,深度學習契合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重視高階思維,強調(diào)建構和遷移;從學習目標看,深度學習指向知識理解與聯(lián)結、高階思維形成、能力與素養(yǎng)整體提升; 從學習方式看,深度學習強調(diào)學生作為活動主體,通過真切或模擬的學習體驗、交流互動生成學習成果; 從學習結果看,深度學習能夠推動知、情、意、行全方位發(fā)展??梢哉f,深度學習為教學碎片化、表層化、機械化、標簽化問題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能夠驅(qū)動有意義的學習,對于轉變教師理念與教學方式、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當前初中英語詩歌深度學習的情況并不樂觀,大部分學生對詩歌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又感到有挑戰(zhàn)性。一方面,學生對詩歌知識、鑒賞方法和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不能對詩歌進行深層次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在設計詩歌語篇教學時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充分挖掘多模態(tài)教學資源以引導學生沉浸式地參與課堂。沒有深度學習,學生難以領略詩歌之美,難以激發(fā)想象,難以引起情感共鳴。以下是筆者在對我校一位年輕英語教師聽課和磨課過程中產(chǎn)生的思考,以期優(yōu)化初中英語詩歌教學,推動學生深度學習的發(fā)生。課例為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7 “Seasons” Reading部分的詩歌教學。
一、看(viewing)——感受詩歌的形式之美
“看”作為《課標》新增的語言能力,與聽、說、讀、寫能力一起構成英語基本技能。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看”這項技能日益重要。教師應充分挖掘圖片、視頻、表格等多模態(tài)教學資源,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觀察能力和意義理解能力,為深度學習詩歌做好鋪墊。本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從第一次試講的觀看視頻,改為看圖、看視頻和看詩歌的標題與整體架構,通過由靜到動、由畫面到文字的多維度感知(具體如下圖所示),學生心中詩歌的形式之美瞬間變得豐滿而生動。所以,從課堂教學伊始便拓寬了學生觀察的視野,深化了學生對詩歌的認知。
二、聽(listening)——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
英語詩歌的韻律之美主要體現(xiàn)在詩行中的重讀與非重讀的節(jié)奏美和韻腳的押韻之美。事實上,英語詩歌的韻律是個十分復雜的學術問題?!墩n標》要求學生能欣賞英語詩歌中的節(jié)奏和韻律之美,不是要求教師教授學生韻律、韻腳等專業(yè)術語,而是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器官,通過播放詩歌的音頻或者教師示范朗誦,讓學生大量傾聽來感知詩歌的韻律美,感受其婉轉悠揚的節(jié)奏和和諧的押韻。本節(jié)課在引導學生觀察詩歌的整體和段落結構之后,讓學生傾聽教師的示范朗讀,并為四個季節(jié)配上了不同的背景音樂。相較于第一次試講中的播放詩歌音頻,教師充滿情感的示范朗誦,更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加上背景音樂的渲染,學生對詩歌朗誦的羞澀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躍躍欲試的渴望。當然,背景音樂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挑選,需與每個詩節(jié)的意境相吻合,一般以純音樂為主。
三、賞 (appreciating)——感受詩歌的內(nèi)涵之美
詩歌作為語言藝術的精髓,表達凝練,寓意深刻,既描景狀物,也抒情言志,因此除了領略其韻律之美,更應挖掘其內(nèi)在的語言、修辭和情感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賞析詩歌時積極動腦、合理聯(lián)想、大膽表達,這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對詩歌文本按照冬、春、夏、秋的順序進行了逐節(jié)處理,教師通過問題設置和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深度剖析文本,概括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抽象詩歌形象可見
這首描寫四季的詩雖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但所述內(nèi)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回憶四季變換,發(fā)現(xiàn)四季之美,虛實對比,感悟詩意。
About winter:
What can we see in winter?
Can trees and flowers grow in winter? Why?
About spring:
How do you feel when spring comes?
What a perfect time to? ____________________? in such a season!
About summer: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summer?
What are the writer's sweet memories of summer days?
About autumn:
What changes can you find in autumn?
What do people do usually do?
通過以上問題的引領,學生會欣喜地發(fā)現(xiàn)詩歌并不遙遠,生活如詩,詩即生活。因此教師要善于提出從理解到應用、從分析到評價等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穩(wěn)步發(fā)展。
(二)推敲詩歌用詞,使精妙修辭生動可用
對于詩句中的修辭手法,教師常采用直觀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感受修辭之美。
Think about which one is better:
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
When trees and flowers stop growing
Can you find more examples?
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
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
通過以上細節(jié)處理,教師無需過多解釋各種修辭手法的內(nèi)涵,學生就能結合母語知識的積累,對英文詩歌中的擬人(Personification)修辭手法欣然領悟。
(三)聯(lián)系中外名句,讓創(chuàng)作詩歌有趣可行
深度學習倡導遷移與建構,即在深刻理解原語篇之后,廣泛聯(lián)結相關知識,并在恰當?shù)那榫持羞\用已知,獲得新的建構。本節(jié)課抓住四季詩歌的結構特點與文本內(nèi)涵,進行了兩處遷移。
第一處是在冬、春詩節(jié)交替時引用西方著名詩人雪萊的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_________ be far behind? (答案:spring)
第二處在分析夏季詩節(jié)中的池塘時,引用我國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此處是給出形象的圖片和英文翻譯“Lotus just buds,dragonfly has stood on top of already. ”,讓學生猜測中文詩句)
兩處名句的引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詩歌學習的熱情,拓寬了學生詩歌學習的視野,也為后面仿寫和創(chuàng)作詩歌做好情緒與思路的準備。
四、讀( reading)——感受詩歌的意境之美
這里的“讀”是指聲情并茂地朗讀。優(yōu)秀的朗讀比單純的講課分析效果要好得多。教師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把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輕重以及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讀出來,從而在整體上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之美。詩歌朗讀教學中應多嘗試美讀法。美讀法是指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把握詩的韻律、節(jié)拍和停頓,把握聲調(diào)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從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就本節(jié)課而言,教師在讓學生朗讀之前,再次做了鋪墊(如下圖所示):
之后,進行了齊讀、分組讀和個人示范朗讀,其中伴隨著陣陣掌聲的個人示范朗讀將朗讀教學的氣氛推向高潮,將詩歌的意境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讓學生對詩歌的深度學習有了愉快的體驗。
五、寫 (writing)——感受詩歌的文體之美
《課標》指出,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看、寫等。聽、讀、看是理解性技能,說和寫是表達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詩歌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思維活躍、敢于嘗試,富有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心理特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仿寫、續(xù)寫、創(chuàng)作新語篇或撰寫詩歌鑒賞等活動。這些活動是學生發(fā)展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和成果展示。以下是筆者任教班級部分學生創(chuàng)作的詩歌:
結語
指向深度學習的英語詩歌教學對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依托真實情境,設置多元化活動,設計多層次問題,讓學生感受詩歌之美,領悟詩歌之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當然,要真正做好深度學習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豐富自身的詩歌文化素養(yǎng)。應儲備詩歌的詩節(jié)、韻律、韻步等知識,了解中英文詩歌的名篇和作者,提前對教學語篇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并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為學生深度學習打好基礎。
2.學生要有主動學習、大膽參與的意識。深度學習不僅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更需要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它是學生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因此,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是深度學習的關鍵。
3.課堂中要有積極的反饋和評價。深度學習的課堂是開放包容的,教師應善于傾聽學生的不同觀點,給予針對性的反饋,真誠地贊美和鼓勵學生,營造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同伴互助、和諧相處的課堂氛圍。這樣的課堂是深度學習的催化劑,也是有效深度學習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郭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3]王薔,孫薇薇,蔡銘珂,汪菁.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1(1):17-25,87-88.
[4]葉麗英.從詩歌文體角度論詩歌教學方法[J].基礎教育研究,2016(10):62-63.